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山县委、县政府结合马山实际,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一)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1975年的马山县城(马山县档案馆供图)
2018年的马山县城(赵志岸 摄)
县城是马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常住人口5万多人。2016年,马山县城入选南宁市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之后,编制县城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数字马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大整治“五乱”(乱停、乱放、乱摆、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力度,始终保持打击“两违”(违法占地、违章建筑)高压态势,依法拆除违法建筑7594平方米,共投入5.6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个。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6月,马山县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二)镇容村貌更加靓丽
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马山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镇容村貌的改造。2017年投入1.88亿元,完成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沿线村庄房屋立面改造6785户、屋顶整治2316户,改造隧道2条,新建驿站3个,新修自行车骑行绿道3.6公里,建成56公里壮族民俗风光旅游带,打造了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最美赛道”,获得南宁市赛事乡村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风貌改造考核评比一等奖。建成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古零镇,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小镇——永州镇。除此之外,还打造出一批像白山镇外托屯、永州镇江庄屯、古寨瑶族乡古朗屯、古零镇小都百屯等自治区级乡土特色示范村。其中古零镇小都百屯于2017年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www.xing528.com)
古零镇弄拉屯是全国治理石漠化的典型。马山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广弄拉“封、造、管、节”的成功经验,打造“绿色马山”“生态马山”。至2019年,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41%,排列在南宁市12个县(区)的第一位。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6%,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6年至2019年,马山县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中,年年荣获南宁市县级组第一名。
(四)基础设施更加惠民
党的十八大以前,马山县通过扶贫开发和石山区建设大会战,大大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在实施城乡建设一体化的进程中,马山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巩固提高。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1.95亿元,使156个行政村(社区)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行政村客(货)运通达率从2012年的60%提高到2019年的100%。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有2850个,全部实现屯屯通公路,基本实现屯路硬化。
2018年11月竣工的金钗镇红水河大桥(黄灿辉 摄)
四通八达的路网,促进了马山县交通事业的发展。2019年,全县民营客(货)车3963辆,是2012年1251辆的3.1倍;全县有私家小轿车44523辆,是2012年11317辆的3.9倍。交通事业的发展,给通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4年至2019年,马山县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依托便利的城乡交通,在马山县城乡建成基站1758个,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2019年,三家运营商在马山入户手机584595部,是2012年三家运营商在马山入户手机245676部的2.37倍。按全县总人口(不含流动人口)56.86万人计算,实现人均有一部手机。
马山县的交通、通信事业兴旺发达,其他基础便民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上级资金扶持下,2013年至2019年,马山县共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1789.34万元,使全县156个行政村(社区)1457个自然屯21216个危房户的危房全部得到改造,总面积达88.66万平方米。马山县农村住房实现从消灭茅草房到消灭危房,再到安居乐业的历史性跨越。从2013年开始,马山县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和电改工程。在上级资金的扶持下,至2019年底,全县12.91万个农户家庭,已有11.69万农户家庭实现改水、改厕、改厨和电改。除此之外,马山县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基础设施的改善,使马山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