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山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马山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山县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兴旺。2019年,马山县文化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共有147支业余文艺队5000多名业余演员活跃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全县农村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马山县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是2010年以来南宁市唯一连续三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县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被誉为马山“文化三宝”,曾多次在国内大舞台上展演,深受世人的瞩目和青睐。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山县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山县在抓好城乡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图书室、文化馆、文化站、数字电影院和民俗文化展示馆等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在实施市县生态综合示范村、特色民宿民居示范村和旅游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将有关文化建设项目作为配套基础设施融入其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譬如在建设三甲生态综合示范村过程中,同时建设三甲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陈列室和民俗文化展示馆等文化设施。至2019年,全县各乡镇建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11个、乡村社区篮球场737个、农家书屋145个,基本形成县、乡、村、屯(户)四级文化网络阵地,为在基层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下了物质基础。

马山县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是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性很高。从2015年开始,马山县把扶持业余文艺队发展壮大纳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对各业余文艺队在年度内文艺表演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按考评结果等次给予相应工作经费奖励,有效地调动了各乡镇、村、屯组建业余文艺队开展演出活动的积极性。县财政共投入120万元奖励扶持90多支业余文艺队,共激发群众自筹资金70多万元用于文艺队自身建设。2007年至2019年,马山县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并从2016年起在各乡镇轮流举办“月月生态文化体育旅游节”活动,不断打响县级文化旅游美食节和乡镇级月月生态文化体育旅游节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品牌。在对各乡镇举办月月生态文化体育旅游节活动进行考核评比过程中,将各乡镇在节庆期间开展的开幕式文艺演出及系列文化活动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之一,促进各乡镇着力挖掘打造当地特色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当地文艺精品。在每年举办的县级文化旅游美食节活动中,注重选择展示各乡镇创新打造的“文化三宝”精品节目,从而不断吸引大量游客到马山县观光旅游,有效提高马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018年举办的马山第十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赵志岸 摄)(www.xing528.com)

2017年至2019年,在承办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和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等国际体育赛事中,马山县抓住赛事节点,适时集中展示具有马山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的各类文艺表演和文化活动,为参赛运动选手加油助兴。

除上述活动之外,马山县还在元旦、春节、国庆、文化遗产日、“三月三”等各类节庆期间,加强各级文艺队的日常文艺表演,甄选文艺精品节目参加各类文艺比赛会演以及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在服务基层、服务中心工作(如开展“美丽马山”乡村建设文艺演出、“感党恩·争脱贫”主题文艺演出)过程中,加强培养文艺创作能力,提高文艺表演水平。马山县还抓好“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工作,积极将“马山文化三宝”教材和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在成功抓好民族中学、古寨初中、城北小学、同富小学等11所试点学校工作的同时,要求其他学校积极开展“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活动。通过坚持每年举办“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师资专业培训班、“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工作成果展演以及全县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复赛(会演),加强基层文化交流,有效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马山县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初,马山县文新广体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3—2016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马山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涌现了不少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助推文艺繁荣发展。2016年,马山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青山绿水》电影剧本,被列入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作为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之一。2019年,马山县文化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共有147支业余文艺队5000多名业余演员活跃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全县农村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