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前景;
然而世界上最壮大的工程,
无一不是手工劳动的结晶。
——R.W.(www.xing528.com)
尽管欧洲科学家、工程师,抑或旅华学者对中国大运河大肆贬低,这条河还是现存于世的最伟大的古代工程之一,穿山越谷、纵贯大半个中国,河宽水深均为现存同类设施之最。中国大运河最窄处水面宽度也不低于二百英尺,部分河段更是宽逾一千英尺。在地势低平空旷找不到自然河床的平原地区,中国人夯土为基、砌石为堤,所造河道内水量充沛、流速一般维持在每小时三英里左右,为船舶通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河水流经之处如遇不可绕行的台地,中国的工程师则采取二分法从中位线处取土,开掘河道、抬升来水河床,而这条“中位线”上下两部分的高程保持在五十英尺以内。纵然中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一次性动员百万劳力并非不可企及的目标,但如果没有朝廷的绝对权威和强有力的统治作为后盾,想在短期内完成浩大的运河开凿工程,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时至今日,中国的大型土建工程亦有倚重纯手工劳动的特点,机械器具只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偶然一用。京杭大运河辗转千里,从海拔较高的中国北方地区流入地势低洼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落差较大。有别于自然河流依势而下的水文特征,大运河全流域采梯级式控水方案,各级水位差均保持在六至十英尺之间。为防跌水阻断交通,运河全段级联处建有船闸:一排榫接渡梁、密密匝匝的木板与两岸坚固的突码头相连,敷设水底抬升水位。突码头上配备畜力牵引、功能强劲的绞盘,利用杠杆原理可将满载的货船从闸底移至闸顶。对于逆行大运河上的船舶来说,通闸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边是舵手站在船头,手持笨重的船桨奋力划拉控制航向;另一边是站在码头的船工提着装满毛发的麻袋,左堵右挡防止船舷触碰石堤。因为每次通闸都要消耗大量蓄水,检测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大小各型船吃水深浅又相当劳时费力,所以运河船闸有固定的开放时间——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京杭大运河的通过效率固然不低,过往船只排队等候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货船以载荷大小裁定缴纳的税费,满足船闸养护以及人员薪酬等项日常支出需要。
在通晓现代工业文明的欧洲人看来,中国大运河上的设施稚拙老旧、不值一哂,大清帝国朝廷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味排斥域外先进科技的愚行更是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文明人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劳动力资源过剩,机械装置的采用会夺走千千万万人的饭碗。黄河流经九十英里沼泽区与大运河交汇,其间水面高出周边地区二十英尺,护堤治河工程之浩繁、连年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巨大,超出现代化改造可能产生的费用不知多少。有据可考的黄河决口导致沿岸地区变成千里泽国的历史悲剧,曾经不止一次上演;更有一位将领为阻遏叛军攻势决堤放水,结果淹死无辜民众三十余万,叛贼却遁入深山、毫发无伤。
英德煤矿的矿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