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之美目不能尽,
晨晖暮影描画出辽阔的壮锦;
参差的屋宇掩藏着万颗跳动的心灵,
悠长的街道回荡着千年的脚步声。
——《君士坦丁堡》(www.xing528.com)
基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南京古城的轮廓并不规整。城内地势也不平整,如堆如砌的青丘之下,瓦屋攒聚、楼台俨然。伫立大报恩寺塔所在的小山之上,满城烟花、接天葱茏,尽收眼底。官府攘集之地古城的西北角有水门一道,微波荡漾的河水穿过一座四孔石拱桥,直通曾经屹立千年、名播天下的琉璃宝塔。可惜这座佛教建筑史上的胜迹,遍历王朝更迭、阅尽人间沧桑,最后竟未能躲过兵连祸结之大清帝国当世,于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乱军之手。昔日光耀九洲,今成断壁残垣,乱匪反文明反社会之恶劣行径,令人发指。衙署区向东有类似北京紫禁城的内城,墙垣之下深沟高垒,各大入口守备森严。南京城北群峰峭立,嵯峨的山崖、玲珑的峡谷遥对大报恩寺塔,戟指蓝天白云、俯瞰万家灯火。远方天地相接处是汪洋恣肆、浩然东流的扬子江。约略三英里远处,波光粼粼的大运河如莽莽林野间舞动的玉带,翩然飘落扬子江。琉璃塔所在高地的下方,有一座历史上交替扮演着学府和佛堂等不同角色的古老大殿,两排宿舍隔着一道狭长的院落相对而立,从殿前一直延伸至山下。仰赖信众的厚赠,寄身此处的一干僧人衣食无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寺庙建筑群的周边是一片撂荒的耕地,看样子属于庙产;唯不知基于教规抑或另有隐情,寺僧宁愿托钵乞食也不原躬耕垄上,用自己的汗水换取日常所需费用。站在城郊山头俯瞰南京,错落有致的建筑物犹如中国陈陈相因的社会架构,层次分明、等级森严。统驭数亿人口之大国,大清王朝通过限制人民的自由权利,牺牲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压政策,维护皇权铁幕,实现长治久安。
大英帝国海军远征南京,“康华丽号”“布朗底号”战舰奉命溯江而上、沿运河航道进逼城下。所幸守城将士自知不敌,没有做无谓的抵抗,此城乃得保全、一城生灵也免致涂炭。阿洛姆先生以大报恩寺塔为视点描绘的南京全景图中,英舰当初选取的炮击位历历在目。一条全长七英里许的官道南接城门,北依长江,南京之战的英军司令部即设在路口江面上;右侧气象庄严的南京古城墙,左侧一望无垠的郊野,均流于画外。
南京的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