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古墓群:揭示厦门埋葬文化的铁证

厦门古墓群:揭示厦门埋葬文化的铁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墓穴的入口处雕有铭文,配饰墓主妻妾、侍婢、马匹以及一切能体现死者哀荣的肖像壁画,此俗与古代埃及人的做法并无二致。厦门古墓群向来不为外人所知,直至英国远征军凯旋归来的1844年,欧洲人始知这一文明胜迹的存在,并以铁的事实证明,《圣经》关于东方奉行穴葬的国家民族的描述,所言非妄。

厦门古墓群:揭示厦门埋葬文化的铁证

在这片满目凄凉的地方,

多少古哲先贤化为尘土;

那一双双曾经指点江山的大手,

现在却散落地下,变成冢中枯骨。

——托马斯·格雷《挽歌》

中华文明是发源于世界东方、经过封闭而漫长的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的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历史以及社会习俗了解愈多,就愈能感受到这一文明形态与其余主流文明相迥异的特点。葬礼是民俗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两个社会群落殡葬仪式相似度高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及严整性,那么可以断言其文明传承同出一脉。许多亚洲国家照搬中国的婚俗,虽略有出入,但原有礼仪规范俱在,细节脉络依然清晰可辨。曾经踏足大清帝国的西方人士证实,《圣经》中早有记载的东方国家的丧葬习俗,大部分在今日中国得到映证。一些肩负特殊使命英国军官或专注猎奇消遣的英国兵民从厦门出发,攀岩附壁登上附近老树婆娑、绵延不绝的石山。他们在山谷里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密密匝匝的坟茔散布各处,宛若废弃的采石场。根据坟堆苔痕斑驳、荒草蔓生的外观判断,此墓地的建造年代相当久远。一座三面环墙、从规格建制看显而易见属于达官显贵的半球形陵墓横亘在坟场入口处,其后是一排长长的石级,通往架设在四根圆柱之上、双曲正波纹线纹饰依稀可辨的重檐牌坊。墓园内部空间显然经过人力挖掘,搬走的石块留出来的空当参差错落,形成别具一格的柱亭游廊。墓地内部的坟茔建筑空间较大,中置凿空的岩体形成的天然石棺,外围砌筑石板墙,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别处数以百计的坟仓沿着墓道一字排开,或空无一物、或内置骨灰盒、棺材的墓室连成一片,黑黢黢延伸向远方。此墓地的发现,无可争辩地证明穴葬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很早以前就已流行。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和地下迷宫收敛尸骸,古代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在城邦周边凿石为穴安葬去世的亲人;罗马那不勒斯巴黎等国际名城的地下就是巨大的坟场,而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地窖式墓葬群规模更大、建造年代也更为久远。厦门墓穴的入口处雕有铭文,配饰墓主妻妾、侍婢、马匹以及一切能体现死者哀荣的肖像壁画,此俗与古代埃及人的做法并无二致。这些地下墓葬的各类设施保存完好,各以墓碑、壁画、雕塑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历史鲜为人知的细节典例,对我们研究古代文明裨益良多。

中国有“活殉”的传统习俗,上至王后、下至奴仆,为皇帝本人及皇子皇孙殉葬是通行的惯例;直至满人入关建立大清王朝,才被焚烧锡箔制作的童男童女取代,坟头放置木偶人取代人殉,此俗始得废止。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西徐亚王国盛行活殉:头领死后妻妾佣仆及其生前拥有的马匹等均被杀死,尸骸陈列于主人墓室的周边;古埃及墓室内壁雕刻象形文字就是一篇特殊的墓志铭,墓主役使的奴仆、领有的附庸数量历历在目——厦门古墓石壁上的雕饰,表述的内容与此略同。厦门古墓群向来不为外人所知,直至英国远征军凯旋归来的1844年,欧洲人始知这一文明胜迹的存在,并以铁的事实证明,《圣经》关于东方奉行穴葬的国家民族的描述,所言非妄。

这里引用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第六卷中的诗句,聊作以上推断的注脚:(www.xing528.com)

英雄们的待遇一如生时,

车马俱在,刀兵如织。

以墓铭的形式旌表英雄不朽之声名,罗马人也深谙此道;欧里庇得斯所著《厄勒克特拉》中的诗行,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习俗的诗意化诠释:

大地女神,我将自己的双手埋入你的怀中。

中国的陵寝,便是建造在“后土”——大地母后——怀抱里的逝者家园。

天津梨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