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奉钧处渝管字第三九〇号函:以准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征集本党史料,希即编具简史,连同重要部门照片与播音节目表,备就一份,呈处汇转。等因。奉此,自应遵办。兹编就简史一份,连同全部照片及节目表等,随文呈送,即祈察核并转,实为公便。谨呈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昆明广播电台简史
民国二十六年春,中央有筹设全国广播网之计划,以昆明地处西南边陲,且为通达国际路线之要隘,故决定为设置强力电台之据点。正设计间,而七七事起,抗战军兴。迫于时机,不及从容擘划,乃以广州市装置未竣之五十基罗广播机移设昆明,二十七年二月在武汉与中国电气公司洽办,改订合同手续竣事,即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吴保丰自兼该台筹备主任,并派总工程师刘振清兼任副主任,随带工作人员,分由汉渝首途赴滇三月设立筹备于云南省党部内积极进行当经择定昆明县西普坪村为装机之所。盖取其山形回曲,树石成林,易于隐蔽而泉流清澈畅明,亦合技术需要。并以市郊潘家湾为发音及办公地址,以其毗郊市区而僻处城外,亦寓疏散之意焉。因得当地官厅之协助,所有勘测地址,征收地权,采办材料等事贫,均甚顺利。五月间招标确定由扬子建筑公司承造全部土木工程。兴工伊始,首先开凿普坪村山坡,以备建机房于坡下,上筑坚固之拱圈式屋顶,再覆土伪装,以恢复山面原形,一面装置天线铁塔,建造厂房及办公室,皆能于预定期间先后完工。唯以机件须经港、越运滇,不特转辗费时,而战时运输阻滞,沿途搁置损坏颇多,复经由原售公司赔偿,再由英伦运来,故延至二十九年二月始收主要机料运抵昆明。本应由该公司负责装置,但以该公司所派人员多属敷衍从事,该台主持人为求速成计,不遑与之较,即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漏夜赶装,亲自督率工作,历数月不辍,至四月底全部机器装置竣事,逐步试验,成绩良好。潘家湾发音室台址及城乡间之地下电缆等工程亦于五月中完竣,爰即开始试验播音,国内外收听音质清晰,音量宏大,其射程亦不亚于昔首都所建七十五基罗之中央广播电台。至同年八月一日乃正式成立,时国内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南开、同济等云集昆明,人才荟萃。该台于播音节目,罗致颇称完备。初仅每日播音五小时,嗣经渐次改进,增至每日播音七小时,其节目性质与时间之分配约为有关教育及宣传者各占百分之三十,娱乐性者占百分之四十,如阐扬学术,鼓励民气,慰勉侨胞以及唤起国际友情与传播新闻,提倡高尚娱乐等项,均能配合国情,发挥其最大效力。综计该台自筹备以迄于成,费时达二年有半,费资约二百万。
附
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昆明广播电台组织条例[1]
第一条昆明广播电台隶属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第二条本台设台长一人综理全台事务,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任用呈报中央备案。
第三条本台设工务、传音、总务三科。其职务如左:甲、工务科之职务:一、关于电台各种机械电缆装置使用管理检修改进及研究试验事项。二、关于电台之热力水力输电等工程及工程之请购保管。三、关于公共演讲机录音设备及收音技术训练指导事项。乙、传音科之职务:一、关于编集播音材料延揽招料外来播音人员事项。二、关于讲述播音稿件及各发音室管理运用事项。三、关于音乐歌咏选材演习播送及节目时间排列变更事项。丙、总务科之职务:一、关于文书收发、保管、撰拟、缮校、用印事项。二、关于经费出纳资产结算编造报销事项。三、关于购置运输、保管、修缮、招待及其他庶务事项。
第五条本台设工务科长兼总工程师一人,传音科、总务科长各一人,承台长之命分举事务。
第六条本台工务科设工程师、工务员、助理工务员、练习员各若干人,并得雇用机工,其数额随时规定之。传音科设播音员、总干事、干事助理、练习员各若干人。总务科设总干事、干事助理、录事各若干人。以上人员承主管人员之指挥,分任第四条各项事务。本台设专员三人,协助各项设计工作。
第七条凡不属任何一科之事务应台长随时指定职员办理之。
第九条本条例如有未尽事宜,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修改之。
第十条本条例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呈准中央备案后施行。
2.云南省卫生处呈(1947年4月21日)
案奉钧府省秘三(5)字第三零四号训令:以奉行政院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编字第二零五四二号训令:国防部本年十一月九日(三十五)防史处(一)字第二八八号呈略。以此次抗战为我国有史以来最艰巨之一次民族战争。在抗战期间,凡军事与一般行政措施之得失,莫不直接影响作战,故皆须有详确之史实记载,以垂永久一案。令处遵照编报各项有关抗战期中一般行政史实资料,以凭汇呈。等因。计抄发原附件各一证。奉此,自应遵照。查抗战期间,本省卫生行政史实,现已编拟完竣,理合备文呈请钧府鉴汇转,实为公便。谨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
附呈卫生行政史实一份。
云南省卫生处处长 缪安成
卫生行政史实 抗战期中之医药管理
医药管理与人民生命健康之关系,至为密切。医事人员,必须有专门训练,方可胜任。医药营业,如荷不合法或伪造,承受者遭受种种损失。若麻醉毒品,或不合法定标准,均与人民健康攸关。故政府应施以严格之赞理。查卫生处二十五年成立后,首先计划充实省级卫生机构。次年开始筹设各县卫生机构。抗战军兴,一切卫坐工作,如医药管理等之实施事项,亦开始推行。其进展情形大致为准备事项与实施事项。兹分述为下:
(一)准备事项:设备及充实县级卫生组织。为推行公医制度,实施医药管理之先决事项,训练卫生人员,为组织各县卫生机构之基本条件。查抗战期间,国库支出,地方负担甚重,设备及充实各甚卫生机构之经费器材,均由卫生处策动地方筹措,呼吁红会捐赠药品。曾在艰苦抗战期间,筹设一百二十三县局之卫生院。兹将民国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成立各县卫生院统计数字列表如下:
我国医事人员缺乏,本省尤甚。各县医事人员之罗致选任。虽因抗战关系,专材移集后方,似较容易办理。但各地物价奇涨,公医待遇菲薄,难以维持生活。有踊跃参加工作者,旋就旋去,无法安定。所需卫生工作干部人员,勉由卫生处历年训练补充。今将民国六年至三十四年训练各级人员之统计情形列表如下:
续表
(二)实施事项
抗战期间,前方人员撤退,本省人口突然增加。而交通情形亦渐发达。因此,疾病流行较易,对抗战影响极大。查本省人口一千百百余万。而各县合法医事人员与医药营业,迄今调查结果,约三万人中始有医师一人。又因地瘠民贫,多数不能享受现代医药卫生,甚且遭受庸医伪药之害。卫生处自二十六年起,虽积极筹设各县卫生院,以奠定公医制度基础,但因设备简陋,经费奇绌,一时效验未彰。所有训练卫生人员亦不足应付一切。故对于一般医事人员,及医药用品营业,其合于法定者,予以承认许可。并继续监督。否则,予以取缔或惩戒。以期保障人民健康。惜一切实施事项,除昆明市顺利推进外,其他各县,仅可能办理一部分。兹将民国二十六年本省所推行的医药管理法令,及历年医药登记件数与中医检定情形分别列表如下:
推行医药管理法令统计表
续表
中医检定情形统计表
考试科目1.病理学;2.药理学;3.方剂学;4.诊断学;5.专科(内科、外科、眼科、小儿科、妇科、花柳科);6.临床;7.口试及生理解剖。
附注:三十三年考试院考选委员会颁行中医检复须知到处,第四届以后即停止举行检定。
历年医药登记件数统计表
(卫生院例外)
抗战期中卫生人员之征调
溯自抗战以后,政府为应用全国人力物力,供给一切军事需要,先后于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颁布“国家总动员法”。又于三十二年四月四日公布“卫生人员动员实施办法”征调地方卫生人员。本级系于三十二年十二月,奉令开始办理。当时为适应环境需要,卫生处于奉令后,即商合有关军政主管机关,组织“云南省地方卫生人员动员委员会”,并拟订各项实施步骤,积极办理。惟本省卫生人员素称缺乏,对卫生人员之征调,困难殊多。第一、因军医人员须召回军队使用,而各接卫生院长多系军医出身。一旦召回军队使用,影响地方卫生至巨。第二、征调开业医师。因各接驻军云集,开业医[师]多半兼任军医。政府虽有在职军医不得开业之规定,又因顾及地方人民需要,难以处然执行取缔。第三、开业医师中立教授人员,常由军医学校与云南大学请求缓役。理由系教授非开业不足以维持生活。而多数开业医师均兼任教授,情形复杂。以致办理经过中,困难重重。并迭准昆明行营兵站总监部及远征军司令长官等函请按照“战区医事人员短期征用办法”,临时征用各项医务人员截至抗战终止。本省共征调卫生人员计六十人。第一次系按卫生人员动员实施办法第二条第一款,即“现行开业改业或闲散之医师、牙医师、药剂师、药剂生、护士、助产士”暨地方卫生人员动员实施指示事项第一条第一款之规定,抽调昆明市普通开业医师刑笃周等四员。第二次系按卫生人员动员办法即指示事项第二条第三款之规定,将各县卫生院院长伍启伦等军医二十二员,及开业军医舒星楼等六员,召回军队应用。第三次系按卫生人员动员实施办法第二条第三款即“不属一、二两款而洽从事或修习有关卫生医事务人员前项第一款所列,现行开业之卫生人员兼职者,仍应作开业论”,暨地方卫生人员动员实施指示事项第一条第三款之规定。将全省开业师一百四十二人,按照规定比率抽调征定陈星甫等二十八员。历次征定人员,均由卫生处呈请昆明行营核派前方部队任用。
抗战期间本省之传染病
抗战期间,本省以疟疾、回归热、斑疹伤寒、霍乱,及鼠疫五种传染病,受战事之影响,最为显著。
当滇缅路未通,昆明内科住院疟疾患者,尽占百分之一零点四。尔后即随滇缅路之繁荣,而患者百分率亦随之具增。至三十年,昆明省立医院疟疾患者即达内科住院患者百分之五十五点七。迨卅一年春,滇缅路交通断绝时,疟疾患者百分率,即行降低。至卅二年,疟疾患者仅占内科住院病案百分之四而已。
回归热一症,在卅年以前,所占内科住院患者百分率尚少。如卅年仅为百分之三点一,在此以前,各县亦少存回归热流行。迨卅三年,昆明市内科住院患者,回归热一症,即达百分之三十五点三。而各县亦常有回归流行。卅一年以后,本省回归热渐趋猖獗。盖由于本者大军云集,由军队而传播民间,迄今此症犹未衰退。
斑疹伤寒之百分率,亦自三十年以后突趋增加,或亦因本省大云军集所影响。
霍乱一症,抗战以前,本省尚不多见。迨抗战以后,交通渐形发达,战区居民相率内迁。兼之军运频繁,该症始得乘机侵入。当二十七年,已有发现。迨二十八年,即曾大流行。其传染来源,系西南运输处司机由贵阳感染而来。是年流行区域,计达二十余县。共发现患者三千四百七十八人。死亡二千五百一十五人。死亡率为百分之七十四点二。二十九年至三十年,本省虽无霍乱流行,惟至三十一年,又因缅甸失守,大批人员仓惶撤退,致流行缅甸霍乱又复侵入。使卫生当局惜不及备无法管制,又二十八年霍乱之流行。多占交通线传染。三十一年,则因战事迫临省境,居民相率迁避内地,致成为普遍性之蔓延。虽穷乡僻壤,亦所难免。计是年蔓延县区共达五十八县。据报患者计四万余人。为祸之烈,实属空前。
鼠疫一症,近数十年来,在北缅一带,常有发现。抗战后因交通频繁,逐增加其传入本省机会,二十九年先发现于滇西瑞丽。迨二十一年,敌人侵占滇缅边区期间,疫势逐渐猖獗。然犹限于占领区。迨三十五年,流行尤烈。除腾冲、盈江、莲山、梁河、陇川、潞西外,且染及保山。至今忽隐忽现,而成为腾保一带地方病。
兹将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本省各卫生院所报各主要传染病统计表,及昆明、省立医院疟疾回归热及斑疹伤寒三种传染病所占内科住院患者百分比统计表附录于下。
本省主要传染病患者人数统计表(报据各卫生院疫情报告材料统计)
续表
昆明省立医院(疟疾、回归热、斑疹伤寒所占内科住院患者百分比)
关于疟疾等病防治情形。本省卫生处成立之初即拟具五年抗疟计划。于二十八年奉准中央及省府核发经费,当于瘴疟严重地区分设抗疟所。举办抗疟工程,并作疟蚊调查与研究。继因币值低落,奉发经费,与实际需要不敷尚巨,致计划无法成立。惟本卫生署于抗战期间,拨发美红会捐赠“奎宁丸”及“阿的平”等治疟药品数百万粒,以资救济。至于回归热及斑疹伤寒之防治,卫生处亦因限于经费,仅曾设立少数灭蚤站,及令伤各县卫生院注意环境卫生,并发给美捐品九千一百四十三余支,以资治疗。此外尚无其他积极防治办法。
至于霍乱。当二十八年流行时,即由卫生处利用昆明各医学院、军医学校、及护士学校教授与高年级学生,并抽派卫生人员,组织防疫队,分赴各交通线县份,为民众免费注射。似此卫生机关,视可得大站人员协助。而医事学校学生,亦可藉以为公共卫生实习。三十三年前,对霍乱患者,则以昆明第一卫生所免费收容。至三十一年九月间,因昆明霍乱猖獗,复由卫生处假云南大学西郊产设立一百病床隔离病院。专为收容传染病患者。至三十二年,因院址为云大医学院收回,且经费难以维持而停办。以后虽属有筹设传染病院计划,惟终因院址及经费未解一时尚难实现。
滇西鼠疫。中央及本省卫生当局皆极注意。如二十九年瑞丽发生鼠疫之初,中央及本省皆曾派员专机前往防制。三十一年腾冲一带鼠疫,中央及本街亦经派队前往。而鼠疫专家伯力士及西北防疫处处长杨永年及本局卫生处缪处长,均曾前往视察。三十五年腾保各县鼠疫,本省卫生当局矜动员不少人力物力以资救济。迄今虽未能根本扑灭,然治疗方面,尚可收相当效果,使患者死亡率大为减少。
抗战期间及战后之联合国善后救济:关于医药设备方面者
(1)抗战期间之联合国医药救济
(2)战后联合国之善后救济
滇省在抗战期间,为我国唯一之国际交通路线。地位重要,军运频繁。敌寇累次滥肆轰炸,受灾惨重。三十一年以后,腾龙区复陷敌手,被敌寇肆意蹂躏两年有余。该区灾情尤重。自抗战胜利后,善后建设开始,迭经卫生处呈请救济灾区后承“行总”(行政院救济总署)于三十五年一月间,派技术第五工作队(负责专员谭世杰)及昆明临时储运站(负责人汤藩第)来昆主持分配分发事宜。“行总”第五工作队及储运站到昆后,卫生处即将办公室腾让一部,便利该队站办公。就“行总”所得美军留昆剩余医用器材中之一部份分配滇省各灾区其分配事宜。系由第五技术工作队全权办理。分配原则:“须沦陷过或曾遭大轰炸之区域方得配给”,分发则由储运站照第五工作队配定数量发交。各领受物资单位直接提领。并由卫生处商请各有关机关报请上峰组织——“云南省善后救济卫生器材接收管理委员会”,参与监交监点及监齐保管使用等事项。以重所得救济物资之使用,而期实惠贫病。“行总”复于三十五年三月间,于滇西保山成立滇西办事处,(负责人徐颂九)办理滇西复员善后救济事宜。第五工作队及昆明储运站人员于三十五年八月间,即以事竣离昆赴沪。滇西办事处,则至三十六年二月底结束。滇省所得卫生器材,计有昆明区云大医院病床一百张,连附配物资约十吨余。昆华五医院病床五十张,连附配物资约七吨余。昆明第一临时救济医院病床五十张,连附配物资约五吨。惠滇医院(教会医院)病床四十张,连附配物资约六吨余。市立医院病床四十张,连附配物资约五吨。人民医院病床四十张,连附配物资约五吨。滇越铁路北段管理处卫生器材约一吨余。昆明市卫生局滤水器三套,约四十余吨。昆明红十字会卫生器材三百公斤。万国麻风协会及董神父卫生器村约五十公斤。外县区腾冲、大理、保山、蒙自四县卫生院各得病床十张,(原订发四十张后仅发十张)连附配器材各约三吨余。个旧卫生院病床五张(原订十张)连附配器材约一吨半。宁洱病床张,连附配物资约一吨。建水医院(教会医院)卫生器材一吨半。昭通福贡医院(教会医院)卫生器材约二吨。其他经“行总”滇西办事处分发滇西各县灾区之医药器材。共计约三吨余。总计滇省共得善后救济卫生器材病床三百七十张。医药器材约七十吨。
3.抗战期中云南之教育与文化概况(1947年5月20日)
作者:云南省教育厅
甲、教育行政
(一)战前教育概况
自前清光绪二十九年云南成立高等学堂,兼办一切教育行政事宜,是为云南省教育行政之始。三十二年设立学务处,总理全省学政,是为省教育行政机关独立设立之始。次年设提学使司,统辖全省学务,并改学务处为学务公所以隶属之。民国元年,云南都督府内设军政部,下分内务、外交、学政、实业、财政各司,学政一司禀承军政部掌理全省学务。二年四月,中央颁布划一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组织行政公署,于民政长下设教育司,承民政长之指挥,办理关于教育各种事务,以民政长名誉行之。三年六月省行政公署改组为巡按使署,教育司改为教育科,而隶于政务厅。五年,护国军兴,滇政改组,于都督府内设民政厅,教育科隶之。六年,省长公署成立,教育科为政务厅三科之一,直至十年元旦教育厅成立,省教育行政机关乃恢复独立。十一年八月,省公署改组,分设八司,教育司居其一。十六年,云南省政府成立,乃依法设立教育厅,综理全省教育。
本省教育行政,自十六年定制后,以政局动摇,经费无着,在短期内行政方面之活动,主要者为施政大纲之编拟及实行。兹振举其要点如后:一、厅务委员会之组设,系由厅长遴选富布教育学识经验或曾受高等教育,均能热心任事,并道德高尚者提出,省务委员会通过聘任之。其所负之职责,以决议下列各项案件提经厅长呈奉省府核定后施行。计有:(一)教育宗旨及进行方针案;(二)教育法规案;(三)教育经费案;(四)学校兴革案;(五)学风整饬案;(六)各校争议案;(七)国内外留学案;(八)各校职教员待遇考核案;(九)各属办学人员待遇考核案;(十)省政府交议案;(十一)委员会提议案;(十二)会外人员提议案等项。该会自组成以后,集会甚多,议案尤属不少。大体皆着重根本,有裨实际。二、施政大纲编拟。大纲三纲计四十三条。兹录其要目如后:第一纲教育行政(甲)关于教育经费事项实行教育经费独立。(乙)关于教育行政之考核监督事项:1、设立各区督学,分区视察指导;2、举行各县教育局长考试;3、规定教育界人员服务保障条例并改善其待遇;4、改定国内留学生办法。第二纲学校教育(甲)关于小学教员事项:1、励行全省义务教育;2、整顿全省小学教育;3、提高小学教师待遇;4、培植小学师资;5、通令各县筹设幼稚园;6、改良私塾;7、筹设实验小学;8、审定小学教本;9、明定训育标准。(乙)关于中等教育事项:1、省会省立各中等学校,应分别性质筹设高级部;2、扩充各省立中学班次;3、提高中学教职员待遇;4、规定各校每年度图书仪器购置费与全年经费之百分比;5、划一课程标准;6、明定教育标准;7、改定学校行政组织;8、筹设各县县立中学或联合中学;9、划分高中学区,开始筹备各区高级中学;10、补助各公私立学校;11、扶助贫寒子弟。(丙)关于高等教育事项:1、派遣大批高师学生;2、扩充省立各专门学校;3、考送国外留学生;4、选派欧美学术考察员。(丁)关于妇女教育事项:1、女子中学添设前期师范;2、就各重大县份筹设女子中学;3、中学高级部男女兼收;4、设立妇女工读学校;5、培植外县女子师范人材。第三纲社会教育(甲)关于图书博物馆事项:1、通令各机关各团体各县署筹设图书馆;2、整理云南博物馆。(乙)关于演讲宣传事项:1、通令各县组织通俗讲演会;2、制定市街标语;3、办理新云南周刊及通俗教育刊物及教育画报。(丙)关于学术团体之提倡事宜:1、成立新云南教育协会及各县分会;2、设立艺术改进会及各县分会;3、成立体育会;4、取缔不正当戏曲电影改良通俗读物。
(二)行政组织
云南教育厅照章于厅长之下设秘书室、督导室、会计室、统计室、人事室,及总务科、中等教育科、国民教育科、社会教育科与各委员会。现因财政改制,经费感受困难,除督导室及各委员会之一部奉令裁撤外,余如上述。兹将行政组织系统系列表。如后:
(三)人事变迁
溯自民国五年,护国军兴,滇政改组。于都督府外设民政厅,教育科隶属其下。六年省长公署成立,教育科又为政务厅三科之一。直至十年元旦,教育厅乃成立。十一年八月省公署改组,分设八司,教育司居其一。十六年云南省政府成立,教育厅恢复,由云龙任厅长不五月以病辞。继由张鸿冀署理,不三月复以足疾辞。十六年十二月由张士麟代理。至十七年十一月中央任命卢锡荣继任。十八年九月龚前厅长自知继任。抗战胜利后龚氏辞职,遂由现任厅长政继掌厅务。
战时文教损失
抗战期间,云南虽地处后方,沦陷地区仅腾龙等属,然遭受敌机之威胁亦至严重。总计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起,至三十四年止,八年当中,共发警报二百三十二次,投弹七千五百八十八枚,其中机关直接遭受敌人占领及空袭毁损者,其损失均甚重大。兹统计如后:
1.所属中等以上学校二十四亿零五千万元。
2.厅属国民教育机关四亿八千五百万元。
3.所附社会教育机关一十六亿三千三百万元。
4.教育厅五百万元。
以上计损失四十五亿三千三百二十万元。
(五)战时疏散情形
抗战期间,本省虽地处后方,然直接间接遭受敌机轰炸所受影响,亦属惊人。统计抗战八年中,本省曾发警报二百三十二次,敌人投弹计七千五百八十八枚。在此情形之下,省会各教育机关,难于维持常态。为避免无谓牺牲起见,乃奉令疏散,将省会学校机关分别迁于市郊或邻近县份照常上课,以维学业。腾龙沦陷前,对于本省西洧邻近缅越之省立县立各级学校,出本厅厘颁紧急处置办法或迁移内地或暂时停办,饬将教具妥为安置,以免无谓牺牲。直至抗战胜利复员开始,乃令各教育文化机关,迁回原址,切实整顿。兹将(会省)中等学校疏散实情列表如后:
云南省会中等学校抗战期间疏散一览
续表
续表
(六)省教育经费概况
本省省办各级教育经费,自民元以迄于民十八独立收支以前,历系由承领之各级学校、教育机关编拟预算,呈经教育厅转呈省政府核定后,进向财政厅请领开支。然民国十七年以前,历以护国靖国军兴,饷银浩繁,库币支绌。且光复之后,百政待举,筹发教费,时感拮据。囿于经费,省教育莫由发展。自至民国十七年,省府鉴于兴学育才乃国家百年大计,本省教育落后,实缘经费短绌之故,仰中央保障教费独立之意旨,毅然提经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第六十次省务会议议决,划拨历为政府大宗收入之卷烟于特捐,以作省教育专款。独立征收、保管开支。教厅奉令后即商同财厅拟法办,呈奉省府核定,组织省教育经费委员会,以司筹划监督,省教育稽核委员会,以司审计稽核。省教育经费管理处,以司征收,教育厅金库,以司保管出纳,于民十八年三月一日分别成立开始独立收支保管。适值卷烟来源畅旺,且以经管得宜,金额逐年递增。自民十八以迄于二十八年之间,年收总额,由国币五万余元之低额增至一百五十余万元之最高峰,历年收入,以纸卷烟捐额,占其百分之八十以上,余为叶卷烟捐,田产租息,锡税附加捐,存款利总以及中央暨省府拨发之义务教育补助费等。此时之省级教育,以经费充裕,遂得尽量扩增充实。举凡学校区之开辟,校舍之建筑,图书仪器校具之添置,班级之扩增。学生待遇之改善,国教、边教、社教之推广,靡不精心筹划逐步进行。斯数年间,可称为光复以来省教育之极盛时代,嗣以抗战军兴,寇焰兹延,国际交通梗阻。外烟不能入口,特捐收入锐减,尤以二九年为甚。当时教育经费收支断绝,窘迫力状,幸有历年节存之各项准备及卷烟统销处照案分得百分之四十之利润,勉为应付。省教育始得维系于不坠。三十年奉中央明令划分国地财政系统,将卷烟捐列为国家税收。遵于是年三月,将收十有二年之卷烟特捐移交云南山区税务局接管。其原设之教育经费委员会,稽核委员会,管理处同时撤消。尽留教育厅金库担负省教育保管收支之责,教费独立,自是停止。是年至四月份起以迄于年底之教费。纯赖财政部及省库按月拨补之补助费开支,尚有不足,且向富滇借款及裁并学校以资维持,自三一年度起,则遵照政府规定程序,按年编拟概算,呈奉核定后向国库拨领开支。教育厅金库遂亦撤消,而于厅中总务科设立出纳股负保管出纳之责。兹将三十一年度起年领经费总额表列于后:
云南省文教经费一览表
续一
续二
续三
(七)战后复员情形及最近计划
溯自抗战以来,敌骑纵横,敌机侵扰,全国文教事业,无不受害者,初期本省地属后方,仅敌机侵扰,继则腾龙失陷,沦为前线,故本省教育机关,所蒙影响均属不小,至抗战胜利,建国伊始,复员工作,刻不容缓。乃积极办理复员,力谋振兴,兹将工作情形择要条列如下:
1.中等教育
①奉部令办理国立中学员生复员;
②奉部令办理青年军复员事宜;
③办理本省沦陷区复员安插;
④办理各中等学校复员事宜。
2.边疆国民教育
①恢复因抗战影响而停顿之省立小学;
②恢复因抗战影响而停顿之地方小学。
3.社会教育
①积极推行科学教育;
②恢复各级教育收音工作;
③恢复电影巡教队个别分区施教;
④整饬并修建各级民众教育馆;
⑤推进图书教育。
以上各项复员工作,经积极办理后,全省教育,乃渐复旧观,其中虽因人力物力,诸感困乏,致部分尚未达于理想。今后建国时期,教育第一,在此共同目标之下,自当竭尽全力,以谋全省教育之积极发展。用符当前之要求。
兹将最近计划要点条列如后
云南省教育事业三年推行计划要目:
1.国民教育之普及
①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之增设;
②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内容之充实;
③失学成年及学龄儿童就学之强迫;
④小学教员假期训练及检定登记;
⑤国教示范区之办理;
⑥民众读物之印行;
⑦地方性小学教材之编印;
⑧优良小学及回民教育之补助。
2.专门技术人才及中教师资之培养
①恢复国内外留学生奖学金;
②充实省立英语专科学校;
③充实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④设置医药专科学校;
⑤保送国内专科以上学校滇籍生;
⑥增设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及中学教员晋修训练班;
⑦中等学校教员之照案检定。
3.中等学校之改进与扩充
①省立师范学校建校数班数之扩充;
②省立职业学校之增设;
③公私立中学班级之整理;
④省立中等学校之充实;
⑤实行教师年功加俸、进修训练及休假考察;
⑥厉行教师专业化提高其待遇;
⑦提高师职学生待遇。
4.社会教育之改进
①电化教育之展开;
②科学教育之推进;
③学术研究之提倡;
④国民体育之推行;
⑤戏剧教育之改进;
⑥艺术教育之倡导。
5.边疆教育之扩置
①边疆教育行政机构之设立;
②省县立边地小学之充实及增设;
③省立边地师范及职业学校之筹设;
④边地教师待遇之改善。
6.地方教育行政效能之增进
①各级教育督导工作之加强;
②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之健全;
③各级教育经费之整理及筹增。
乙、初等教育
本省在抗战初期,未实施国民教育以前,为谋全省教育之迅速普及计,已积极推行义务教育。自二十九年中央颁布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及各项法令,遵即拟订本省实施国民教育五年计划,师资训练四年计划,及第一期推行国民教育设校程序暨编组纲要。呈奉核准,自三十年开始实施至二十四年底第一次五年计划,业已届满,惟因抗战期间各种困难,尚未达到预定标准,复自三十五年起,遵令继续拟订第二次实施国民教育计划,按照推行,兹将抗战期间初等教育概况分述如后:
(一)学校设施
1.省立附属小学附设于省立师范学校,称省立某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供师范生之实习,并为师范分区中心小学共计九校,五四学级,学生一千六百二十人。
2.省立边地小学本省自民国二十四年超推行边地教育先后创设省立边地小学,中甸、维西、兰坪、镇康、澜沧、南峤、六顺、车里、江城、金平、德钦、碧江、福贡、贡山、宁蒗、耿马、沧源、宁江、泸水、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及环州(武定县属)、师宗、圭山(路南县属)、永胜、邱北、炎山、(昭通县属)黄草坪、(巧家县属)龙武、河口、华坪等三十四校。至民国三十年为集中财力人力发展边地教育配合国民教育实施加强办理效率计,特就原设边地省小加以调整改进。除在内地之师宗圭山二校为鼓励当地之土著人民子女入学仍继续办理外,其环州、永胜、邱北、炎山、黄草坪、华坪、龙武等七校因系内地已具规模均拨归地方办理。又边地之宁江一校因环境特殊暂行停办外,由省设置之边地小学共(设计)二十六校,一律改称为省立某某县某某乡镇实验中心学校。并为谋边地各县局教育文化之均衡发展及唤起边胞民族意识起见,普划中甸、维西、兰坪、镇康、双江、澜沧、佛海、车里、六顺、江城、锁越、金平、屏边、南峤、徳钦、碧江、福贡、贡山、宁蒗、耿马、沧源、宁江、泸水、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瑞丽、河口、麻栗坡等三十一县局区为实施边教区域。民国三十一年滇西战事发生时,沦陷及接近战区之泸水、陇川、潞西、梁河、盈江、瑞丽、莲山、澜沧、镇康、沧源等十二校暂行停办,共计设省立小学十四校。民国三十四年春滇西光复,除通饬沦陷区恢复原有地方小学外,并恢复泸水、莲山、盈江、梁河、潞西、陇川等六省立小学,共计设省立二十校。民三十五年又恢复暨增设镇康、滥沧、屏边、佛海、瑞丽、河口等六校,共计设省小二十六校。民三十六年起因财政改制,本省收支不敷过巨,在奉令裁员之下,各省立边地小学由一月起一律暂行拨交地方接办。
3.省立实验短期小学本省于二十七年由省厅开办教师资训练班一班,毕业后派往各县设置省立实验短期小学,办理颇著有效。自实施国民教育后,此项短小,因改制而停办。
4.县市立小学本哲各县市立小学,因各地人口富力,均有不同,故所设学校之多寡,亦不一致。国民教育实施后,遵照每乡镇设置中心国民学校一所,每保设置国民学校一所之规定,先将县市区乡镇保原有各级学校,分别依照规定改设为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及保国民学校,并分年增设新校,以期达到标准。
全省行政区域,计一百一十二县,一市,十六设治局,二对汛区,共一千五百五十二乡镇,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七保。据此规定,第一年(三十年)先设置中心国民学校一千零一校,国民学校三千零七十九校,逐年增设,至三十五年度实有中心国民学校一千四百二十九校,国民学校八千一百七十三校。
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除设置一年至六年之小学班级外,均分别设置高初级成人班及妇女班,以推进民众教育。
兹附录实施国民教育逐年增加之小学统计表如后,以资参考。
云南实施国民教育概况表
5.幼稚教育之推广本省幼稚园,在初等教育阶段中较为后进,故设置数量甚少,无论公立或私立,多设于城镇,并多附办于小学内。乡村及设立专校者,实不多得。以后应大量推广,以奠定初教之基础。
6.私立小学本省为鼓励私人创设学校,凡申请创办小学,经审查合于私立学校规程者,饬由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予以立案开办。惟以省会及城镇为多,乡村则未及见。全省计有私立小学六十九校,二百七十六学级,学生八千二百八十人。
7.私塾之改良与取缔本省前于推行义务教育时期,即因大量推广小学,而将所有私塾勒令改良或严予取缔。各塾多改为短期小学或普通小学,各塾师亦有并入师资训练班者。实施国民教育后,以时势所趋,私塾已多不存在也。
8.充实学校内容本省对于部颁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暂行设备标准,早经颁行,各县局虽有分期充实之准备,但实际仍多困难。因实施国民教育以来,先致力于量的推广,关于学校开办,经常各费,在此非常时期,筹措维艰,以致学校设备,多腐简陋。又以原有经费,已难敷扩充班级之用,新辟来源,动辄发生窒碍。加以物价不高断涨,物资缺乏,即筹有款项,亦难照规定购置,是以数年来各属仅就可能范围办理。
三十二年十月,经省府决议,将各县三十一年度县级公粮余额提拨半数,作各该县中心国民学校充实费,曾饬依照部颁暂行设备标准办理。但各县此项公粮余额,实收数多寡不一,尚有折征及无公粮之余额县份,自不能一律照案办理。遵案办理之县,亦多就实际需要,用作修理校舍或添置校具。至图书及教具,因供不应求,多无从购置。
三十四年遵照部令,指定昆明等十五县市,提前分期充实国教内容设施,每县由部补助充实费二十万元。三十五年复遵令指定十县办理,每县亦由部补助充实费三十五万元。因物价高涨,每县中心国民学校平均分配,每校不过万余元,只能添置零星用具。并制定三十五年度充实计划表、督饬各县自行筹措办理。
(二)初等教育师资检定晋修训练与待遇
1.师资检定全省小学师资,在抗战初期约二万四千余人,自实施国民教育,逐年推广设学,现已增至三万四千余人。曾于三十一年由教育厅组织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举办全省现任及申请登记之小学教员总登记,合格之师资约计半数,其余均为代用教员。原拟继续举办检定,因历年所列预算,未奉核准经费所限,未能按照计划进行。
2.教员晋修本省历年均照案办理小学教员暑期讲习班,实施国教以后,均分年遵案举办假期训练班,以资促进在职教员之晋修。列如附表:
云南实施国民教育小学教员假期训练概况表
三十五年度呈准于寒假分县办理,现在催报。
3.师资训练本省小学教师,除由省县立师范学校及简易师范学校培养储备补充视各县实际需要酌量开办一年制短期师资训练班边地各县局由省立边地小学酌量办理,列表如左:
云南省实施国民教育短期师资训练班概况表
4.师资待遇本省在抗战初期,生活安定,小学教员待遇,虽不丰裕,尚可足供生活费用。抗战期间,因物价不断上涨,国民学校教员待遇,历年迭经数度调整规定标准,督饬提高,各县尚能遵案办理。惟经费有限,其待遇势难追随物价,故教员生活,备极艰苦,关于调整,均遵部颁有关法令,订定实施办法,规定薪给标准。三十三年起实行支给县级公粮,并比照公务人员核给生活补助费,现仍监饬设法提高。他如年功加俸,退休,养老,抚恤,均照章办理。
(三)国教经费状况
1.中央补助费本省向实施新县制及两级财政后,关于历年中央由国税划拨本省各县之特别补助费内,照案应拨付国民教育经费,曾经迭与财政主管机关,往返商洽,迄未划拨。各年份仅将教育部直接拨发之款分发补助。详见附表。
2.将补助费各年原列入省预算内之国民教育经费,均未照案核准。仅就核给数额,分配教校发各县。(见附表)复因省无财政,别无可筹之款,省厅应办之国教事务,亦因之不能推动。
云南省国民教育经费概况表 甲、收入之部
乙、支出之部
①②原档案如此。
续表
注:支出部分民国三十一年的合计数与五个项目的相加数不符,档案原文如此。
3.县国民教育经费本省县教育经费,原系独立收支保管,在推行义务教育期间,关于各县义教经费,曾经省政府就显财政收入,按年增拨专款,如自治附捐、团务附捐,均规定提拨若干成以作义教经费,并由牲屠税征收义教附捐,故义教之推行,颇著成效。自实行新县制,改订两级财政以来,县地方官每依据县地方财政统收支之规定,将各县独立经管之教费,并归财政科,其结果则不惟县教费统收而不统支,即乡镇保之教费,亦多不按期发放。以致各县乡镇保之教育事业,因受经费之限制,不能按照计划推进。
各县乡镇保教费来源为田产收入,历年除缴纳实物赋税,已去大半应付经常开支,已多困难,举办法定之造产或征收各种教费捐纳手续辄与取消苛杂功令抵触,难邀核准。县地方筹集巨额基金,上级核给之补助费,为数亦属办限,分配一百三十一行政单位,更极微薄。八年当中,讳能勉强维持现状者,已经不耻衍饬整理,所有收入,因随物价之变动,历年收入数额,及教育驻金估价,分别列入附表。今后对于县地方教育经费,仍不外整理与筹增及保障其专款专用,已拟订整理县教育经费办法呈请核行,一俟奉准即可按照实施。并请省政府将恢复三级财政,新划归县财政之各项税捐拨付教育经费,并饬筹集驻金,以资充实教费而固雄础。
云南省县地方教育经费收入概况表
(四)普及失学民众识字教育
本省在实施国民教育以前,曾由省组织战时民众教育巡回队派遣分往各县施教。至实施国民教育后,规定于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设置高初级成人班及妇女班。并遵照部案拟订普及失学民众识字教育三年计划,呈奉核准,自三十四年八月起分期令饬遵办。计第一年指定昆明等二十五年县市,第二年指定二等县嵩明等二十二县,分期开始办审理。惟以各县经费异常支绌,且贫瘠之区,人民泰半衣不蔽体,生活备极艰苦,并须在家补助操作,强迫就学,殊为不易,尚有待于最后之努力。
(五)复兴沦陷区学校
滇西腾卫龙陵边区曾经沦陷,学校完全停顿,收复后经订定复兴学校办法,令饬恢复。现腾衡龙陵两县及六个设治局原有小学,已续陆恢复成立,惟地方元气大伤,充实推广,尚需设法推进也。
丙、中等教育
本省地居边陲,素来贫乏,抗战以前,因交通阻塞,与外地往返甚少,故教育文化,难免落后。自抗战军兴,沦陷区之机关学校,相率南迁,予本省之教育文化,影响颇大,而敌机之频频进袭,中等教育,直接间接,所受之破坏与损失,亦难以数字计。兹将抗战期中云南中等教育概述如下:
抗战以前,云南蔽处大山中,中等教育,有如一池湖水,平静无波。抗战后机关学校之南边,与夫国际间之交往,云南之中等教育,曾有极大之变革,向之所谓师资缺乏者,而联大、中法、华中等大学之迁滇,已可能解决矣,即昔日所向往之名流教授,亦可相见于本省中等学校中,向之所谓程度低落者,而因教师水准普遍提高,亦无形提高矣。至国立师范之增设,对本省边地之中等教育贡献尤大,又私立中等,犹如雨后春笋,虽质量较差,然在本省抗战期中之中等教育上,亦足提及之一笔。
而抗战期中,因机关学校之迁入,国际交往之重要,初则敌机轰炸,续则敌骑纵横,本省之中等教育备受摧残。二十七年九月,敌机首次袭昆,弹落西郊,省立昆华师范全部校舍,几遭震毁,军事教官赵德昌与学生数人因降旗而被炸殒命,当时昆明市人心惶惶,本厅为谋学生之安全,与学校之继续维持起见,逐通令各校自行择地疏散上课,昆市各校,均纷纷向昆阳、晋宁、呈贡等县疏散,而校具教具仪器与夫学生向学情绪,经此次之疏散后,影响损失之大,亦非言语所能形容。本厅惟有时时督各饬校,体念抗战艰巨,更不应放松教学工作,以期于成,此后每年敌机均窜扰滇境,而中等学校每年均受其害。二十八年四月省立蒙自中学被炸,毁礼堂教室宿舍数十间。二十九年敌机更大肆轰炸昆明,省立昆华工校、昆华中学、昆华女师、昆华商校,均先后被炸,房舍器物,几已损失殆尽,所幸教职员生已全部疏散。三十年省立昆华女中、云瑞中学、富春中学、开关中学、临安中学均先后被炸一次或数次,校舍器物之毁损,均相当惨重。
至三十一年,敌人由缅境侵入滇西,五月四日,腾龙相继失陷,学校员生纷纷退出,省立腾越中学校长赴昆请示,本厅以教育事业不可一日或缺。乃变通办法示以退出,学校择地恢复,并妥为处理善后,曾拟具规复战区学校及救济出境就学学生临时办法一份(办法附后)通令施行,而敌人进攻滇西之时,除使用陆军外,并出动大批空军,于五月四日大肆轰炸保山,省立保山中学校长段宝光及学生四十余人,亦以身殉,血肉模糊断瓦残垣,惨不忍睹,学生多纷纷逃昆,本厅乃于昆华师范划拨屋舍,以资收容,并指派昆师校长杨玉生负责办理收容救济等事宜。
在抗战期间,各中等学校虽迁徙流离,备尝艰苦,然省立四十余所中学仍勉力维持,未尝中辍。至抗战结束,复员开始,各校虽已纷纷迁回原舍,而校舍器物之毁损,残缺不齐,数十年之精华,付之一炬,抗战期中,各校员生虽经艰巨之锻炼,而元气之毁损,已非一朝一夕所能复员矣!
云南省教育厅规复腾龙战区学校及救济出境就学学生临时办法
一、省立腾越中学因学校被占,书物被毁,应俟该县克复后立即恢复,照旧设置。
二、腾龙各厲原有省立小学、县私立中小学一时无法恢复设置者外,应就地或迁地设置之,其班级编制应由各该行政主管机关斟酌现有经费及事实准其变通或合并办理。
三、腾龙战区中等学生学业及生活上之救济,除专案呈谘教部就滇边设国立中学收容暨连同各该县籍之大学学生照案核发贷金外,其临时善后办法如下:(1)腾越省立中学应于三十一年八月暂行结束;(2)腾龙县境内应由各该县县长就适当地区规复核该县原有县立中学(或联立设置)就地收容未离县境之学生;(3)原有省立腾越中学经临各费应自三十一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以其全数三分之一移作补助二项该县临时中学之用,以其三分之二移作腾龙一带在外升学转学之大中学生临时生活补助金之用;(4)上项学生经所在学校证明籍贯及学籍届实本厅当由上项经费来源及另行筹拨之专款作为补助金,分别加以补助,其细则另订之;(5)上项学生除尽量设法予以升学或转学之便利外,其升入或转入省立学校学生概予以免费学额或补助费学额之待遇。
丁、社会教育
(一)战时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之实施
1.省会及昆明县实施情形
抗战开始,本省为激发民族意识,培养民众知能,以增强抗战力量,爰拟订战时民众补习教育第一年实施计划,以应急需。其“实施步骤”,先就省会,及昆明县着手。以次推行于重要县份。“行政组织”,曾规定县分别设置推行委员会,由当地有关行政机关,及工商业团体组织之“施行方法”,系参照户口簿籍,利用行政力量,及保甲组织,拙调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之男女失学民众,分期分派于各民众学校受训。省会失学民众,分六期收容,二月为一期,每期设五十校,计一百班,县区失学民众,分四期收容,仍以二月为一期,每期设立一百校,计二百班,“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以发挥民众战时服务精神,并注意日常文字之练习及应用知识之灌输。“推行结果”:省会及昆明县均自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开始实施,截至是年年底,计省会第一期设置民众学校二十八所。共一百零七班,收教失学民众四千五百余人,第二、三两期,设学数与受教人数,与第一期约同。共收教失学民众一万二千余人。昆明县第一二两期,每期设学三百班,第三期设学二百班,该县失学民众据原口统计,约近四万人,经过此次施教,其入学人数,约占失学人数十分之七。强综查省会及昆明县,实施战时民教,以计划周详,及参加人员之努力,办理情形尚属良好。且就学者,多为船妇村姑,或车夫学徒,均属成年失学民众,一洗前此学萤充数之弊。并查此次所办民众学校,与平时不同,关于公民训练,如讲述领袖言行,与民族复兴,及如何努力,以争取最后胜利,均分别启示,以坚强民众对于抗战之信心。又民校学生毕业后,由推行委员会,予以各种战时组织,如防护、消防、宣传、运输等类之后方战时勤务。至若识字教育,有百分之六十皆已粗识文字联缀成为语句,以短短两阅月之教育而能得此,不可不谓为收功甚速也。
2.各重要县区实施情形
自民国二十九年起,后拟订战时民众教育第二年实施计划,就全省主要交通路线,于其所经各县之重要城镇,继续实施战时民教此项计划,系分为两部份同时实施,一部份:由教厅筹组战时民教巡回施教队三队,每队设总队长一人,直辖三个分队,每分队设队主任一人,队员六人至八人。分赴“昆大”“昆平”及“滇越铁道区”设学施教。各总队长由厅遴委,分队主任,由总队长蒋充,队员来源,招收初中以上毕业生,施以八个星期之专业训练,编入各队工作。所需课本文具,表格等项用品,由厅统筹供给。另一部份,凡属主要交通线路内之各县,均饬设置战时民教推行委员会,负责推行,该县区内战教事宜。应行设学招生数量,于计划内,曾有规定并颁发各种表格,饬将办理情形,按期报核。综查实施成果,在二十九年全年内,及三十年上学年之期间,教厅施教队共设校四百八十所收教失学成年约四万五千一百人,与各县设学数并计,共设校九百余所,收教失学民众九万余人,其设教地区,遍及呈贡、宜良、大理、凤仪、马龙、宣威等十五县。对于战时组训民众工作,颇具成效。原拟于第三年继续实施,因经费支绌,及此类学校式之民教事宜,照章应由各县市中心国民学校负责办理,上述战时民教遂告中止。
(二)民众教育馆之恢复及整顿
抗战发生,本省教厅,诚恐社教机关遭受敌机袭击,曾通令各级民教馆发行疏散重要文物,遇必要时,并得迁地施教。省立昆华民教馆,以省会文庙为馆址,敌机每次窜扰,均向该处投弹,计自三十一年一月起,至八月下旬止,敌机轰炸六次,中弹约数十余枚,所有房舍全数被毁,形同废墟。房屋器物之损失,约值国币四亿余元。迨抗战接近胜利,敌机空袭渐疏,乃议拟复兴计划,遴委馆长,负重建馆舍,及恢复亚务之责,经四年余之筹划整理,将被炸毁围墙、办公室、礼堂、图书馆、篮球场、民众茶室及大成殿泮池东西厦、奎星楼等修建完竣,各种施教工作,次第恢复实施。又省立开远民教馆,在抗战紧张中,曾迁至布沼坝施教,当敌机频袭迄南,得免于破坏。惟蒙自文山等处民教馆,则仍遭轰击,损失颇巨。滇西民教馆,如腾冲龙陵,因地方一度失陷,馆务亦告停顿。迄后,敌人败退,国土重光,而地方元气大伤,一时未能恢复。至三十五年度,始由腾龙两县政府计划复馆事宜。并由教厅拟订社教机关复员办法,凡属抗战期中,被国军或交通机关借助之县立民教馆,自复员后,应洽商迁让,另行修整,其馆址不适中者、应另选适当地址,以利施教,至于增拨经费,加强组织,充实设备,调整人事诸端,均分项规定,令饬遵办,暨注意推广边远县区民教馆,俾社会教育,获收普及之效法云。
(三)战时滑翔运动之倡导
本省滑翔分会,成立于民国三十二年,推龙前主席为会长,各军政机关首长为理事。互推龚教厅长自知,空军学校王教育长叔铭,为常务理事,策划会务之推进。三十二年五月,就拓东路省立体师校址,举行航空滑翔展览大会。并举行捐献滑翔机运动,及献机命名典礼,各界献机达百二十架以上,合计机款三百余万元。打破全国献机记录。航空滑翔展览,连续举行七日,民众到场参观者近三万余人。嗣由中国滑翔总会派雷振二教官来昆,就省立拓东体育场,举行滑翔机表演大会,到场参观民众,达五万余人。激烈情形,前所未有。分会为实施滑翔训练,曾拨助日新滑翔社经费一百万元,并向该社订制初中级滑翔机多架。总会派员来昆,筹设昆明滑翔站,当由分会呈请省府,指拨拓东体育场地址,作该站训练滑翔之用,并建筹机库,制备用具,修改房舍,筹支经费,俾该站得以顺利成立,开始训练工作,首先招训大中学生,为期一月,完成初级训练课程,后又改为普通训练,凡对航空富有兴趣之民众,皆可报名参加,每日集训二小时,以期普及,此为本省在抗敌期间,因提倡国民体育,充实作战力量,而倡导滑翔运动之一斑概况也。
(四)图书教育之推进
本省战时图书教育,著重县及乡镇图书馆,及阅览室之设置,其原设于省会之昆明昆华两省馆,在抗战前期,为避免敌机投弹,除疏散珍本窖藏保管外,并推动巡回,阅览,以免工作停滞在抗战后期,则充实设备,延长阅览时间,其在外县,首先令饬各县局,推广乡镇阅览室。迨抗战将近胜利,则颁行“图书教育整饬办法”,筹设各县县立图书馆,奖励士绅捐资兴办。民国三十三年,大理公立图书馆正式成立,该馆馆址,在大理县立中学之傍,占地约四亩,为一西式大厦,系该士绅董万川捐资建筑。内分图书阅览室研究室办公室会议室及职员住室等,藏书达一万五千册,内中八千余册,系教育厅为奖励该馆,就前民族文化书院移交图书,转拨该馆接收者。现抗战利结束,关于今后图书馆之设置,仍以每县至少应有一专设完兹之图书馆为原则,将按照计划,逐步推进,以谋本省图书教育之发展。
(五)电化教育之推行
1.电影巡回施教:本省电教事业创办甚早,溯自二十四年起,即先着手筹办电影巡回施教,当时购获十六小型放映机,发电机各一具,教育影片六十本,暨幻灯机等辅助教学工具多种,组成电影巡回施教队一队。自二十五年起即开始出发工作,计巡回附省宜良等十五县,先后施教八十余次,受教人数平均每县万余人,成绩殊为满意。其后力谋推进,一面添置新机扩充组织,一面选派人员赴京受训,于二十六年初蒙教部辅助放映机及发电机各四部,适第一期受训人员学成归来,乃于二十六年六月至二十七年四月相继成立教育电影第二、三、四各队,分头出动工作。其时省立艺术师范所办戏剧电影科学业已训练有素,更为组织实验队一队,即由学生巡回附省乡镇实验施教。自此扩充推进施教区域,既较广泛受教人数亦增加,一年以来,计巡回七十余县,观众达百二十余万人。惟是本省区域辽阔,交通不便,各队虽分头工作,仍不免顾此失彼,且值困难时期,对于抗敌知识之灌输,民族意识之激发与失救亡观念之培养,电影教育实负有重大责任。自二十八年六月起,乃决意划全省为七个施教区,每区设电影播音巡教队一队,除原有艺师实验队仍予保留巡回昆明市甚区内施教外,其原设教育电影第一、四队均经分别改组为腾永顺区、楚姚大区、东昭曲区、临开广区。电影播音巡教队,其组织设备亦加以调整充实,以适应事实环境之需要计,除电影幻灯之放映讲解外,并增加歌咏、漫画、讲演、播音之辅助教学,并同时协助巡回各县区作推进社教工作之活动,其尚未设梵之金武泸区、鹤丽剑区、澜思普区等三队,因当时器材人才均感不足,惟待陆续设置完成,以收均衡普及之效。二十九年艺师剧影科毕业学生分发各队工作后,该校实验队乃改由省立昆明实用职校,接办供该校电机科学生实习仍就昆明市县乡镇巡教,斯时本省电影教育已获相当成效,惟原有影片渐感不敷,部份补辅助者亦以交通关系未能按期寄来,且自全面抗战展开以后,一般民众对抗战影片需要异常迫切,其他富有民族意识之影片对于民众之训练上殊不可少,乃于经费拮据之中,勉力筹措计,先后购获八一三血战史、绥远抗战录、民族痛史抗战特辑、凯歌热血忠魂保卫我们的土地、活跃的西线暨其他新闻片、卡通片等共百余本,分发各队轮换讲映,其对于民众之宣传力量实极伟大。十三年春,本省遵奉教部命令,原日划定区域名称一律废除,将临开广区改为电化教育第一巡回工作队,东昭曲区改为第二巡回工作队,楚姚大区改为第三巡回工作队,实验队收回厅办,改为第四队。各队工作区域每期由厅派定,着重边远县局巡教,以开发边疆教育。在此时期,抗战日愈严重,物价不断上涨,经费大感不敷,器材影片更难补充,电教工作至此进入艰苦阶段。虽在三十二年间勉力支持工作,尚得维持原状,迨三十三年以后,滇缅通路断绝汽油飞涨,每队全年经费不敷汽油之需,旅运各费更为浩大,困难情形非可言喻。迫不得已变通办法,将各队经常集中作联合出动工作,庶免业务停顿。对于巡回区域,每期仍限定八县区。惟以各队机件使用日久,新片无法补充,工作效率自为降低,幸各县机关团体尚荷自备汽油争请放映者。三十四年度内原冀经费得能充裕,则可增拨汽油旅车费使恢复各队个别工作,殊事与愿违,奉准经费与实际物价相悬仍巨,惟有仍照上年联合工作,并将实验队暂停出动。本年计巡教弥勒等六个县区,讲演三十余次,受教约五万余人,并在留省期间,曾与英美两新闻处合作赴省会各中等曾放映抗战新闻及受降影片,成绩尚称圆满。自三十五年起,为完成复员工作,在经费万难中,决恢复各队个别工作,并指定前往滇西收复区及滇缅滇越边区巡教。第一队赴开远、砚山、文山、西畴、麻栗坡等县区,第二队赴鹤庆、剑川、邓川、漾濞、洱源等县,第三队赴龙陵腾冲保山梁河等县局,每县工作七至九次,受教人数约二万余人。各队工作尚为努力,惟以费用不敷,机件陈旧,具系无声默片,已不适于今日需要,刻正设法改善,期于下年度改用声机以增效率。
2.发展播音教育:本省播音教育自二十五年,奉教部令饬所属学校及民教馆均库装设收音机,收听教育科目及普通节目,以增进学生民众知识,随蒙教部颁发收音机一批,计直流十二具,交流八具,乃分发首要省立中等学校及边地省小领用,其后逐年奉颁之收音机均陆续分配各校及民教馆装用。截至三十五年止,总计一百五十九部,以县计,几已遍及全省。其中分布于中等学校者六十三,小学校者三十二,民教馆及其他教育机关者六十四。收音机之装设既逐步增多,对于电池之供应为一重大问题,始初原由教部补助,抗战兴起,运输困难,未能及时供应,乃由厅筹办一小规模之电池厂出口供应。更为适应本省交通困难之需要,乃不断设计研究制成电池箱五种,采用小型电池装用,不惟时效优越且觉耗费节省,补充便利,在播音教育之推行上,裨益非小。惟关于收音机件之修现装配以及技术上之指导,咨询等问题,亦随电教展扬而至,乃自二十六年底特就本厅第三科设置电教股,专责处理行政事项。继于二十七年初,筹设技术室,遴委专家主持专司机件之修理,零件之制造,设计改良电源器材保管以及对各收音机机关技术上之指导考核。至是播音教育机构已渐形完整,即可按步推进矣。自二十九年以后,因抗战关系,电池零件渐感缺乏,各校馆收音工作,每为经费困难影响进度,但仍由厅随时督促维持工作。至三十一年更加强电教服务,遵照部章将原技术室扩大组织,改为电化教育服务处,由社会教育科科长兼任主持。举凡电影播音各项技术问题及有关研究设计统由该处负责处理。又为便利各县收音机之修理指导起见,乃就各电影巡教队增设附队长一人,负责辅导各县收音工作。至三十三年复遵部令改组服务处为电教辅导处,业务范围、人员设置较前增加。诸此措施,均为致力本将电教之发展,无如战事加紧,物价飞腾,电池一项一般无力补充,各县收音工作被迫纷告停顿。三十四年胜利明还,为完成教育复员,各县收音工作亟应早日恢复,乃查酌实情,订定各级教育收音机关整顿办法,通令遵办,对于各甚所感最大困难之经费问题,规定应就各县级预算增列收音经费及维持费,各县教育收音工作统由民教馆增设音室专人管理,机件损坏者从速运交本厅电教辅导处修理。本案施行后,已渐有成效。据报遵办者已不在少,其送请修理机件者三十余部,均由辅导处修复发还装用,今后播音教育可望陆续恢复。
(六)科学教育之进展
1.科学馆之筹设及其概况:本省自三十一年来教育令筠设省立科学馆以推进全省科学教育,当即从事准备。曾定昆明西郊学校区之一部为馆址,嗣以建筑设备等费,数字庞大,正际教费紧绌之际,一时无法筹措,故未克实现。其后抗战工作加重,对于民众科学教育之普及,甚感需要,乃岛三十三年十月,在经费困难中,照案组织科学馆辅导委员会主持筹借设馆。随即拨借昆明图书馆一部份房舍,开始办公,对于仪器设备因无款项购置,暂采借用征集办法,指定由咨立昆华中师农工等四校,酌借部份仪器、标本、模型流通供用,并向各工厂征集有关科学展览品,分就昆华师范暨昆明图书馆设置,胜因村大兴街两分部作实验表演、展览等项工作之进行,惟因各校拨借之仪器标本等为数过少,且多年久失效,或有疏散时损坏者,又各工厂科学展览品,均以成本过高不愿无代价应征,故此项工作办理以后,成效殊微。至三十四年十月为谋工作之推进,始将两分部集中,正式委派馆长积极充实设务,除由厅拨款办理外,并呈请教部优予辅助,结果未奉核准。该馆查成立后工作颇为紧张,曾收集标本仪器多件,并将学校拨借之仪器,陆续修复又得航空委员会捐赠航空模型一批,用作展览,至三十五年一月,复将昆明气象台测候所并属该馆仍旧办理本咨气象预测研究等工作。本年内并将理化实验室布置完成,公开供给,省会中等学校,轮派学生前往实习,惟因该馆馆舍问题,迄未解决,借用房舍过事狭小,不敷使用,工作多所限制,即如航委会捐赠之飞机模型,因无处置放,终于不能接受。正拟计划于三十六年度筹建适当馆舍,以配合业务之发展,讵于三十五年十月本省政府以财政改制,经费不敷,实行减政,该馆奉令全部裁撤。工作就此停顿,数年经营,不得不暂告结束。今后惟望上峰宽筹经费馆。国庆日仍遵部颁办法通令举办分别作各种科学实验表演,科学演讲,论文竞赛,以及学生智力测验体格检查,参观工厂等。嗣据呈报有省立学校二十校,县立八校,私立三校,三十五年青年节至儿童节,除照上年办法分令各校馆举办外;并为倡导推行起见,特发动街会省立中等学校,社教机关及有关文化团体联合举行扩大运动,事前由厅拟定办法要点,令由省立昆明科学馆召开筹备会议,并由厅拨发经费拾万余元,届期热烈举行,此次办理成绩,甚为圆满,计举行宣传大会一次,科学演讲两次,其他放映科学电影、参观工厂、出版科学特刊,及实验表演等工作甚为紧张,各项成绩经汇转教部备核,承蒙传令嘉奖。本省办理科学运动以来,当以此次规模为大,对科学教育之推进,供献特多。又各县办理情形,先后据报道者有五十单位。成绩均尚满意。
2.气象测候工作略述:气象事业对于国防建设农林生产以及科学文化社会教育等事业项,均有密切关系,本省政府有鉴于此,远于民国二十年决议,筹设测候所,时经数年,各项仪器设备,逐步完成,随建气象台于太华山巅,开始观测工作。至二十五年五月,即正式委派陈秉仁任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所长,逐日观测记录,作深刻研究,自制各项测候简议以供应用,气象月报亦于斯时创刊,按月出版,设送有关机关采用参考,自后逐年工作,经常进行、始终不懈。二十六年省府采行标准时制,即由该所编著标准时特刊,通令全省照行,并就昆明市设置标准时钟,以为参导更佐以午夜鸣炮授时。即由该所办理,同年应中央航空学校气象台之请,由该所按时供给海而气压数以拍发飞行气穿电报,对我国航空业务,多所帮助。在二十七、八年间,为谋本省测务之推行,曾拟增设三等于测候所于丽江、宁洱、昭通等三处,并代中央气象研究所、设置钗威、陆良、路雨、广通、永仁、默江、澜沧、龙陵、瑞丽等九处雨发站,即由昆明测候所,代为运发仪器指导观测,至三十年该所将历年观测研究所的编著《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云南气流之运行》《云南的云》等文法表以教育与科学刊物。是年全国天文气象工作人员,组织观测日全食,本省即派该所陈所长参加,前往西北实地观测。近数年来该所独负本省气象观测工作,继续供应航空军事工程农林水利卫生学术各方面之资料,成绩卓著,惟因经费支出,原日印行之气象月报,无法支持,乃改印季刊年报,继续出版。自三十五年一月为集中力发,简化机构,乃将该所改属省立昆明科学馆,工作照常进行。
(七)剧歌教育之实施
戏剧对社会所负之使命,非为单纯之供人休乐,实有移风易俗,教化民众之重大功能,本省自推行社教以来,对戏剧教育尤为重视,早于民国二十四年即创设省立昆华艺术师范学校,招收戏剧科学生以培养剧教干部人材。并为工作之实施发展,复就昆华民众教育馆,组织金马话剧社,延致爱好戏剧男女社员数十人,假业余时间,研究实验,公演施教。二十五年,师范戏剧科学生人训练有成,作首届公演,演出《父归》《屠户》等剧本,金马剧社亦演出《姊妹花》成绩均甚满意,一般观众对话剧效用,得有新的认识,自此剧教运动,奠定基础。二十六年全国发动神圣抗战,本省虽居后方,对民众抗战意识之启发,爱国情绪之激励,或以话剧之公演作有力之宣传,乃由艺师学生及金马剧社,加紧工作,或作街头公演,或入农村宣传,先后演出《抗战三部曲》《血染芦沟桥》《黑地狱》《放下你的鞭子》《战歌》《侵略者》《古城的怒吼》《夜光杯》《前夜》《黎明》《八百壮士》等剧本,均以表彰抗战英勇事迹、揭发敌寇汉奸丑恶为主要目标,工作普遍,成绩甚佳。二十七年艺师戏剧科学生毕业先后公演名剧《雷雨》《复活》极为成功,金马剧社亦演出《钦差大臣》等剧,至是本省剧教日趋茁壮。于二十八年七月,为使戏剧教育普遍展开推及各县,乃由艺师毕业学生组成云武沪区剧巡教队,出发区内各县巡回施教。并将金马剧社改组为楚姚六区巡教队同时出动工作,两队于二十八年内,先后工作余县,在各县城或乡镇统计演出二百余次,受教人数,平均每县一万至二万人,各队工作期中,并对各县戏剧教育进行辅导任务,无论学校机关之戏剧组织,均予以有效指导于是各县剧教运动普兴与起盛极一时,尤其抗战宣传队,歌咏队等组织,每县均有数起,对我神圣抗战、直接间接,助益非小。二十九年以后,因教育经费,根本动摇,收支不敷,不得不缩减,乃将第一、二两戏剧巡教队合并为一,仍赴各县巡教。是年双十节在昆演出《蜕变》《国家至上》两名剧,观众勇〔踊〕跃,颇获好评。三十年该队赴滇东、曲靖、嵩明、马龙、寻甸、沾益等县工作,演出五十余次,辅导成立曲靖、沾益两中学剧团,歌咏队,并在曲靖中学开办戏剧训练班、训练剧教人材三十余人又于三十一年在昆明开办训练班,收训学生五十余人,两次练成,学生均分别服务于各剧教团体。是年秋剧教队赴滇南开远、蒙自、个旧、石屏,建水等县巡教工作四十余次,受教人数总计约二十万人。三十二年因经费日渐紧绌,工作人员,生活不能安定,工作推动,颇感迟滞,不得不另课整顿办法,除将队长令调更换,队员重新调整部署,并为顾及经费,决令该队暂不出发外县工作,集中人力就省会地区切实推进剧教。在三十二年度内,除先后演出《人之初》《双喜临门》《窈窕淑女》《求婚》《北京人》等剧本。每次观众均甚踊跃,又对各音乐戏剧团体,尽量辅导,是年音乐节,曾由剧教队民教馆联合歌咏协会及各机关团体所组之歌咏团,举行千人大合唱,晚间举行音乐广播,情况至为热烈。自三十四年起,虽经费困难,仍未改进,而抗战已达紧要关头,工作不容稍缓懈,尤其外县巡教,决予恢复,乃至四月起,即由剧教队开始出发昆阳、玉溪、晋宁等县,分在各县城及重要乡镇演出《夜家》《人之初》《母爱与妻爱》《雷雨》等剧。并对各县戏剧团体予以技术上指导剧本歌曲之介绍。本年第二期又出发宜良、开远、蒙自等县工作,惟以经费不敷,旅费浩大,工作人员无法笼罗。胜利以后,从军复员加强工作,乃于三十五年一月复将该队再度调整人事。队员员额设定,素质提高,由该队聘请戏剧专家洪深、张客、王旦东等担任指导在昆开始工作,计自二至十月间,先后演出《心狱》《雷雨》《母爱与妻爱》《日出》《双喜临门》等名剧。每次公演,均连续二十余日,成绩向类往昔。正拟积极推进工作之际,值政府紧缩经费,实行裁员减政,该会人员裁去大半,工作不免受挫,此后当应设法改善,以期发扬剧教功效云。
4.云南省建设厅呈(1947年5月20日)
案奉钧府省秘三(5)字第三〇四七号训令抄发抗战期中一般行政史实征集办法及汇编分目表,饬遵照编报各项有关抗战期中一般行史实资料,以凭汇呈。等因。奉此,遵奄分目表所列抗战期中之农林水利二项,系属厅主管。其公路一项,仅省道系由所属公路管理局主持。又经济一项,属厅仅办理工商行政。此次编拟各项资料,即系就职掌内事实具列,现已竣事。除公路部分已饬迳呈外,理合缮正农林、水利、地矿、电话及征工、电力等资料一份,具文呈钧府鉴核汇办。谨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
附呈抗战期中行政史实建设部分稿二份。
兼建设厅厅长 陇体要
抗战期中行政史实建设部分分稿云南省建设厅概况
本省于民国九年六月十三日,将省长公署实业科、财政厅矿务科及全省水利局垦殖总局等机构合并,改组为云南实业厅,内设总务、农林、工商、矿务四科,十一年八月改为实业司。民国十六年复改为厅。十七年四月将实业、交通两厅合并改组为建设厅。分设六科,掌理农林、工商、矿务、邮电、路航、水利等事业,并设调查设计委员会。又因省府特重促进公路交通起见,同年并设立公路总局。至十八年七月将农矿事项划出成立农矿厅。同年十二月将公路总局归并于建设厅。十九年五月再将农田水利划归农矿厅。于十一年九月再将工商事项划归农矿厅,改组为实业厅。二十四年三月复将实业厅归并于建设厅,将建设厅管理公路事项划出,另成立公路总局。当将建设厅内部改组为总务、交通、农矿、工商等五科,及测绘室调查设计委员会。二十九年八月成立会计室,专管会计事宜。因应抗战增需要。先后成立茶业改进所地质矿产调查所,并与农林部合办宣威绵羊场,与中国医药研究所合办药物改进所,与北平研究院合办水产试验所,与厅属附属机关水利局林务处、棉业处及各附属林区农场苗圃等共三十余机构。于三十二年将测绘室改为技术室,同年十月奉令成立设计考核委员会,将调查设计委员会撤销。三十三年三月因业务需耍,又另成立建设计划委员会。同年九月又成立总工程司室,办理各项工程之测绘、勘查、设计等事项,并将附属机关调整合并为农艺改进所等十个机构并加强业务之推进。三十四年十一月成立人事室,专门管理本厅及附属机关、各县建设科,有关人事方面之一切事宜。并将公路局改隶建厅。三十五年一月因业务上之需要,又成立督导室,以督导推进厅务及各县建设工作。同年二月复成立统计室,办理统计,又将各农林机构合并,改组为农林改进所。此时组织计分五科、四室、一会。其附属机关除农林改进所外,有公路局、水利局度量衡检定所,县乡镇电话总管理局、地质矿产调查所、示范工厂等七单位及各农林棉蚕场区等。至同年十一月,因财政改制,本省收不敷支,奉令紧缩开支,裁减机构,将人事、统计两室裁并,职掌划归各科。其附属机关中将水利局、度衡检定所、地质矿产调查所、县乡镇电话总管理处裁撤,另成立技术室办理技术事项,并将全省电话局划隶本厅以迄于今。
云南省战时农林行政
抗战发生,本省为适应战时需要,加强生产起见,对于所有农林行政机构,除健全原有之第三科林务处及所属各农林场所外,并斟酌事业之需要先后成立棉业处及稻谷、蚕桑、茶业、畜产、园艺、药物等改进所,水产试验所,及开化三七试验场,河口金鸡纳热带作物试验场,负责办理本省农林畜牧之生产改进事宜。此外,对于增产粮食一项,关系尤为壮大。曾经由厅与农林部云南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合作办理,收效至巨。战时本省食粮之不虞匮乏者,实有以利赖也。又本省各县区农林推广事业,向由各县区建设科兼办。历年以来,多因任务不专,职责散漫,农林事业未有显著之进步。经由厅于三十四年遵照部令,饬令咨县区成立县农业推广所,全省分三年组织完成。第一年(三十四年)成立六十县,第二年四十县,第三年二十八县,总计一百二十八县。负责办理本省农林之推广事宜。兹将本省各农林行政事业机构组织沿革分叙如左:
(一)第三科:本科于二十四年四月由前实业厅第二科改组而成。内部计设行政、技术、推广等三股。每股设股长一人,科员三至五人,负责办理本省农林行政事宜。科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抗战结束日止,由张禄、黄晃、李莘农、邓扶汉、杨树、杨克数、李谢等先后继任。
(二)林务处:本处于二十四年四月由前实业厅林务处改组而成,直隶于建设厅。内部设行政、技术、推广等三股。每股设股长一人,科员技士四至六人,负责办理本省林业行政技术之推广改进事宜。此外,对于业务方面,并管有省立第一、二、三、苗圃一、二、三、四、五等林场,路南拖沟寺林场、禄丰村林场、开广三七试验场、河口金鸡纳热带作物试验场、宜良特用作物试验场及迄东迄南两分区林务局。至三十四年初,遵照部令,改组为林业改进所,专门办理本省林业之生产、改进事宜。行政事项移厅办理。处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由张禄、黄晃、杨克数、张朝琅、杜震东先后继任。
(三)棉业处:本处于二十七年七月成立。内部计设总务、技术、推广等三课。毎课设课长一人,技士课员四至六人,负责办理本省棉业之生产改进事宜。业务方面,并辖有宾川、元谋、荧化、弥渡、蒙自、开远、巧家、建水、曲溪、弥勒等棉场。三十三年冬,奉令改组为棉业改进所。处、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由张禄、熊桂先后继任。
(四)稻麦改进所:本所于二十七年八月成立。占存昆明定光寺场地二百余亩。内部设总务、技术、推广等三课。每课设课长一人,技士课员六至八人,负责办理本省稻麦之生产改进事宜。至三十二年初,遵照部令改组为农艺改进所。辖有第一、二农场呈贡果树场等。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由汪呈因、诸宝楚先后继任。(www.xing528.com)
(五)蚕桑改进所,本所于二十七年十二月成立。内部设总务、技术、推广等三课。每课设课长一人,技士课员六至八人。负责办理本省蚕桑之生产改进事宜。此外,为谋推广本省蚕桑复兴,本省蚕业起见并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作成立云南省蚕业推广委员会共同办理本省蚕业之推广事宜。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由张邦翰、常宗会先后继任。
(六)茶业改进所:本所于二十七年十二月成立。内部设总务、技术、推广三课、每课设课长一人,课员技士三茧五人,负责办理本锊茶业之生产改进事宜。此外,对于业务方面,并设有昆明茶场、宜良茶场两处,培育各种优良茶苗,分发推广。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三十二年冬季结束日止,均由张邦翰兼任嗣所长由黄晃兼任。
(七)畜产改进所:本所于二十七年春间在昆明大普吉成立。内部设总务、技术、推广等三课。每课设课长一人,技师课员三至五人,负责办理本省畜牧之生产改进事宜。并聘请四川家畜保育所主办人汪国兴来滇担任所长。三十一年汪国兴因事辞职,接办无人仍并归大普吉农场兼管。
(八)园艺改进所:本所于三十年五月成立。内部设总务、技术、推广等三课。每课设课长一人,技士课员三至五人,负责办理本省园艺之生产改进事宜。此外每对于业务方面,并辖有第一园艺试验场及呈贡果树试验场两处,培育各种优良花果苗木,分发推广。所长一职,由刘慎锷担任,法人贾海义任总工程师。三十一年刘慎锷去职,乃由法人贾海义负责办理,改称园艺场。就第一园艺试验场原场地筹划办理。三十二年初贾海义奉调回法,主办无人,复并归稻麦改进所接管。
(九)药物改进所:本所于三十年初间由厅与中国医药研究所合作成立。人员经费均由研究所负担,经费不敷,由本厅按月酌予补助。专门办理本省药物之生产改进事宜。并由大普吉农场拨地十亩以作栽培药物之用。所长一职,由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均由经利彬担任。
(十)水产试验所:本所于二十八年春间由厅与北平研究院合作成立。人员经费均由院方负担,如有不敷,由本厅按月补助。专门办理水产之改良、繁殖、推广工作。所长一职,自成立日起至胜利日止,均由张尔玉担任。
(一)战时粮食作物业务概况
云南粮食作物之试验,于战前仅有大普吉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略有进行,惟为经费及人力所限,规模极小,驻础薄弱,未能充分发展。抗战以后,本厅鉴于粮食之重要,即于二十七年八月成立稻麦改进所。辟昆明东郊完光寺附近广场三百余亩为试验场,专司本街粮食作物之改进,应用遗传育种原理精密研究,进行大规模选育稻麦品种工作,同时,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于本省设立工作站,协同进行云南粮食作物之有系统及科学性之试验。改进工作于马[日]开始,后以抗战紧迫,农业生产急待增加,势非采用最简捷之方法,以最节省之经费,于最短期间完成改良工作,提早推广不可。省稻麦改进所于此准则下,一面举行稻变品种检定,以期速获良种,迅速推广,一面采选本省各县水稻及小麦单穗各一万余穗,并征集国内外水稻品种小麦二百余种,举行纯系育种及比较试验,期获得优良品种,以备推广。对于稻麦栽培试验、病虫害之调查,及防治绿肥堆肥之提倡施用,以及春耕、冬耕粮食增产之督导等亦著成效。兹将该所战时历年举办品种改良及良种推广实况撮要简述于后:
甲、稻麦品种检定
本省稻麦品种检定工作于二十七及二十八年举办。昆明、呈贡、江川、玉溪、晋宁、宜良、澄江、路南、昆阳等九县水稻品种检定及昆明、呈贡、宜良三县小麦品种检定,共计检定水稻品种二千三百九十四种、小麦品种三十七种。随即举行比较试验,先后获得昆明大白谷、小白谷、背子谷、李子红等优良品种适于昆明平坝之栽培。
乙、稻麦育种试验
本省种稻麦育种试验,二十七年秋,该所征集国内外小麦著名品种二百余种,举行纯系育种。二十八年春,举行水稻育种试验,计植单穗一万五千余穗。并征集省内外水稻品种四千余种,以行品种观察及比较试验。本省以新颖之科学方法,谋改良稻麦品种者当以此为肇始。二十九年春,该所以试验渐有成效,而稻麦富具、风土性,一场一地之试验结果,虽以推及于广大之范围。经于滇中宜良及滇东曲靖两县先后设立试验,分场以代表滇中、滇东等不同区域举行试验,而资扩大推广。兹将该所历年试验结果撮要略述如下:
1.水稻全省品种比较试验:以江川小白谷、江川红谷、曲靖红掉谷、江川青杆金黄谷、寻甸乱脚籼,普七吉十六号、曲靖大白掉等七品种为最优。每亩逐年平均产量均在五百五十市斤以上,而江川小白谷每亩产量可达六百市斤。
2.昆、呈、宜、澄、晋五县水稻品种比较:以昆明小白谷、背子谷、李子红、澄江小青芒、晋宁黄冬掉等品种最优。每亩逐年平均产量均在五百市斤以上。
3.玉溪江川组水稻品种比较:本试验于宜良分场举行。以宜良、玉溪大白谷、青科红米、宜良大白谷等三品种最优。每亩平均产量在七百市斤以上,其中宜良玉溪大白谷达七百六十六市斤,殊有繁殖推广之价值。
4.早稻品种比较试验:于宜良分场举行。以罗汉谷、帽子头最能适应宜良一带风土,前者每亩平均产量四百八十七市斤,后者四百六十四市斤。其次为三天齐及长粒籼二品种,均在四百四十市斤左右。
5.中稻品种比较试验:本试验以沅陵谷、玉溪大白谷及五子堆等品种为优。平均每亩产量均在五百七十市斤以上,沅陵谷达六百斤。
6.水稻纯系育种,尚在继续进行中。试验品系于十行及高级试验中有超出标准品种最高达百分之六十一点一者。至省外品种,于二十八年观察结果大多不能适应本省风土。
7.小麦纯系育种试验:于二十七年秋开始,计纯系穗行一万一千五百余行,经历年淘汰,已达高级试验最后决选阶段。其最优品种为“一一三”、“二七七九”、“三七五三”、“一一四”、“一二八”等五品系。产量超过本地标准品种光光头平均在百分之四十一以上。除(三七五三)品系外,抽穗期均较本地种为早。
8.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分本省品种比,省外品比,及昆、虽、宜三县检定品比三组区域试验。分长江流域、西南五省(滇湘川桂黔)及全国品种区域试验三组。经历年粘密比较结果,各组均有杰出品种。如本省品比之楚雄小麦、祥云白谷、华宁紫麦、昆呈宜检定品比之宜良二号,长江流域品种区域试验之浙大莞桥无芒,西南五省组之“五一一一六四五”全国品种组之金大二九〇五等。产设均较对照品种显著超出。总观历年试验成绩,最能适应本地风土而产量独优,确较本地种为高者有四川三号、浙江三一九号、南宿州等三品种。已于三十年秋开始推广,甚得农民好评,乐予采用。至少数国外品种,以成熟较迟,易罹病害,产量不丰。就国内品种言,以长江流域各省品种较能适应本省风土,而尤以四川品种之试验成绩为优。
丙、稻麦良种推广
1.水稻良种推广:本省水稻良种之示范推广于三十年春开始。由稻麦改进所将检定所得良种大白谷、小白谷、李子红、半节芒等四品种于昆明县试行示范推广。当年计发种八千八百六十九市斤,分布该县二十六村、二百农户,共计种植九百二十市亩。推广结果,照推广品种之每亩平均产量为四百八十市斤,较农家种每亩增收六十六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十六点一四。三十一年继续推广,加入检定歧种背子谷一种,计发种二万八千二百三十五市斤。分布昆明四乡,三十五村、四西五十三农户,实种二千八百四十九亩。秋收统计结果,推广种每亩平均产量为四百七十四点六九市斤,较农家种每亩增收四十二点四九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九点八三。三十二年推广数增为四十四点八八市斤。种植五点一九六亩。是年,本省普遍灾旱,水稻收成锐减。然推广种每亩平均产量仍达三百六十九点七二市斤,较农家种增收四十六点九二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十四点五四。三十三年度推广数增为四十五点八百零九市斤,种植面积达六点一三六亩。秋收产量推广种较农字种情亩增收五十三点五九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十五点四。
2.小麦良种推广:亦由省稻麦改进所主持办理。将该所引种所得小麦良种,于三十年秋在昆明县试行推广一百三十八市苻,分布十六村,六十农户,种植二百三十四亩。结果,推广种每亩平均产量二百八十点零八市斤。较农家种增收三十五点零四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推广种成熟期一般均较本地小麦为早,且少病虫苦。三十一年秋继续推广一十八点三市石。种植三百六十一点四亩。结果推广种平均产量每亩三百二十九点六市斤。较农家种增收四十六点二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十六点三。三十二年秋推广种植增为二百二十二点二市石。推广面积达二点三六三亩。于三十三年夏初收获时统计产量,推广种每亩平均为三百零五点四市斤,较农家种增种四十四市斤,增收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九。以后仍逐年增加,扩大推广面积。
(二)战时棉业概况
甲、机构
本省原棉向感缺乏,花纱布皆仰求于外,民间衣著被用极感困难,而适宜于植棉之地复多。省府有鉴及此,经第四百零八次会议议决,厉行推广植棉,以期增进生产而达自给,俾利源开辟,民生充裕。二十六年二月奉省令,设立云南省棉业处,负责办理全省植棉事宜。三十一年九月奉令改组为棉麻改进所,兼办麻业。三十二年八月复奉令改称棉业处。三十三年五月奉行政院令改为棉业改进所。三十五年一月合并于农林改进所。
乙、系统
云南省棉业处时期,隶属于全省经济委员会暨建设厅。下设文书、事务两股。辖宾川、元谋、华宁、蒙自、开远、曲溪、建水、弥渡、弥勒、保山、巧家等棉场。后以宾川为育苗场外,统改称棉业推广所。
三十一年改组为棉麻改进所。旋又改称棉业处、棉业改进所,均隶属建设厅。下设总务,技术、推广三课及会计一室。择宾川、开远、元谋三棉场,充实设备,以成三迤试验推广示范之中心棉场。弥渡、永胜、蒙自、弥勒、建水为分场,又于产麻较多之津筹设棉麻场一处,研究麻织品之加工制造。后于三十五年合并予建设违厅农林改进所。
丙、人事
一、云南省棉业处设处长一人,技正二人及文书、事务两股,各设主任一人,技士兼视察员二人至四人,办事员二人至四人。所属宾川棉场设场长一人,技士三人,事务员一人。元谋、华宁、蒙自、建水、曲溪、弥渡、弥勒、保山、巧家等棉业推广所由所在地县长兼所长,外又设推广员一人,助理员一人。
二、棉麻改进所、棉业处棉业改进所设所长一人(棉业处除改称处长外余则不变),技正一人至二人及总务、技术、推广三课,会计一室。各课设课长一人,会计室设主办会计一人,助理会计一人,总务课设课员三人至五人,技术、推广两课各设技士或课员三人至五人。所属宾川、元谋、开远、盐津等四中心棉场则设场长一人,技术主一人,技士二人至三人。建水、蒙自、弥勒、弥渡、永胜等分场设分场长一人,技士一人办理之。
丁、行政事务
1.棉作推广
子、调查棉田面积:本省各县产棉区域大部分布于沿江各县区,全省棉田面积经数次派员分赴迤西迤东迤南等棉区调查,并饬由各县政府査报,复经估计,二十六年植棉面积十七万市亩,产皮棉四百二十五万市斤。二十七年植棉面积二十二万五千四百五十市亩,产皮棉五页五十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市斤。二十八年植棉面积二十三万六千七百三十市亩,产皮棉五百九十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市斤。二十九年植棉面积二十八万八千一页七十二亩,产皮棉百二十万四千三百市斤。三十年植棉面积七千一百一十八市亩,产皮棉一百七十五万五千八百九十市斤。三十一年植棉面积七万七千六百五十市亩,产皮棉一百九十四万一千二百五十市斤。三十二年植棉面积十三万二千二百市亩,产皮棉七三千市斤。三十三年植棉面积二十三万二千二百零三市亩,产皮棉三百三十万零五百六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市斤。三十四年植棉面积二十九万七千一百市亩,产皮棉七百四十二万七千五百市斤。三十五年植棉面积二十五万市亩,产皮棉六百二十五万斤市斤。
丑、棉种之购入与贷放:本省提倡种棉之始即向外购买优良籽种加以驯化推广,民间计购入脱字棉、爱字棉、德字棉、斯字棉、百万华棉、灵宝棉、青茎鸡棉、孝感棉、长丰棉等迭经试验,以百万华棉颇能适应本省风土,产量亦高,颇受农民之欢迎。又本省曲溪县所产之退化美棉,华宁、宾川两县所产之土棉适应性均强,产量亦丰,可用为过渡期间推广品种。经收购分发其他各县推广,设有棉场各县即发由各场,于每年春季贷放发给棉农,至年终收花时由各场派员指导收花,勿使渗杂,轧花后加倍偿还原种,以供明年推广之用。
寅、木棉之推广:木棉为滇省之特产,绒长质美可供纺织细纱之用,根深耐旱,宜种荒山浅野。年能收花二次,成活后即缩根多年,经济价值颇高。经于开远、蒙自、弥勒、建水、元谋、双柏、保山、车里、顺宁等县试种成功,并择定开远一带大货推广种植以来,亩积迭有增加,国内企业家颇为重视,今后不难造成我国细纱之府库,前途正无限量。计自二十七年起至三十四年止,共推广六万零二百四十一亩。
卯、棉作贷款:木棉因收获期较长,棉农资金不易周转,乃商同农民银行配合,于开远、建水、蒙自、弥勒等县由各棉场协助举办贷款。计三十二年贷出四百零二十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元。三十三年贷出四千零七万零七百九十二元。三十四年贷出一百五十五万五千八百二十元。三十五年贷出二千九百四十九万二千元。
辰、棉业视导:棉业视导工作极为重要,除由各棉场就所辖县区随时派员视导外,本厅更为明瞭各县推广实际情形及试验工作起见,二十九年曾派技士分赴迤南迤西视察,历经一月半之久,始行返省,并有视察报告及条呈改进意见,颇多中肯。三十一年秋,熊所长适柱亲赴迤南一带,视察各棉场推广工作情形及考察迤南宜梢木棉之地区,以便扩大种植。三十二、三十四年则由熊所长及技术课长分赴各场视导。
巳、推广轧花机:本省产棉各县均用土法制造手摇轧花机轧花,效率微少,工作缓慢,实不足以应需要,乃由沪购备辊轴轧花机四架运滇后,复由五金工厂仿制二十二架,分发各棉场应用,并代农民轧花,以增效率,籍资示范。
午、防治病虫害:本省春季少雨多旱,棉作幼苗易为蚜虫所害,损失亦巨。经用菸草水浸沾防治,价廉效大,实施容易,颇能引起农民之仿行,现已普遍推行民间。红铃虫为本省棉作主要害虫之一,经研究生活习性后,现尚无特效防治方法。云南地方性之棉病在宾川有火风,在元谋有黑太阳,现在探讨中。
未、棉产展览:本省为唤起人民注意植棉起见,二十七年春于省垣举办棉产展览分会,各棉场均有展品。内容计分实物、图书、标本三项。图表计约一万二千件,标本又分发育、种叙、纤维比较、木棉、病虫、土壤、肥料及棉作用具约八百余件。本省纺织厂亦参加陈列。其中纺纱程序,该厂所产各色布匹,以及本省华宁、元谋、宾川等地棉花所纺成之纱,尤能引起一般人士之注意。三十四年五月一日本省举行农林工矿展览会,农林馆部门麻棉展品仍为重要部分之一,除于室外种植中美棉六畦并由开远移植木棉六株以作实物生长形态展览外,并制作腊叶标本二十张,盒装纤维病虫害等标本共计九十八盒,统计图表十二幅,以作展览,深得好评。
申、棉业人员之训练:棉业之改进全赖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纯熟之技术与毅力,故训练棉业人员最为重要。曾于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举办棉业训练班四班,授训有关棉作技术等事项,参加受训者凡一百二十人。
2.棉作试验
欲求改良棉作,增进生产,非从试验工作着手不可。俾良种、良法得介绍民间,各棉场除推广工作外,均从事试验及研究,分别进行。有尖草棉者,于宾川棉场举行。有关木棉者,于开远棉场举行。试验经过情形,因限篇幅,不及评述。兹列项目于后:
草棉育种
1.中棉品种比较试验
2.美棉品种比较试验
3.土棉(中棉)铃行试验
4.美棉株行试验
5.美棉二行试验
6.中棉品种观察
7.美棉品种观察
8.中棉选铃及选株
草棉栽培试验
9.中美棉播种期试验
10.美棉与穴留苗数及株行距试验
11.旱地种植试验
12.中美棉宿根试验
木棉试验
1.木棉品种观察
2.木棉肥料试验
3.木棉整枝更新试验
4.木棉更新比较试验
5.木棉杂交栽培试验
木棉研究
6.木棉插条研究
7.木棉红铃虫为害木棉百分率之研究
8.木棉生长习性观察
木棉管理
9.中耕除草
10.施肥
11.整枝
12.更新
13.收花
14.轧花
15.排水
三、战时林业概况
甲、户口种树:户口种树历来均由厅责成市、县、局、乡、镇认真推行。规定每年每户至少须植树五株或十五株,树苗统由县、局、乡、镇苗圃免费供给。若苗木不敷,则以分发适于荒山点播之籽种,以点播五塘折合一株。计算(每塘照点三粒计算)兹将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各年所种株数统计于后;
乙、乡镇苗圃:查育苗乃造林之基础,从事林造必先着手培育苗圃。前经督饬,每亩设置亩圃一所。三十二年颁布实施造林规则,规定每乡镇筹设苗圃一所,并规定每年须育出苗木五万株。以上本省一百三十二县局、一千五百二十四乡镇共可有苗圃一千六百五十六所。兹将二十七至三十五年各县育出苗木统计于后:
丙、各县、局公路行道树之种植:查各县公路二十七年后多已修筑完成通车,为壮观瞻及巩固路基计,行道树是种植极应着手办理。乃由厅责令各县局分别辖境路段一律种植白杨、垂柳、槐树等,并由厅分区派员督导查验。兹将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各县路段所植数量列表统计于后:
续表
丁、机关学校及团体造林查此项造林悉遵照农林部颁发之造林法草案及教育农林两部会颁之学校林营造办法草案实施。凡本省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国立省立及县立各级学校及公私团体均由建厅分别函令督饬各单位应设造林场一个,其面积不得小于一方里,所需经费学校得列入预算内,公私团体于每年度之始自行筹措,报由所在地市县政府汇报建设厅查考。兹将二十七年至三十五年度各年所造林木数量列表于后:
甲、事业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省府当局为谋园艺事业之发展,在昆明塘子巷购地二十亩,成立第一园艺试验场。同年十一月,复在呈贡确血村购地二百四十亩,筹设果树试验场,于翌年七月正式成立,隶属于建设厂林务处。三十一年,当局鉴于园艺事业应加强推进,乃于三月间筹设园艺改进所,七月间正式成立。将原有各园艺试验场拨属之,并在定光寺稻麦改进所场地栽植果树。三十四年复与稻麦改进所,合并成立农艺改进所,各附属同艺试验场仍旧继续办理,以迄抗战胜利。
乙、事业概况
民国二十七年第一园艺试验场成立后,向滇越铁路公司索得优良果苗及蔬菜、花卉籽种果苗,栽于呈贡果树试验场,蔬菜花卉则种于塘子巷场。二十八年春,在该场试验各类国外蔬菜,惜因遭受水灾,淹毁尽净。并引入法国种西洋梨、苹果、桃李、樱花等苗木,计成活梨一百四十六株,占木四十三株,苹果一百零四株,桃三十一株,占木四十三株,占木二十一株,李八株,占木五株,樱桃三株,占木五株,核桃十一株,占土十一株,葡萄十二株,无花果一百三十七株,杏一株。二十九年推广木署及马铃薯之种植,并派员调査本省果树盛产区域呈贡、路南、晋宁、昆阳、玉溪、江川、澄江、宜良等八县果树种植种类及栽培数量。调查结果,悉其中以梨为最,普遍品种亦多。桃多集中呈贡一带,产量亦丰。石榴与山楂则以宜良为最多。至于杏、李、枇杷则散处各地。苹果则尚少栽培。呈贡以梨、桃、李、花红为最多,全县栽培约一万九千七百五十五亩,计二万株。晋宁以梨、板栗、木瓜为最多,全县栽培约一千亩,计八千株。玉溪以梨、桃为最多,约一千五百二十三亩,计一万一千三百株。江川以梨、桃、花红为最多,全县栽培约二千亩,计一万五千株。澄江以板栗、梨、桃、柿为最多,全县栽培约一千二百苗,计一万二千株。宜良以枣、板栗、石榴、桔为多,全县栽培约一千五百亩,计三万株。路南以梨、桃、板栗、柿为最多,全县栽培约一千一百亩,计一万株。八县合计约三万零七十八亩,计二十六万四千三百株以上。并调査全省柑桔栽培数量,总计在三万三千四百八十八担以上。其中以永善、建水、宾川等三县产量为最丰。详勘各地风土,均良种植,颇有推广价值。三十年派员分赴各县督导扩充各耕种蔬菜,并办理嘉丽合作农场,蔬菜增产颇收实效。三十一年园艺改进所组织成立大量引种试验省外蔬菜良种,并在本省主要果产区呈贡县举办果品生产改进社。三十二年呈贡果树试验场举行桃李嫁接并作嫁接方法试验,将未垦荒地继续恳殖。三十三年在塘子巷场继续开垦荒地十亩,种植豆类及草花卉,并在呈贡场种植豆类间作,以裕地力而增生产,并为推广马铃薯之种植,聘请美籍顾问戴兹举办讲习会。三十四年战事重心两移,本省军队激增,乃发动军用蔬菜增产运动。同时滇中辅导区成立推广优良蔬菜籽种及指导农民各项园艺技术工作,颇著成效。同年并在昆明塘子巷场举行农矿展览会,陈列展览各种优良园艺产品,以资倡导。
五、战时蚕桑业概况
甲、事业沿革
云南蚕桑政府倡导始于逊清光绪之末,因自然环境特别优厚,称盛一时。民元以后,因地方变乱,烟毒流行,蚕丝事业乃日趋衰落。及至七七抗战军兴,江浙蚕区沦陷,蚕桑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常宗会、葛运成、朱新予、周君梅诸氏相继来滇,倡导复兴滇蚕。乃于民国二十七年创立蚕桑改进所,主持全省蚕桑行政,隶属于云南省建设厅。关于行政方面,设总务、技术、文书、会计四室。关于事业方面,设立蚕桑生产农场,负责制造改良无毒蚕种,推广部负责推广优良品种及指导栽桑育桑蚕。草坝桑苗圃负责培育桑苗。民三十年,因经费关系,推广部改组由云南省建设厅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办云南蚕业推广委员会,主持推政。民三十二年,蚕桑产农场亦因扩充业务,改为官商合办长坡农场。此外关于企业团体,有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由云南银行闭投资组织,倡导集体蚕村。规模宏大苻云南蚕丝公司,由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出资经费,缫制外销生丝。至于育才方面,云南大学农学院成立蚕桑专修科。昆华、开远两农校亦增办蚕科,复由云南省建设厅、财政厅及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办云南省农蚕技术人员训练班,两班造就各级蚕业人才为数甚多。
乙、事业概况
1.培育桑苗
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中央召集生产会议,对于复兴滇省蚕桑首在培育桑苗之提案议决通过,后咨送行政院执行。行政院认为此案对于后方生产极为重要,即核准国币三十万元,专作培育桑苗之经费。当时先拨二十万元应昆,于是培育桑苗之经费有着,即按照计划次第推行。乃选定滇越铁路之草坝地方,设立大规模苗圃,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七日正式开始工作。计有播种苗圃二百六十亩,播种桑籽十三担,出苗三千余万株。二十九年春蚕复将苗木移植一部,计一千亩,共得四百余万株。此外,昆明、楚雄、弥渡、保山、昭通等处,尚有规模大小不等之桑苗圃统计出苗约在五百万株。
2.推广桑苗
培育之桑苗,除供给本省各企业机关及新创办之云南蚕业新村公司栽植外,大部选择交通方便、人口合比较集中之区域,由蚕桑改进所按照计划会同县政府推广民间栽植并派技术人员从事巡回指导,由各县政府督饬乡民保护。查自民国二十八年迄抗战胜利,计已推广桑苗一千七百八十万六千六百一十六株。
3.制造改良蚕种
民国二十八年筹设长坡蚕桑生产农场,从事育蚕制种工作。并设分场于保山、楚雄两地,共计应年制成原蚕种二千八百八十一张,制成普通交杂蚕种一百一十六万公分,除原蚕种留作种场繁殖之用外,普通交杂蚕种均分发本省各推广区饲育,及一部供应四川筠连推广之用。
4.推广改良蚕种
本省气候温和,大多数地区均属宜蚕宜桑。故自二十九年起即就蚕桑基础较厚之区域,如雄楚、保山、永胜、蒙化、弥渡、大姚、姚安、澄江、祥云、漾濞、大理、牟定、宾川、盐丰等十四县着手推广改良蚕种。迄三十一年达最高峰。推广地区三十七县。一面由蚕桑改进所及蚕业推广委员会派员指导技术,因改良蚕种饲育结果较土种收成几多一倍,故已取得民间一般信仰。此外,云南蚕业新村公司之集体饲育四川筠连之省外推广,数年来,所发改良蚕种共计一百一十六万公分。
5.成效
滇省蚕桑因有其天然特厚之环境,故收获益逾宏大。第以战事西移滇省成为后方重镇,工厂云集,劳力昂货,农村经济变质使事业推动不易。复以政府经费筹措困难,故收效未如理想。但统计八年来照发种量,估计其改良种生产之生丝已在二千三百担上下。
六、战时渔牧兽医业务概况
甲、沿革
滇省气候温和,草原丰盛实为发展畜牧事业之优良区域。只以民间墨守旧法,罔知改良,兽疫流行,坐令大好事业未能发展。民国二十七年,建设厅乃电邀畜牧专家汪国與先生来滇筹组畜产改进所于昆明大普吉。民国二十八年,又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合作成立水产试验所于西山。民国三十一年,与中央畜牧实验所合组西南绵羊改良场于宣威。迨至三十五年起,两机构均由建厅农改所单独办理。
乙、行政业务
(1)畜产改进所
子、成立种畜场:A、接收普吉第一农事试验场之种畜场为场址,并将该场畜牧部接收办理。B、采购畜种,向四川省家畜保育所采购约克县猪五口,盘克县五口,荣昌猪五口,来格鸡蛋二打,昆明猪十口,芦花鸡六只,络岛红鸡五只,北平鸭十二只。C、试种优良牧草,试种本省牧草四川苕子牧草,外国牧草。
丑、筹设丽江种马场;委吴镜漪为场长,由绥署发交陕驴六匹,以为改良骡种之用。
(2)农林育种场
主要业务:接收畜产改进所种畜及畜牧用具改为畜牧股,当时中心工作:(1)种羊饲料试验;(2)本地猪与外国猪杂交试验;(3)北平鸭与本地鸭杂交试验;(4)牧草栽培试验。
(3)经济农场
主要业务:接收农林育种场继续办理:(1)种猪之繁殖及推广;(2)美利奴羊与本地绵羊之杂交试验。
(4)畜产改进所
之防治:自民国三十年起即与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先后于大理、凤仪、平彝、沾益等四县以炭酸铜粉防治小麦腥黑穂病一万零九百八十三亩,总计增加小麦产量二百一十九万六千六百市斤。
八、战时垦殖概况
本省在抗战时期成为后方重镇,沦陷各地难民均向本省转移,及至太平洋战事发生,泰越缅甸归侨亦纷向本省麋〔麇〕集,致使人口剧增,食粮供不应求。为适应急需起见,当经积极发动垦殖业务以增生产,而资维持。兹将抗战期间举办各项垦殖情形分述如下:
甲、团体及个人垦殖:经厘订云南省承垦公私荒地暂行办法公布施行,所有各县区公私荒地如无人垦殖时,得由县区人民或团体遵照规定承领垦殖,垦竣期定为三年。遇特殊情形时得申请该管地方行政公署考核,属实准其延长一年,倘届期仍未垦竣,即将其未垦竣区域收回另准他人承垦。
乙、侨胞及难民垦殖:本省思普区一带荒地广阔,土质优良,物产丰富,宜于农作。兼以边境人民文化未开,倘遇国际事变发生,不惟边疆缺乏抗御能力,国防军队又属鞭长莫及。且边疆愚民易受利诱,其影响国家前途甚巨。当即指定该地为侨胞、难民垦殖区域,借以充实自卫力量。并拟订侨胞垦殖颁地规则,及云南省奖励回国侨胞投资开发农业办法、难民移垦施方案等先后公布施行。
丙、乡镇垦殖:此项垦殖系属乡镇造产范围。规定各县区所属乡镇每年垦殖荒地一百市亩,上年垦殖不足者得于下年度增补,逐年由县报备查。至垦殖所得即作为乡镇造产之一部,并订有实施办法通饬施行。
以上各项垦殖推行以来尚具成效。内中除侨胞及难民垦殖因胜利后各地复员关系,并遭受经济束缚及气候之影响工作多已停顿,其他迄今仍在继续办理中。
云南省战时水利概况
甲、沿革
本省水利机构,递嬗甚远,溯自元明以来,即有专管,降至前清愈臻完善。在省有粮储水利道为水利行政之最高机关,其下分设水利缉捕府,专司省会水利事宜。民国成立,改设水利局专管省会水利,隶属于民政司。民国三年,改为云南水利分局,并附设省会水利文局,权责略与前清粮储水利道暨缉捕府相若。六年改组为水利总局,权能极高。九年总局裁并,于实业厅厅内附设水利局。范围较前狭小。十一年复改组为实业厅水利总局。十七年建设厅成立,复废总局而于厅设水利科。十九年农矿厅成立全省水利事项又划归农矿厅,改组水利局主其事。二十一年再改隶实业厅。二十四年实业厅归并建设厅,水利局亦随而改隶。迄后十年间无所更易。迨至三十五年中央颁行财政三级制,本省因经费不敷甚巨,各机关实施裁员,水利局即奉令裁撤。于建设厅内增设技术室,接司其责。相沿至今,名称隶属虽迭有变更,但职掌未改。
乙、组织系统
水利局为本省法定唯一水利主管机关,隶属于云南省建设厅,主管全省水利事宜。三十二年以前因经费所限,内部组织单纯,仅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以下共分两课,第一课职掌偏重税务,第二课则专司工务,人员甚少,所办业务除兼管省会河道之修防事务外,仅承办厅中之水利行政而已。抗战军兴,军糈民食需要日繁,水利事业之振兴非仅从事消积之行政设施,尤应积极谋求粮食之增产。是以举办水利工程,加强河道之管理修防,乃为当前之急务。水利主管机关应为发动倡办之枢纽。过去组织实不足以应付需要,殊有另予充实之必要。因于三十二年度呈奉核准,扩大组织。内部计分总务、管理、工务三课,增设技术人员共四十余人。外业方面,增设水利测量队二队,并接管行政院水利委员会第一〇一测量队一队暨各水文站,分别整顿,加强工作。此外,为整治昆明海口河之便利计,特将前由耀龙电力公司昆湖电厂等合组之昆湖水利工程委员会予以接收迁厅办公。适值文公、龙公、华惠、甸惠等四渠大型水利工程完竣,经呈准筹设四渠水利管理委员会,专司其事,分渠则分设管理处。且为便于督导各县普兴水利引见,并将呈贡晋宁等四十八县划分十个水利督导区。派遣技术人员就近轮回督导各县举办小型水利工程,加强推进,收效甚宏。嗣为遵奉上峰令,转各级民意机关提请加强兴办水利事业议决案,经将原奉移准组织规程另予修正奉准公布。除原设之课外,并增设秘书二人、设计统计、会计三室,又将各课职员酌予添设,共增至九十二员名。外业方面则奉令裁并,骈校机关经先后将昆湖水利工程委员会及四渠水利管理委员会裁撤,归并水利局负责接办,嗣因各水利督导区经费久未核准,亦经并予裁撤,交由各县局接办,由局临时派员督导外务,虽形减缩而内务则仍日愈繁重。
丙、经费
水利局自十九年成立以来,迭经变更,其所领经费亦随之而有增减。民国三十年以前,全局经费每月新币七千五百元,由云南省财政厅拨给。三十一年经费每月国币六千元,水利事业费每月四万八千元,全年五十七万六千元。三十二年经费每月国币七千八百元,水利事业费每月五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元,全年六十九万一千元。三十三年经力谙增加得经费每月一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元,宁业费三十七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元,全年四百五十三万一千元,出云南省政府拨给外,由农林部发给兴修塘坝水井施工督导费全年二十万元。三十四年经费四万七千五百元,事业费每月八十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一元,全年九百八十九万零三百元。三十五年经费每月一十三万三千四百五十元,事业费每月一百二十五万元。
丁、兴办农田水利情形
一、推行各县小型水利工程
本省气候温和,最利农作,尤宜植稻。惟雨量虽丰、但欠调匀,冬春常早,夏秋多雨,一年中旱涝互见,亟应储有余以备不足。筑塘蓄水开沟通渠之水利工程在滇尤为重要。惟因地形所限,大型工程仅适宜于少数区域,农田难以普遍受益,故兴办小型水利工程实为本省办理水利之主要工作。兹将抗战期中办理情形分述于下:
1.根据奉令颁行之“云南省非常时期强制修筑塘坝水井实施办法”拟订实施细则,呈奉核定,系以县为单位。各县组织农田水利工程处,并由县长担任处长,发动全县民工,其工数最少不得少于全县人口十分之一。建设厅除办理较大工程,介绍金融机关贷款外,并予以行政上之督促考核奖惩,及技术上之指导。此项办法,自三十三年度起,分二期施工,第一期三十三年十月起至三十四年九月止,第二期自三十四年十月起至三十五年九月止。在第一期内每乡镇务须将旧有塘坝水井修整完竣并限筑新塘三个。第二期年保限筑新塘坝一座。虽未能达上列数量,但亦能得到普遍修筑之效果。
2.颁行“云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督导兴修办法”,其内容仍与第一项相同。惟时间不以年度分别,工程范围较广,其负责推动之组织名称为“县水利协会”,系由各县局督率受益业主组织之办理以来,颇着成效。
3.因各县局地形各异,需要不同,为实施及考核之便利起见,经依据上述两项法规拟订“云南省兴办水利规程”单行法规一种,规定各县兴办水利之步骤方式以及人事组经费筹措等原则,由各县局根据参照地方情形拟报实施细则,按照办理并又拟呈核定“云南省水利事业管理通则”一种,以为办理完成后各工程实施管理之原则,亦由地方拟报细则核定实施较收统一之效。
4.“以工代赈兴办农田水利”查三十三年本省各县霪雨成灾,广达数十县之多。经由省府按照各县受灾情即拨发贷款,以资救济同时,利用此项赈款兴办农田水利。前水利局并派员前往各县督促。兹将派发赈款兴办水利情形如下:
晋宁 一百万元
安宁 一百万元
宣威 一百五十万元
马龙 一百五十万元
广通 一百万元
师宗 一百万元
祥云 一百万元
大姚 一百万元
姚安 一百万元
统计九县共配给赈款一千万元
以上四项,均属配合非常时期之措施。为督促政令之完成并指导技术之应用与考核起见,经于应须积极办理水利工程之县级分别设置水利督导区,派造技术人员常驻轮间就近督促推行,计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内,先后设立祥、弥、姚、盐、宣、马、玉、宁、明、会、昆、呈、师罗、蒙、邓、楚、广等九区[2]计包含昆明、呈贡、祥云、嵩明、师宗、宣威等四十七县。并于昆明县内举办车家璧王家桥钗村等示范小型工程七处。至督导区兴办之工程其较大者,计有姚安大姚县蛉河,排洪工程、大石绷莆水工程、玉溪县大沙河排洪工程、呈贡前卫营祥云县中河排洪工程。三十四年计有昆明连然镇、大渔镇、晋宁马家塘、大团山、银汁河、堰塘、昆阳县双塘、凤仪县双塘、嵩明县嘉丽泽工程,昌宁县鸿济沟、双柏郑轩坝城江县鼎新乡、祥云禾米大河、宣威县石门坎继续办理者。有蜻蛉河、中河、大沙河、大石堋等各县自行办理者,计二十八县。共挖塘五十三处,筑堰十座,开渠二十三道,开沟三十道,筑堤三条,筑坝二十八道。三十五年计各县兴修堰塘工程三十七座。建筑土堤、石堤各一处。整理河道工程计二十八条。新开沟渠十二条。其他工程八处。先后总共发动民工五百余万名,收效宏伟。
二、贷款办理大型农田水利工程
贷款办理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系自民二十八年始(以前均未办理过)。当时由云南省政府及中国农民银行总管理处合组云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办理,负责承办贷款,以兴修全省大型水利。至三十二年底,因各省农田水利贷款合约改订委员会无存在依据乃撤销交由建设厅继续接办。兹将委员会与建设厅办理各项工程摘要述下:
1.四渠工程:宜良文公渠及龙公渠、弥勒竹园坝甸惠渠、沾益松林坝华惠渠等四处灌田约九万市亩,共贷款六千余万元。自民国二十八年由农贷会先后兴修,至三十二年底完成。奉准组设文、龙、甸、华四渠水利管理委员会接管,于各渠分设管理处接管。至三十四年底,因管理事务就绪,文龙两渠贷款清还,委员会奉令裁撤,各渠一切工程养护管理等事宜则由建设厅督饬水利局经管。
2.嘉丽泽排洪工程:于三十三年开工,成立嘉丽泽工程处,由农民银行贷款五千万零二万六千一百零二元办理,嗣因物价波动,工款不敷,复由该县拨借集谷三十七亿九千九百八十一万五千六百零九公石,现发动民工,并已完成百分之七十。此项工程完成后受益田亩可达四万亩。
3.盘龙江蓄水工程,系于昆明、嵩明两县交界处之芹菜冲地方盘龙江上游筑坝蓄水,计可灌田二万亩。由云南省政府投资,共用工程费七百亿九千九百九十八万五千三百六十二元。自民国三十三年核准动工,三十五年八月完成。计可灌田二万亩,且具防洪效能。现已交由昆明县接管。
4.甸惠渠改建工程:农贷会原兴办之甸惠渠工程完成后已三年。因常时急于竣工,各项桥涵均用木质,现已发生漏水及倒塌情事。兹为一劳永逸计,经用石料将全部工程改建。三十五年度由农行贷款一亿五千万元,设立改建工程处。负责改建现仍在继续办理中。
5.省会河道及海口河之岁修:昆明市县境内河道,因数年来洪水泛滥,倒塌不堪,影响人民安全至巨。政府有签及此,拨发专款一亿五千万元,计修建石堤六十一段,涵洞二座,溢水坝一座。三十五年一月开工,至同年五月完成。至海口河,为昆明之唯一出口,每年照成例均须疏挖一次。三十三年间,经援例征派治湖五县市民工大加疏挖,计出民工二十余万名,除淤三十余万公方,为民国以来最大一次之疏浚。其后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均照例办理。
戊、管理
水利局管理事务,在民国三十年以前范围较狭,仅办理省会六河及各县小部份之岁修河道、保护培植河堤树、调处水利纠纷等工祚。自三十二年以后,管理范围扩大。其重要工作兹分述于下;
1.维修省会及各县河道:依照本省颁行各县水道维修章程之规定,所有本省境内各河道均应于每年春晴农隙期间,由逢设厅通饬各市县局遵照规定发动民工彻底修治。必要时由水利局派员督导,办理完毕后呈报备查。至省会河道,每年直接由水利局召集昆明市县各乡镇商讨办理,并先派员实地查勘。
2.保护河堤及河堤树:本省自抗战以来,大军云集,关于河堤树木滥行砍伐,致使河堤大受破坏。每至洪水暴涨之际,激流冲刷,危险实大,每年除呈请通饬各县局严加保护随时填修外,并于春秋雨季大量补植,四年以来计共补种二十余万株,成活者约六成。
3.调处水利纠纷:各县水利事执我盗砍堤树、破坏河堤及违章之临河建筑、抗木出伕等案件,均依法分别调处。
4.水权登记:自奉令通饬遵行水利法以来,关于水权登记一项,业经一再通饬各县遵办。惟本省情形特殊,盖以抗战中各县事务殷繁,当两度呈请展缓实行。后展期已过仍极少声请登记者,复奉省府令转水利委员会电,以水利事业机关及取得水权之各项水利工程、农贷举办之各项水利工程应迅速申请登记,以资倡导,其未经登记者限期登记。经分别转行遵办,积极推进中。
5.已完工程之管理:四渠工程自农贷会撤销后,由本厅呈准,于三十三年设立临时管理处。后发奉令成立文龙甸华管理委员会,办理一切工程养护,水费征收及管理事宜。各渠分别成立管理处。三十四年管理委员会撤销,交由本厅督饬水利局分别会同各县设立水利协会,接管至盘龙江水库工程,经完工后工程处即行撤销,交由昆明县政府管理。此外,尚有昆明海口之管理,曾由本厅设有昆湖水利委员会专管。嗣为统一水利机构权起见,经呈准将该会事务交由水利局接哲,并设海口管理所,以办理该河之疏浚及治湖之管理事务。又关于江川华澄三县境内之抚仙、星云两湖,曾一度筹设管理处,后因经费不邀,中途停辍。
己、结论
我国素以农立国,水利事业之重要不言而喻。滇省处后方要地,当国际交通之孔道,地广人稀,荒田遍野,旧有水利年久失修,新开渠道为数甚微,致水旱频仍,水利之亟待改进,需要迫切。兹值抗战结束建国伊始,水利事业之振兴愈强,或缓亟应从速通盘筹划兴办,以裕民生,而固国本。岂惟滇省之祸,亦即国家之幸也。
云南省战时征工概况
(1)征工协修滇缅铁路:民国二十八年修筑滇缅铁路,由昆明修至滚弄止,计长八百八十一公里,并有土方三百五十余万公方。当时因工程浩大,包商力所不及者,特商请云南省政府由地方征募民工协修,并组织征工总管理处督导其事。计有昆明、安宁、罗次、禄丰、广通、楚雄、双柏、牟定、镇南、盐渖、武定、大姚、姚安、弥渡、祥云、宾川、大理、永仁、凤仪、禄劝、双江、景东、澜沧、镇雄、顺宁、云县、保山、紫化、缅宁、沧宁、沧源设治局耿马设治局等三十二县局,共计出工七百一十二万八千名,始将土方工程大体完竣。
(2)征工协修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由昆明起至畹町止,计长九百三十余公里。于民国三十二年改善路基、路面等项工程。计征用民工昆明县四千名、安宁县一千四百名、镇南县一千四百名、姚安县一千四百名、祥云县二千七百名、弥渡县一千六百名、大理县二千名、漾濞县一千七百名、永平县一千名、云龙县一千四百名、保山县三千三百名、罗次县一千名、禄丰县一千六百名、楚雄县二千六百名。工作二月之谱,共计出工二百万零四千六百名,始将各项路基路面公程改善完成。
(3)协修中印公路:中印公路由昆明至保山间已有滇缅公路连贯外,其余由腾冲至密支那一段为第一期工程,计长四百余公里。三十四年一月,路局商准云南省政府征募民工协修办理。计征用保山民工七千名、龙陵四千名、腾冲七千名、梁河三千名、莲山三千名、盈江二千名。工作阅时五月。共计出工共二百二十万名,始将路基路面等项工程协修至初步通车。第二段由保山协修至腾冲,计长二百余公里。于三十四年三月开工。保山出工三千名、腾冲二千名、龙陵一千名、昌宁三千名、永平二千名,工作阅时三月。共计出工十八万名,业将该路工程大体完竣。
(4)协修油管工程:敷设油管工程第一期由云南驿敷设至保山,计长三百余公里。由祥云出工五百名、弥渡五百名、凤仪三百名、漾濞三百名、永平四百名。工作三十日,共计出工六万名。第二期由昆明至祥云,计长三百余公里。征调姚安、镇尚、楚雄、广通、禄丰等县各出工三百名。工作二月之谱。共计出工四万五千名,始将敷设全部工程如期完成。
(5)协修飞机场: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间,本省协修机场工程,计有羊街飞机场,征调马龙民工二千名、陆良二千五百名、沾益三千五百名、曲靖四千名、嵩明六千名、寻甸七千名,工作二月之谱。共计出工一百五十万名。呈贡飞机场征调昆明民工六千名、宜良六千名。工作二月之谱,共计出工二百一十万名。保山飞机场征调保山民工二千名。工作二十二日,共计出工四万名。罗平飞机场征调罗平民工一万五千名。工作四十日,共计出工四十万名。思茅飞机场征调思茅民工五百名,宁洱一千名、六顺一千名。工作四十日,共计出工一十万名。
云南省战时电话业务概况
甲、机关沿革
电话乃促进行政及工商业效率之利器,为现代都市之神经系统,尤以抗战期间,举凡军事行动、政令发布、防空措施均赖电话联络,以争取时间获得最后胜利。故本省电话本斯旨,平时作战时准备,战时作平时计划。一切沿革,均以抗战期间独多。人民物力之贡献颇大。
缘本省自清末创设电话以来,中间虽迭经整理增设,然皆沿用磁石旧式,且仅限于昆明一市。为谋地方治安及增进行政效率计,乃于民国二十三年分区筹设。县与县间长途乡镇联络电话干线成立长途电话总管理处,各区设分区管理处,以利督导。
二十六年抗战军兴,云南成为后方重镇继因缅越陷入敌手,滇境腾龙等地且被攻占,后方转为前方。昆明时有敌机来袭,政府乃以雷霆万钧之力,一面积极完成县与县间午线,一面设立云南省防空情报,以电讯管理局及电话局合组而成,并遵照中央命令于民国三十年加速架设以昆明为中心之百公里空军作战指挥情报网,以供美空军作战之用。
二十八年向德商西门子订购自动电话一千号,扩充市电话。此项电话不幸运至海防抢运未完,一半损失于日军之手。故至今市内自动电话仅装设五百余号。
三十四年抗战胜利,百公里空军作战指挥情报网归各地方改作乡镇电话之用。
三十五年推进建国工作以交通为首要,设立云南省建设厅县乡镇电话总管理处,指导监督县乡镇电话之扩充与整理。电话局之长途电话管理处撤销,裁员减政后,县乡镇工作并归全省电话局。全省电话局复改隶建厅,于是全省电话由一机构管理,事权专一,展开云南电话史之一新阶段。
乙、机构系统
在抗战期间云南全省之电话机构系统分中央与地方两种,属中央者,如五区电政管理局之长途电话及航委会之百公里空军作战指挥情报网,行管通讯指挥部军用电话网,属于地方建设应用者,省防空司令部情报所电话网、治安电话、省办乡镇长途电话及企省电话局电话网。以上各项地方电话,均由全省电话局参与督导。遵照政府命令,密切与中央各项电话取得联络,故能应付敏活,有利抗战。
胜利后于三十五年成立县乡镇电话总管理处,管理支所及话所,总管理处则属建。裁员减政后,总管理处撤并于全省电话局,全省电话局则改求建厅。于是本省电话除五区电政局者属中央及治安电话专用外,其余概归全省电话局管理矣。
丙、人事财务
抗战期间军事第一,全省电话均以供情报用为主,故虽敌机残酷轰炸,昆明及各重要县城毁损甚大,而电话并不因之中辍。随坏随修,工作人员及机件均移于防空洞及城洞,以工事防卫,故敌机炸弹围轰,电话仍畅通无阻,间有线路被破坏,亦于夜间抢修竣事。
人事与财政之管理:为应付非常局面,不能不极力严密人事,则重分层负责,不但注意技术,且敢临危不惧者为原则详加考核,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财政则赖营业收入作局用开支为原则。抗战初起,全省电话局局长即无防空情报处副处长,继而又兼五区电管局副局长,以资取得全省电话之联系,巩固情报工作。全省电话局除经常维持七百余号市电话,以便利政府机关之传达政令及工商文化事业之通讯外,又设置改进宜良、蒙自、个旧、昭通四城市电话,以便利各该地军政及生产事业,先后成立各县乡镇电话所四十三所,支所十二所,由电话局派高级职员主持,积极推进各县乡镇电话之话所及支所,负责人则系由地方保送初中毕业以上人员到局训练后委派。
又全省电话之财政,除市电话七百余号之话费外,不敷者由省政府补助。有时政府经费困难,则自足自给。为支持抗战,在职人员均能尽忠职守,同甘共苦,努力工作,故在抗战期间殉职者不乏其人。全省电话之扩展速度亦不大,不因员工待遇菲薄而迟滞,由附图可见一斑也。
5.云南省社会处编汇中日战争地方抗战史实(1947年5月26日)
一、人民团体之组织
本省自抗战发生,即本抗战建国纲领,发动农、工、商、学人民组织、各种人民团体、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之旨,为争取胜利而奋斗之规定,积极唤起全滇民众,组织各种人民团体,以配合全面动员之需要。计自抗战开始以迄胜利所组成之团体如下:
(1)农民团体:有省农会一、市县农会七十四、乡镇农会四百八十一,会员七十八万余人。
(2)工人团体:计有市总工会一、县总工会十、职业工会一百九十一、产业工会三、特种工会三、各业工人联合会四,会员总计十余万人。
(3)商人团体:有全省商会联合会一、市县局商会八十七、镇商会二、商业同业公会六百一十四、工业同业公会六,会员总计六万三千余人。
(4)自由职业团体:计有云南省教育会一、云南省新闻记者公会一、云南省律师公会一、省中医师公会一、将医师公会一、省会计师公会一、县市教育会四十八。
(5)妇女团体:计有省妇女会一、市县妇女会三十九。
(6)文化团体:计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云南省分会一、中国乡村文化协会云南省分会一、中法比瑞文化协会云南省分会一、中国天主教文化协进会云南省分会一、中苏文化协会昆明分会一、个旧县地方文化协会一。
(7)公益团体:计有(昆明市)山西、福建、两广、浙江、江西、四川、华北八省,货州、湖南、晋宁、武定、广通、罗次、保山、陆良、江川、安宁、景东等同乡会,个旧县有玉溪、宣威、通海、蒙自、江西、两湖、四川、石屏等同乡会,建水县有四川、个旧同乡会,宣威县有四川同乡会,广通县有四川同乡会,楚雄有昆明同乡会,下关有四川、鹤庆同乡会。
(8)救济团体:计有省社会救济事业协会一、峨山县、个旧县、玉溪县社会救济事业协会三。
(9)兵役协会:计有易门等县兵役协会十四。
(10)其他团体:计有昆明缅甸归侨联合会一、中泰协会云南省分会一、云南省战时生活励进社一、中国工业协会云南省分会一、中国劳动协会云南省分会一、沾益县环境卫生促进会一、牟定、师宗等县风俗改良会二、昆明县乡村改进会一、个旧县术数业公会一、牟定县水利会一。
二、社会运动
(1)推行战时生活节约。本处为贯彻实行战时节约生活计,特于三十二年度内,督导各市县政府拟订取缔奢侈行为办法,分别实施。主席龙公提倡每周一三五素食及禁宴会运动后,本处督饬严格推行,效果极佳。
(2)组织伤兵之友社:本处以本省地近战区负伤将士日多,为鼓励其作战精神,爰于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召集各界,遵照伤兵之友总社所颁组织大纲,组织云南省伤兵之友社。扩大征求伤兵之友,恭请本省政府龙主席为名誉总队长,黄仁霖为名誉副总队长,陆子安为总队长,陈秀山、罗耀春为副总队长,下分党、政、商业、农工、文化、妇女、银行、保甲等八队。幵始征募竞赛,征募成绩分三期揭晓,共计征得伤兵之友社员九万四千六百〇二人,捐款一百十一万元。上项捐款均悉数留作服务伤胞之用。此外,为充实伤友社服务人员计,并招考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之青年女子十五名,加以短期训练,分设服务队三队,赴滇西、滇东及昆明市郊各医院,为负伤将士服务。三十三年八月始奉令结束。
(3)成立腾龙区民众组训指导员办事处。自本省迤西腾龙区沦陷后,本处为加强沦陷区民众组训以破坏敌人对沦陷区之统治计,特派职员李云翘为腾龙两处民众组训指导员,赴该两处沦陷区域觅定界头为办事处,积极工作。该两处民众经本处派员组织训练后,颇能集体自动破坏敌人之阴谋统治。如界头民众街期罢市,以断绝敌人物品需要,敌人派发之荒谬宣传品,该区民众收至时,立即缴交保甲人员烧毁。
(4)组织腾龙及边区设治局振济委员会。腾冲、龙陵及边区设治局陷入敌手,惨遭荼毒。光复后,庐舍为墟,哀鸿遍野。乃由本处策动各界,于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组织成立腾龙及边区各设治局振济委员会,募集捐款二千万元(计银行公会队负责劝募六百万元、商会队劝募六百万元、总工会队劝募一百万元、党政机关队劝葬一百万元、生产事业队劝募四百万元、娱乐场所队劝募二百万元),分别予以赈济,至同年十二月底结束。
(5)推行劳军运动
(1)劳军画展:三十一年五月九至十一日,本处与名画家徐悲鸿商洽举办劳军画展。除出售入场券外,并规定卖画润格,计每幅自五百元至一万元。共售获国币二十五万一千一百九十六元。除开支外,呈献昆明行营二十万元作劳军之用。
(2)书报劳军:本处奉社会部令,转发全国慰劳总会书报劳军办法,当即遵照拟定,云南省社会处响应书报劳军“办法纲要”及“各书店书报劳军竞赛办法”,分向各机关及各书店劝捐。计捐得上海杂志公司读者书店等七家书店各捐书一千册以上,开明、西南两书店各捐一百册以上,其他各机关亦有捐赠。共捐得二万二千零三十一册。除审查不合格者外,实得二万一千一百六十一册。经决定以师为分送单位,驻滇各师每师各得四百五十册抱书。各书店照竞赛办法分别颁给锦标奖状以示鼓励。
(3)组织慰劳分会:三十一年六月奉社会部令,饬遵照慰总会指示,组织省慰劳分会、县慰劳支会。各县因经费困难,未能成立办理各项劳军事宜。本处于奉令后,一面令饬各县组织各县慰劳支会,一面会同省当部及各有关机关等组成立本省分会。推省党部为宣传组,银行公会为会计组,本处为总务组。该会成立后,除办理“七七”各周年抗战纪念,推动举办筹款劳军,呈请省府转汇各战区,作慰劳各抗战将士之用外,又续转令各县筹募鞋袜劳军,计令饬办理县份一百一十四县,应剪捐缴鞋袜十五万双。为使各县办理便利计,并准每双折合代金一百元解缴。又据平彝等十四县缴来鞋袜代金七十二万元,佛海等六县呈报募获鞋袜三千双,经已发交当地驻军,嗣各县解交完毕,乃汇交中央统筹制备分发。
(4)文化劳军:本处于三十二年奉令办理文化劳军,当即召集省市各机关及文化界名流,筹组文化劳军委员会。推省党部为总务组,本处为征募组,会商办理。计向殷商富户募得劳军捐款二百余万元。悉数缴请中央,作慰劳各战区将士之用。捐款较多之殷商富户,并由会制就锦旗奖章等项奖品颁发,以资鼓励。
(5)元旦劳军:本处于每年元旦、端午、七七、中秋双十等季节,照例督促各市县办理劳军。三十二年十二月奉社会部令饬遵照全国慰劳总会拟定三十三年元旦劳军工作要点办理元旦劳军,当即遵照提示各点,会同本省党部及慰劳分会等各有关机关,组织元旦劳军委员会,办理劳军事宜。内分宣传、慰劳、总务三组。宣传组推青年团昆明行营政治部记者公会负责。慰劳组推昆明市政府、抗敌后援会昆明市商会银行业公会、慰劳分会由妇女会负责。总务组推省党部及本处负责。慰劳所需各款由抗敌后援会担负二十万元、市商会五万元、银行业公会五万元共计三十万元。是日即由慰劳组携款十四万元赴昆明市县,分送各出征军人家属,作春节蔬菜费,宣传组翻印委座慰劳词分赴各出征军人家属处慰劳。晚七时,复假省党部大礼堂,音樽欢宴中英美陆空军高级将领,柬邀各机关首长作陪。席间由梅贻琦代表本省各界致词,继出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徳答词,末由杜聿明总司令致词,后由戏剧改进社表演滇戏,情况至为热烈。其会场布置、招待等事项均由总务组办理。十时许散会。
(6)慰劳滇西远征军:在省会方面除由本处领导慰劳会举行慰劳盟我空军驻滇各部队、荣誉军人、伤病官兵、出征军人家属及慰劳过境国军,籍慰群情而励士气外,于三十三年“七七”抗战建国纪念,本处特召集各界,筹款慰劳远征军、所获慰劳军及各项慰劳物品,经大会公推本处陈处长秀山率领各机关代表及新闻界亲赴保山前线慰劳,并至沿途备伤兵医院慰问及分发慰劳金或慰劳品。
(7)慰劳知识青年从军、鼓励知识青年从军,对于抗战前途关系极大、本处曾会同各有关机关成立(召开)云南各界慰劳知识青年从军大会,迭次在本市南屏、大光明、长城等戏院举行,会后放映名片、并赠送慰劳品,以资慰劳。
三、国民义务劳动
査在抗战期间、本省为配合军事需要,对于兴修滇境国、省、县道已尽最大之努力,以期早日击溃敌人,获致最后胜利,而此辈筑路工人,概系以国民义务劳动。由民间征召而来,每县每年最低均在三千人以上,每人服役期间最少亦二三十天。以本省一百三十一县局及人口总数字比照计,算其动用人力之大,实为亘古未有。尤自敌骑窜缅侵滇时期,本省已由后方里镇变为前方战场,对民力之征用更属浩繁。仅滇西一隅民众,对各地破路复路工程,几已遍服义务工役。其他如自卫工事、以及直间接参与军事行动者,更不可以数计。因是而死于毒蛇猛兽者有之,死于土崩石塌者有之,死于蛮烟瘴雨者有之,死于饥饿冻馁者有之,死于敌人炮火下者有之。总计亦仍在数万人之多。再如国民义务劳动,全省普遍实施造产,对增强抗战力量,亦有莫大裨助。
四、厂矿技术员工管制
此项工作为战时劳动行政之重要措置,其办法为防止工潮,限制工人跳厂,以及调剂人力,而其最终目标,在于维护战时生产机构,促进战时生产效率,借以有助于军事需要。本处于奉令办理时,当即设立云南省厂矿技术员工管制委员会,先行办理调查登记工作。当将全省境内国营、省营、民营、官商合营等工厂及技术员工悉数调査完毕,计共七十二家七千零二十人,随即依法实施管制。自实施以后,不仅无工人跳厂,无工潮发生,即防止异党分子窜入工人群中煽惑亦有莫大功效。迨至胜利后本处即奉令停止实施。
五、救济难民
1.归侨救济:民国三十一年夏,缅境故况激烈,马来亚侨胞陆续回国,四月中旬旅缅侨胞大批撤退,抵昆者已达万余人。救济工作,已成当日急务,乃组织云南省各界协助救侨委员会,办理工作如下:(1)招待食宿:侨胞膳食,由会供给,先后共设招待所九处,受招待侨胞达一万一千二百余人。此外尚设置归侨妇孺招待所,收容孤儿及无家可归妇女,作长期收养。(2)疏运侨胞:入滇侨胞:共约一万五千至二万人。除自寻出路者外,其他则由会积极疏运,专车运出四批,直达金城江者,计七百四十人。由曲靖东开汽车,强迫运送侨胞每次五人至十人。此外另行征购汽油,每周开车两次,每次开出二十余辆,逐渐运送回籍,滞留昆市者,由侨务处办理登记,介绍职业及设法安置。(3)卫生医疗:当时值霍乱流行,死亡甚多。经本处会商省卫生实验处,发动全市医疗机关,普遍施行防疫注射,并由市立医院收容霍乱病人。(4)人事服务:侨胞以经济压迫之故,不时出售所需货物,后经指定文庙为集中售货处,以利侨胞售卖货物,同时办理职业介绍,亦收相当效果。(5)慰问:侨胞抵滇,中央曾先后派商级长官来昆宣慰,本省政府亦派各机关长官分别往各招待所慰问,本处则协同本省各界举行慰劳大会二次,招待侨胞观剧,分赠毛巾、药品、肥皂等,并协同军校航校举行慰劳会。
2.湘桂难胞救济:三十四年元月,由黔入滇湘桂难胞,约二千余人。当即组织“云南省临时救济湘桂难胞救济委员会”,决定办法为:(1)难胞登记:来滇难胞一律到昆明难民总站登记,领取难民证,凭证至指定收容地点。(2)招待食宿:属两粤籍者,由两广同乡会收容,湘籍者,由湖南同乡会收容,其余省籍难胞,由会设立临时招待所收容,供给膳宿。(3)疏运难民:来滇难民,约二千七百余人,除自谋出路者外,由会洽商免费车辆疏运,其滞留昆市者,设法介绍职业,妥为安插。(4)卫生医疗:入滇难胞,抵昆后患病者较多,由会商请红十字会昆明分会及惠滇医院等,每日派员分赴各招待所义务诊疗。
3.办理回国失业侨工招待:查南洋回国服务华侨机工,初以响应国家动员命令,献身抗战。胜利以后,咸叹重返海外,祗以交通入境等问题,一时不能解决,遂滞留国内各地,失业者日增,流离转徙,冻馁堪虞。仅昆明一隅,即有侨工三百余人无法生活。爰为维护侨工生活计,当经由有关机关组织“昆明失业侨工招待委员会”,负责办理救济事宜,并设“南侨机工招待所”,收容侨工入所,招待食宿,招待时间自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起至三十六年二月底止。计四月份二十二人,五月份七十七人,六月份一百二十七人,七月份一百九十八人,八月份二百六十二人,九月份二百七十三人,十月份二百六十七人,十一月份九十五人,十二月份八十九人,三十六年一月份九十五人,二月份八十一人。至所需招待费用系由本处暨社会部南洋救侨总会拨款神助,各出国机工,并由云南侨务处核发胜利奖金,然后由行总昆明遣送站派定车辆,将留昆所有侨工全部运送出境。是项侨工招待事宜,遂于三十六年二月底胜利结束。
4.办理调查各省来滇难民回乡遣送:三十五年元月十六日起至三月二日止,协助义民复员协进会办理遣送在昆义民,先后开出半费或免费车五批,计半费遣送义民四百六十三人,免费遣送赤贫难民三百八十六人。继因行总驻昆遣送难民临时办事处成立,由本处会同各有关机关组织各省来昆难民调査委员会,负资办理难民登记调查,经审查合格者,分期造册汇请行总驻昆遣送站运送。第一期自四月一日开始至十日止,计登记难民三千零二十人,审查合格者一千四百一十七人。第二期自四月十一日起至四月底止,计登记难民五千四百九十七人,审查合格者四千七百四十七人。第三期自五月一日起至九月底止,计登记五千八百五十八人,审查合格者五千六百四十一人。第四期自十一月一日起至十四日结束,计登记难民二千八百一十一人,审查合格者二千七百九十三人。先后共计办理登记四期,共登记难民一万七千一百八十六人,审查合格者共计一万四千五百九十八人,至十一底均全部遣送完毕。
六、所有公私财物之损失及人员伤亡
民国二十七年秋,敌机开始轰炸昆市,迄至三十四年止,八年之间昆明及各重要城镇,均不断遭受敌机轰炸,先后约计七十一次。于三十一年夏,腾冲龙陵相继沦陷,边境各县,敌骑所到无不蒙受损失。其中尚有少数县份未据呈报前来,现已呈报之十二单位中,有保山、龙陵、个旧未将人员损失记入。现据可资记载者,有昆明市县等九单位,共伤二千七百一十五人,死亡者五千五百九十二人,被炸及焚毁房屋三万五千三百二十间,损失物资价值九千九百七十亿八千四百四十六万零三百五十四元,系以当时之价格计算。其他如因沦陷而流离失所直接间接所受之损失无法详查者,难以汇计。仅就所报列统计附表于后:
抗战期间云南省市县地区公私损失统计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