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围屋位于南雄市上坑村,族谱记录为“岭梗围”,建造时间为民国初期,围顶为典型的轿顶状,也是围屋末期的一种形态(图4-14)。占地面积不大,墙体同样为石灰卵石三合土,外围有所变化,即正立面进行了抹灰,内部已经被拆损破坏。所以从内部向上看,五层的围屋显得十分高耸,可以直接看到屋顶,但在每层楼板处,原来层板的木梁都被齐根锯断(图4-15),如不仔细看还以为梁端本就这个样子。据说是村民偷锯下层梁,拿去盖了房子,从木梁根部断口看,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二三十年,可想这些年不仅是一种自然荒废,更是加速的人为破坏(图4-16)。
图4-14 “岭梗围”外墙
图4-15 “岭梗围”截断的梁
(www.xing528.com)
图4-16 “岭梗围”挑台做法
此行中的大围多数以这种方式逐步消失殆尽,围屋现在仅靠三合土外墙维系着稳定,依然可以支撑这么多年,实在可叹!一方面说明了当年工匠的建造技术了得,施工质量优秀,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砖或三合土的墙体是围屋的承重部分,被锯断的层梁主要的作用是支撑楼板,故整体没有倾覆。由于楼板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认为所有的楼板同为木质,所以一样是被拆走,没有了遮挡的屋顶一览无遗,让屋顶观感十分显著,与所见过的各式屋顶造型截然不同,如轿顶般的穹顶,复杂精致,危而不倒(图4-17)。
图4-17 “岭梗围”围顶做法
围屋外造型和之前介绍的略有不同,缺省了四个角楼,也是另外一种特色,造价可能是一个原因,规模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不过为了弥补视线的变窄的缺陷,在四角增设了挑台。从外部结构可以看出,外挑出承重石梁,其长度恰到好处,逐步递减长度,可维持平衡;从内部看挑台的楼板则是由顶层底板挑支梁出去,架在石梁之上,类似于今天的飘窗。这样的做法向外突出了一部分,向内也伸长了一块空间,较低的造价得到了扩宽的视野。在照片中可见还有剩下的几根梁。第四张照片中所剩横梁是原先的楼梯梁,上方直接托着围顶,如果拆除屋顶就会塌掉,可能这就是依然留存于今天的原因吧。整个行程都是在这种危险中进行拍照,感叹建筑的伟大总是让我忽视了危险的存在,建筑的伟大总在破坏中被更加放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