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帝国:皇城内苑与北海公园

中央帝国:皇城内苑与北海公园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宫墙高二十英尺,红砖砌筑,上覆金黄色琉璃瓦,故此又有“皇城”之名。以此不光彩的手段窃取大位之后,雍正将本应践祚的弟弟囚禁到京城以北四英里处的囚室内,直到老死。1813年10月18日,大清皇帝嘉庆驾幸热河期间,京城发生了一场骚乱。大明末代皇帝崇祯自知回天乏术,又不甘心屈居昔日藩属之下,于城破之日先杀公主,继走煤山,投缳自尽。大明覆亡殷鉴未远,大清大有步其后尘之势。

中央帝国:皇城内苑与北海公园

不堪案牍劳形,难耐阿谀奉承;

远离繁冗的朝政,寻求林野的慰藉。

青苔侵阶的小屋,是灵魂永恒的天堂,

绿阴婆娑的小径,通向内心的宁谧。

——《雅居》

北京城由满人聚居的内城和汉人生活的外城两大部分组成,满、汉族裔各安其地,活动区域泾渭分明。重要的公共建筑设施如衙门、寺庙、太学馆、礼堂等均设在内城,如众星捧月一般处于中心位置的便是皇宫。内外城之间有三道大门连接,外城同样围裹在高大的城墙之内。皇宫是个占地面积达两平方英里的封闭区域,这是皇帝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区域,除内侍及奉旨参见的官员、宾客之外,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故名“紫禁城”。宫墙高二十英尺,红砖砌筑,上覆金黄色琉璃瓦,故此又有“皇城”之名。(www.xing528.com)

紫禁城内犹如一座巨大的花园:遍布各处的假山,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星罗棋布的池沼之上,天光云影摇曳着刻意堆积出来的沙洲,与岸边的亭台楼榭相映成趣;条条小河在柔沙弱柳间穿行,忽疾忽徐,忽作飞瀑激扬蹊谷——虽是园中一径曲水,却能流出万种风情;枝叶扶疏的花木,荫庇寥落其间的奇峰异石,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疏密有致的绝美画面。园中有一水库,其大堪比湖泊,但见微风移画舫、轻棹驱货船,将皇家内苑装点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表面看来,紫禁城里的生活貌似幸福优渥,实则暗流汹涌;自前朝建城以来,哀婉凄怆的故事恰如园中潺潺的流水,绵延不绝。那里外双层的高墙堵挡在外的不仅仅是人间春色,皇帝的御座周围,更非总是花团锦簇。以农立国的单一产业结构,严重制约着这个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饥荒是担天下之责于一肩的统治者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与饥民有关的抢劫、盗窃一类治安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这个时候皇城的安全全靠训练有素、心如铁石的御林军捍卫。暴民不是大清帝国皇室安全的唯一威胁:清制皇位世袭,皇储由在位的皇帝从众皇子中遴选,先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纲,先皇驾崩(或者逊位,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少发生)后继任大统。饶是如此,由僭权引发的血腥内斗依然层出不穷,坊间流传的雍正之篡位便是其中一例。康熙钦定的继承人本来是皇十四子,但事出不预,就在皇十四子巡狩满洲期间,康熙皇帝突然驾崩。作为享有自由出入宫禁特权的皇世子,雍正抓住父皇康熙的传位遗诏大做文章,硬生生将“皇十四子”改成了“皇四子”。以此不光彩的手段窃取大位之后,雍正将本应践祚的弟弟囚禁到京城以北四英里处的囚室内,直到老死。这幢有名的建筑至今留存,是中国宫闱之斗、皇权之争残酷性的最好见证。

1813年10月18日,大清皇帝嘉庆驾幸热河期间,京城发生了一场骚乱。一群有组织有预谋的暴乱分子乘皇帝出京的大好时机,对皇城故宫发起猛烈的攻击。二皇子(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处变不惊,以最小的代价挫败了政变图谋。道光之所以能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清皇位的继承人,这一场变乱也许发挥了关键作用。本书插图中占据中央主体位置的是一座孑然兀立的纪念塔,高踞山巅、俯视攒聚山下的皇家建筑。这座高塔专为彰显大清开国之君——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文治武功而建。大清之前朝——大明末年,朝纲废弛、君臣耽于逸乐。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追随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整军南下,兵锋所指,明军莫之能御。大明末代皇帝崇祯自知回天乏术,又不甘心屈居昔日藩属之下,于城破之日先杀公主,继走煤山,投缳自尽。作为一国之君,既没有马革裹尸的气概,也没有逆境求存的毅力,崇祯皇帝之昏庸无能,由此可见一斑。可惜大清皇帝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推翻大明王朝,却没能跳出南面称王、奴役天下的专制魔咒。大明覆亡殷鉴未远,大清大有步其后尘之势。

通州观象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