让我们暂时罢兵息战,
焚烧和盛殓英雄的残躯;
安抚完战士的亡灵,我们再刀戈相向,
伟大的朱庇特将裁决胜负。
——蒲柏(www.xing528.com)
香港是大清帝国南部海域近岸岛屿,与大陆隔一道最窄处仅约半英里、最宽处可达五英里的海峡,对岸便是九龙半岛。半岛前端设有两座清军炮台,夹峙一条通往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英国殖民小镇的便道。因为香港是东海首屈一指的天然良港,倘若防范措施不够严密,狡猾的中国人必然上下其手、大钻空子。香港的优势在于水深港阔、大型船只可长驱直入、靠岸抛锚,这对航行在台风肆虐的东海洋面的船只来说,无疑是最可靠的安全屏障。香港的主峰叫大雾山,远看如孤悬在陆岛之间那道幽邃的海峡之上的螺髻,黛色接天、雾气氤氲,景色十分雄奇秀丽。不过就近观察,这座山岩石裸露、草木荒疏,实在算不得物华天阜的宝地,唯一有助于造福生民的地方,就是为当地人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筑石材。与世界各地具有类似地质构造的山峰一样,大雾山一峰突起、巉岩柱天,海拔高度达两千英尺。
中国不是海洋国家,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国民更习惯于在江河湖沼中或者海岸线附近逡巡,而不是与大英帝国船队一样,在浩渺无际的大洋里到处游弋,探究未知世界、拓展外贸渠道。这也许与中国人的天性有关:偏安一隅,不想与外国人做生意,累至今日,逐渐形成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政治经济格局。对于既无远洋航行经验又缺乏冒险精神的中国人来说,风平浪静的香港水域就是海洋天堂。加之鸦片战争前九龙半岛既是香港海峡往来船只的锚地,又有一处祖祖辈辈生于斯养于斯的近岸村落和两座直抵半岛东南隅的炮台翼护,故而这一带洋面关乎当地人的命脉。九龙半岛不似香港湿热,土壤相对肥沃,气候也比较稳定,驻军和设置商埠的条件远比大清帝国抛给我们的香港优越。
1842年,英国舰队曾经驻泊香港,在九龙半岛备办军需给养。登岸人员发现当地集市贸易非常活跃,不过规模不大,属于地方互市的性质。根据英国与没有契约精神的大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份条约,九龙将作为“中立区”脱离帝国管辖,原有两座炮台自条约签订之日即行拆除,九龙一地的社会治安归英国殖民当局署理。当地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没有受到任何干预,他们照常烧香拜佛、供奉偶像。友谊不足恃、结盟不可靠,但英国还是选择了信任,将九龙置于大清地方衙门事实控制之下,以企构建缓冲地带,确保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