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隆山县党总支的领导下,黄怀仁着手整顿原有的秘密革命武装,以“革命同盟会”形式组织群众,继续开展反“三征”斗争。为了帮助隆山县游击队组建队伍,临近的中共上林县党组织曾派出上林县游击队第七连到达加福乡支援隆山县搞武装斗争。1949年1月19日,隆山县游击队在加福乡加让村拉林屯展开伏击战,当场击毙国民党村长蒙赞卿,打响了隆山县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1948年5月,中共隆山县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黄怀仁就在加福乡建立了游击武工队

1948年9月至10月,黄怀仁往都安县参加该县刚建立的武工队活动,从实践中学习武工队工作方法。

1948年10月,隆山县党总支委员会领导成员调整,黄怀仁任隆山县党总支委员会书记,覃继麟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陆君强任宣传委员。改组后的隆山县党总支委员会,下辖城厢、尚贤、加福、里当、金钗、乐善6个党支部。在隆山县党总支的领导下,黄怀仁着手整顿原有的秘密革命武装,以“革命同盟会”形式组织群众,继续开展反“三征”斗争。

1948年11月,中共隆山县总支书记黄怀仁根据香港分局“二月指示”和右江地委关于迅速建立革命武装队伍的指示,将隆山县内分散的各个游击武工队集结,在加福乡加方村琴瓦屯刘成汉家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成立隆山县游击大队,当时右江地委给部队的番号是“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大队”,刘琦任大队长,黄怀仁任政治委员。

为了帮助隆山县游击队组建队伍,临近的中共上林党组织曾派出上林县游击队第七连到达加福乡支援隆山县搞武装斗争。加福乡加让村村长蒙赞卿坚持与人民为敌,绞尽脑汁迫害、勒索游击队队员及家属,群众对其恨之入骨。1949年1月19日,隆山县游击队在加福乡加让村拉林屯展开伏击战,当场击毙国民党村长蒙赞卿,打响了隆山县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揭开游击斗争序幕后,隆山游击队乘胜出击,于1949年1月19日晚围攻加福乡大陆村地主曾克恭的家。曾氏闻风逃脱,游击队在其家中缴获一批物品。曾氏逃到隆山县城过年,扬言要报仇,同时又宣扬游击队力量庞大,有大几百人,震惊了国民党隆山县县长吴克宽。吴克宽即委任曾克恭为加福乡乡长,并令其迅速返回加福乡。

拉林战斗旧址——今加方乡拉林屯(老灯 摄)

1949年2月3日,隆山县游击队获悉曾克恭从隆山县城回乡上任,便于当天上午埋伏在曾克恭返乡必经之路的平天坳半山腰。当曾克恭人马进入伏击圈时,游击队当场击毙曾克恭和他的3名随员,俘虏9名,缴获步枪12支。

隆山游击队连战皆捷,官兵士气大振,民兵也异常活跃。

1949年2月上旬,隆山县游击队在加福乡召开中共党员骨干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和对敌斗争策略。会议认真分析了游击队发展的薄弱环节,认为必须迅速扩充游击武装力量,尽快开辟乐善、里当新区,扩大游击区。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要执行“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争取力量,孤立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策略,加快统一战线步伐,尽量争取国民党思想进步的官员和地方富人等对象加入革命阵营。通过开展统战工作,游击队成功动员加福乡曾任国民党隆山县第一届参议员,加福乡财保主任、雅官村村长蒙卓三等人加入革命队伍,隆山游击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迅速发展壮大,整个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

革命力量震惊了国民党隆山县政府。为了镇压革命力量,扑灭革命烈火,国民党隆山县政府呈报上级,并向国民党上林县政府求援。1949年2月中旬,国民党武鸣专区民团副司令黄秉琚带领省保安团梁秉权营,隆山县、上林县派出县常备队,还调遣金钗乡蒙运甲的队伍,从镇圩、北更、尚贤、里当四路分进合击,“围剿”加福游击区,妄图扑灭革命武装力量。因上林友军第七连已回上林,游击队力量显得单薄。为了保存实力,隆山游击队采取了敌进我退、避其锋芒、迂回转移的战略,决定将部队主力兵分两路与其周旋,一路向里当方向活动,一路向尚贤乡东部山区挺进。

1949年2月27日,黄怀仁被叛徒杀害于下楼(地名)。

1949年3月,中共右江地委派胡方明到隆山县任巡视员。胡方明到达隆山县以后,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工作汇报,掌握了隆山县党组织建设和部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鉴于中共隆山县总支书记黄怀仁已经牺牲,胡方明决定抓紧把党总支机关健全起来,调整中共隆山县总支,由覃继麟任总支书记,陆君强任组织委员,蒙柏琴任宣传委员。

同月,胡方明在加福乡花衣村地交屯主持召开会议。会议宣布调整“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大队”领导成员,刘琦任独立第七大队大队长,覃继麟任政委兼任第七中队指导员,何祺中任第七大队副大队长。会议决定把队伍集中起来,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乐善乡是隆山县城到金钗乡必经之路的一个中间点。因此,国民党把这一线的电话总机设在乐善乡公所,加强对该乡的设防。1949年3月下旬,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大队组织力量袭击国民党乐善乡公所,缴获步枪20支,解放了乐善乡,从此断绝了国民党隆山县政府与里当、金钗乡的联络。

1949年4月,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大队相继组建第九、第十、第十一3个中队,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949年5月,右江地委书记区镇派何科明到隆山县担任党政军负责人。为了贯彻右江地委关于“积极发展新区、由山区挺进平原”,“打通与地委联系交通线”的指示,面对国民党已分别在尚贤、金钗、城厢、镇北等乡驻扎重兵,对游击区形成包围的情况,中共隆山县总支在加福乡福兰村(蓝日秀家)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作战策略。会议由胡方明主持,会议决定:兵分南北两路向国民党统治区进军,实行外线作战,发展扩大新区。会议还作出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已解放的地区要建立乡村各级政权组织;二是成立妇工组和随军文工队,加强宣传工作。乐善乡解放之后,独立第七大队第六、第九、第十一中队指战员挺进里当、金钗、龙湾乡,力争解放这片大石山区乡村。部队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发动群众参战,从防御到主动进攻,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扩大解放区域。

1949年5月下旬,隆山游击队研究布置攻打国民党驻里民自卫队的战斗。里民是隆山县通往上林县的东大门,是隆山的重要交通要地。6月1日夜,隆山游击队利用国民党官兵过端午节的时机,在尚贤乡里民村内莫屯袭击国民党驻里民的乡自卫队,俘虏尚贤乡副乡长莫馨然和自卫队队员17人,收缴该自卫队全部枪支。

6月初,国民党隆山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黄秉元带领县常备队150多人大举进犯里当、龙印、龙桂和龙那等地区,游击队第六、第九中队在龙那占据有利地形,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这次战斗,打死敌军23人,打伤数人。从那以后,国民党当局再也不敢进犯里当乡了。

6月上旬,中共尚贤乡支部书记苏绍普在古零前往乔老村途中与国民党武装遭遇,被捕后被杀害。接着国民党武鸣专区保安副司令黄秉琚纠集地方武装,从古零、上级向加福、乐善游击区进犯,妄图摧毁游击根据地。游击队设阵阻击,打退其进犯。(www.xing528.com)

1949年下半年,为了迎接和配合解放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隆山县革命游击武装抓住有利时机,猛烈出击,不断打击地方反动武装力量,游击区迅速扩大。革命武装斗争活动直逼县城,好像一把尖刀直指当局心脏,把国民党当局的保安自卫队、城防队、武装警察团团围困在隆山县城内。

1949年7月下旬,为适应斗争的需要,中共隆山县总支决定在古寨街成立隆(山)夷(江)解放区临时人民政府,下辖加福、乐善等6个乡,并在各乡、村建立政权,组建农会、民兵、妇女会。在隆夷解放区临时人民政府领导下,兴办了民主小学,恢复了集市贸易,发动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并从物资、财力、人力上支持解放战争

7月31日,国民党二二九师八九八团1000多人,装备有大炮、重机关枪、美制步枪等武器,从宜山(今宜州区)、忻城窜到隆山县金钗乡,配合武鸣区保安团梁秉权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犯游击区。国民党军从金钗疯狂地“进剿”加雅、加妙、加吾等村(已解放的山区村)。游击队指战员在民兵有力的配合下,依靠山区有利地形,坚决反击,多次击溃国民党军的进攻。双方交战持续一天。国民党部队边打边抢掠人民财物,共烧毁加吾村的加真、上念、加任等民房23户。

为拔掉隆山县城后背山的国民党咽喉要地刁杰坳哨所,隆山游击队于8月5日晚奇袭该哨所,俘虏国民党官兵12人,缴获步枪12支。至此,隆山游击队全部粉碎了国民党隆山县当局的“围剿”。

8月下旬,隆山县游击队第八联队(亦称第八中队)扩编为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八大队,该大队属中共隆山县组织领导。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第八十五团成立,该团主要由那马、隆山等县游击队主力组成,姚冕光任团长兼政委,黄城豪任副团长,黄建东任副政委,李春帆任政治处主任。

1949年9月,根据桂西指挥部的命令,桂西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大队和第八大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第三支队”,支队长何科明,政委胡方明,副支队长覃继麟(同年10月何祺中接任),参谋长刘琪,参谋主任何祺中,政治处主任蒙柏琴。第三支队总共有1000多人。

同月,胡方明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加福、乐善、尚贤三乡联防办主任潘华昌接触,准备争取其起义。最后经过何科明、黄建成等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了潘华昌同意率部起义,并通过潘华昌争取国民党隆山县常备队中队长卢昌在10月6日同时率部起义。

9月底,桂西第三支队领导通过研究,决定集中部队歼灭隆山县常备队陈士赞部的战斗方案。10月8日,在何科明指挥下,由何祺中具体部署,由桂西三支队第七大队负责主攻,第六大队在外阻击援敌,上林部队派一个连支援,潘华昌、卢昌率起义部队协同共同投入战斗。8日中午,古零拉社战斗结束,俘中队长陈士赞以下官兵120人,缴获步枪131支,轻机枪2挺,尚贤乡解放。

古零拉社战斗的胜利,促使隆山县国共两方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改变,解放军力量占了绝对优势,日渐消亡的国民党军队只能龟缩于县城之内。

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桂,国民党隆山县县长梁上燕因“戡乱不力”被撤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三支队第六、第七、第九大队(潘、卢起义部队)主力逼近隆山县城近郊,形成对县城的包围。11月中旬,桂西三支队副支队长何祺中和第六大队大队长蓝景林奉命率桂西三支队部分主力前往那马县参加攻打龙口的战斗。在桂西区指挥部参谋长姚冕光统一指挥下,配合桂西八十五团第一、第二营和那马县大队围歼龙口街国民党那马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潘幼甲、谢良彪部。同月18日,龙口战斗结束,此役毙国民党士兵30多人,俘副总队长谢良彪以下90多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96支,各种弹药及军用物资一批。龙口战斗的胜利,打通了隆山前往右江地委驻地——都安古河(今大化)的交通线,震慑了那马、隆山两县县城当局守军,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古零解放之后,国民党军队被迫龟缩于隆山县城布防。在此之前,地下党工作人员已向国民党隆山县政府警佐室韦耀、国民党隆山县城防队队长吴电明作了争取工作,使其接受地下党的指示,提供情报,掩护地下工作人员活动,布置县粮库保管员杨景新将几万斤稻谷分发给居民,待解放县城后供给部队使用。通过黄彩瑶耐心做其兄(国民党隆山县参议长、五乡联防主任)黄彩瑸的工作,促成其弃暗投明,同意在游击队进攻县城时缴械投诚。

11月13日,何祺中奉命率参加龙口战斗的原桂西三支队部队从龙口到隆山县城郊作解放县城的具体部署,促成国民党隆山县县长黄秉琚缴械投降。

12月3日,国民党隆山县政府派科长黄振河到内卜屯与桂西三支队代表谈判,并达成和平解放隆山县城的协议。当晚,桂西三支队收缴了国民党隆山县黄彩瑸联防队80多人的武器。

4日凌晨,桂西三支队副支队长何祺中率第六大队第十一中队,第七大队第八中队,第九大队第十五、第十六中队以及支队部直属第十八、第十九中队从南门开进县城,国民党隆山县警团缴械投诚。由黄振河代表国民党县政府办理移交事宜。共缴获机枪2挺,手枪、步枪200多支和一批军用物资。至此,隆山县城解放。

5日凌晨,右江地委委员、桂西指挥部参谋长、八十五团政委姚冕光,八十五团团长陈庆芳,政治处主任李春帆等率八十五团第一、第二营进入隆山县城。6日上午,胡方明率部从上林县回到隆山县城,与桂西三支队胜利会师。

7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桂西八十五团领导人和隆山县党政军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桂西三支队正式改编,将第九大队以及第六大队的第十一中队、第七大队的第八中队的干部战士拨给八十五团为该团第三营;桂西三支队副支队长何祺中随部划入八十五团,任八十五团副团长;桂西三支队第八大队拨归都安县独立团;其余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指挥部隆山县大队和隆山县公安队。

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三支队向金钗乡挺进。国民党隆山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蒙美才,乡长蒙运甲等人连夜潜逃。解放军缴获轻机枪6挺,步枪60多支,逮捕反动军政人员5人,接受投诚人员30人。隆山县游击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隆山县解放。

中共隆山县总支委组织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因为革命队伍目标一致,方向正确,战略战术得当,加上指挥有力,所以,隆山县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的革命斗争成果,同样也是辉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