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清剿匪患、巩固新生政权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清剿匪患、巩固新生政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武装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查明匪情,开展武装清剿,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加强对剿匪斗争的领导,中共隆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30日成立剿匪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配合人民解放军进剿土匪。匪首黄秉琚在逃到平治县时被人民解放军击毙。肃清土匪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清剿匪患、巩固新生政权

1950年5月,原国民党隆山县县长黄秉琚不甘心失败,与当时那马县匪首谢良彪等残余势力,组织土匪暴乱。这些土匪攻打新生的红色政权,杀害革命干部和农民协会成员。1950年8月至9月,这几股土匪先后占领了贡川、石塘、龙口、片联、高圩、林圩、里民、福兰、局仲、龙岗、大陆、古棠、加显等乡村,杀害国家干部2人,农会干部、民兵60人,群众59人,抢劫稻谷约4.7万斤,烧毁民房30间,抢掠耕牛1500多头。

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当时那马、隆山两县党委和各级领导面临的头等大事。隆山县公安队于1949年12月成立,设2个排6个班80多人。那马县公安队于1950年初成立,黄政发任队长,黄树格任指导员,设3个班共43人。当时人民武装主要兵力为县大队,那马县大队200多人,隆山县大队300多人。1950年4月28日,武鸣地委、武鸣军分区组建8个武工队分赴各县配合县委发动群众,参加剿匪。那马、隆山两县成立民兵支队,那马县民兵支队长石恒友,隆山县民兵支队长朱治平,两县民兵组织逐级建立,共有民兵7000多人。人民武装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查明匪情,开展武装清剿,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对剿匪斗争的领导,中共隆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30日成立剿匪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配合人民解放军进剿土匪。剿匪部队是以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长江部队和县大队为主力,采取军事进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实行中央“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并让敌人充分暴露后,再分路全歼。1951年3月,全县开始全面剿匪,重点进剿盘踞在南屏、杨圩、加福、片圩、高圩、妙圩、石塘、龙口等地的土匪。(www.xing528.com)

1951年3月下旬,匪首黄秉琚和永淳县匪首梁泰嵩合伙带领1000多匪徒盘踞在龙口和石塘一带,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长江部队六支队以及当地民兵,把土匪包围在龙口乡弄那山弄里,进行了三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下,部分土匪伤亡,剩余的土匪缩在弄里的饮水池和一个岩洞里。人民解放军战士用长竹竿把炸药包吊进岩洞里引爆,大部分土匪当场毙命,余下的爬出洞口缴械投降。弄那之战,共击毙击伤土匪200多人,俘25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其中重机枪1挺,轻机枪10挺。匪首黄秉琚在逃到平治县时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经过全面进剿,全县共计歼匪2835人(其中击毙357人,俘821人,自新1657人),缴获各种枪支1.01万支,子弹7618发。肃清土匪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