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帝国:黄埔岛的孤岛墓葬和航道景色

中央帝国:黄埔岛的孤岛墓葬和航道景色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黄埔一带的岛礁获准埋葬外国人,条件是付得起高昂的墓葬费。画面左缘依稀可见浩瀚的珠江水道,以及与黄埔岛相对的另一座小岛。孰料英国皇家海军自前次访问黄埔港后即悉数装配蒸汽轮船,这些小把戏如螳臂当车,起不到任何作用。自认保全设施固若金汤的大清朝廷,在黄埔岛上修建了数座大型谷仓。浩浩荡荡的珠江水南引东折,自黄埔岛、法兰西岛一带奔涌入海;直达广州的航道向上游延伸,隐现于如障如幕、悬垂天地的群山之中。

你的船队宛若天际游弋的巨龙,

直挂云帆碾平奔涌的海浪;

那凌波驭虚的雄姿,

如天纵之雄主,冲决激荡;

点点轻舟滑过你的暗影,

宛若朝凤的百鸟浅唱低吟;

但是你高贵的头颅不屑返顾,

云天深处是你的归程。(www.xing528.com)

——莎士比亚

在大英帝国舰队与大清帝国的对决中完全占据上风之前,黄埔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的商品转运港,外国船只驻泊之地。起自虎门,满清政府在珠江口设有两道关卡:第一道设在入海口附近,第二道上傍一组岛礁,其中较大者分称欧洲岛、法兰西岛、丹麦岛、黄埔岛。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即享有登岛自由,不过个人行动受到诸多限制,除经贸方面不能越雷池半步,还得尊重当地稀奇古怪的风俗习惯:与大清帝国的臣民打交道,时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另外,黄埔一带的岛礁获准埋葬外国人,条件是付得起高昂的墓葬费。外国商人、水手上岸闲逛,无非是为了购买一两样纪念品。逮着这样的机会,中国人可是不讲客气的:价格高得离谱,还不准还价。年轻的华人个个都是羞辱外国人的行家里手,年长的也好不到哪儿去:变着法儿坑外国人,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据称,登上黄埔及周边小岛的英国、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水手都曾因饮用当地一种名叫“稀粥”的饮品——大米等谷物发酵后的提取物,导致意识错乱举止失常,做出大闹寺院、损毁神像等在中国人眼里罪无可恕的恶行,无异授人以柄,使排外情绪根深蒂固的华人愈加视“蛮夷”如寇仇。这些偶发事件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因为欧洲人撰写的旅行见闻录中也屡有提及。事实上,欧洲人与华夏民族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单就无过获咎的情况来看,个别人的不端行为未必就是挑起大清帝国与西方国家军事外交争端的直接原因。

位于丹麦岛西侧的法兰西岛构成这幅画的衬景,岛上两座坟墓平分秋色:一为埋骨他乡的外国人而建,漫灭的荒草、低矮的墓碑,见证一位英年早逝的异域人士在大清帝国的凄凉际遇;另一处则是本地人的墓葬,外观呈半球形,从其建造规制和清扫维护的状态来看,墓主当为达官贵人,生前享尽奢华,死后化黄土一抔。画面左缘依稀可见浩瀚的珠江水道,以及与黄埔岛相对的另一座小岛。

风光旖旎的黄埔岛及散落在周遭水面的沙洲曾经兵连祸结,饱受战火的洗礼。该岛扼珠江口海陆航路之咽喉,与广州城相距仅十英里之遥,一岛当关,万舰莫入,本应重兵防守并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设施。但大清当局过分倚重穿鼻、大角、虎门、沙角诸处炮台,舍要冲而盘流地,实属自毁长城。中英广州一战,一支“摩底士底”级轻型巡洋舰队长驱直入,在黄埔岛水域仅遇到的抵抗如此轻微,以致英军发布的战报中一笔带过、对战事细节未着一字。其后英军如法炮制,派出一艘“赫克拉”级炮舰“硫磺号”溯江而上,黄埔西北角的浩官堡以及与之正对面的律劳卑要塞均未形成有效的抵抗。浩官堡由整块巨石斧凿而成,始建于大英帝国海军上将度路利撤兵之后,外观呈四方体,配机枪二十八挺。这座没有大炮的炮台以捐建者伍浩官(本名伍秉鉴)冠名,这位富甲天下的传奇商人本是中西贸易的先驱,在西方国家享有崇高的商誉。中英外交危局和军事冲突的不期而至,迫使这位同情外邦、思想开明的生意人不得不选边站队,摆出一副爱国者的姿态逃避大清帝国的清算和责罚。至于“律劳卑要塞”之得名,这个很好理解:这里是迫于两广总督衙门施加的种种压力包括驱离广州等,律劳卑指派护卫舰两艘(“安德洛玛刻号”和“伊莫金号”)率先驻泊的地方。总督卢坤急调大船十二艘沉于两要塞间的江底,并急投大量木桩试图堵塞航道。孰料英国皇家海军自前次访问黄埔港后即悉数装配蒸汽轮船,这些小把戏如螳臂当车,起不到任何作用。

自认保全设施固若金汤的大清朝廷,在黄埔岛上修建了数座大型谷仓。大清粮仓事涉国家粮食安全,由帝国有司部门管理运营,丰年大量购入原谷以实仓廪,防止“谷贱伤农”,保护农民利益;歉年大肆抛售以弥补市场供应之不足,灾年则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在平抑粮价、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埔村西侧毗邻河岸处地势抬升,耸立着一座高达一百七十英尺的宝塔;其右侧河涌对面礁渚另有一座宝塔,无论塔高还是外观均远逊于黄埔塔;稍远的河对岸,一座向上收束略呈锥形的小塔隐约可见,独秀层林,轮廓优美。浩浩荡荡的珠江水南引东折,自黄埔岛、法兰西岛一带奔涌入海;直达广州的航道向上游延伸,隐现于如障如幕、悬垂天地的群山之中。

厦门牌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