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蔚县古城墙:消失的民居记忆

蔚县古城墙:消失的民居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照片可见风化的城墙土堆及风中的开裂城楼,城楼上已被封堵的窗洞及后砌的砖墙,则是对砖砌建筑的一种遗弃和修补印记,却也是很久前的事,同样成为了历史。黄土的古城墙,是夯土的建筑技法使用最多的场所。常用于村镇一级的外围防护,夯土逐层夯实,更有南方城墙会加入石子、白灰等拌料,如后文介绍的三合土形式。图2-1 蔚县古城墙(一)图2-2 蔚县古城墙(二)车辙,暖泉镇的城门门洞。

蔚县古城墙:消失的民居记忆

坍塌中的城楼和城墙,摄于蔚县县城附近村庄,也是行走的开始(图2-1)。黄色的墙和灰色的天,配合这座有点苍凉的建筑,与早春的季节并不搭配,厚重的历史感充斥着这片土地。张家口地区作为北京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楼及城墙则是每个城堡的必备。照片中为明代或是更早的城楼,也是本章的第一个断代。明朝及以前村落的城墙和民房多以土砖砌筑,清代以后砖砌建筑才大规模在民间得以使用,所以较为容易辨识年代。照片可见风化的城墙土堆及风中的开裂城楼,城楼上已被封堵的窗洞及后砌的砖墙,则是对砖砌建筑的一种遗弃和修补印记,却也是很久前的事,同样成为了历史。时间消逝着城的容颜,已经磨灭了楼顶,门楼也变得孤零零,但却是极真实的保存着它的原貌,而非今天修复者的臆造。如一位老者,迟缓且凝重,面对快速且巨大的时代变迁,也许它将带着所有的故事和记忆慢慢倒下,化为尘埃,但至少它现在依然倔强地挺立着,让人尊重,感叹光荫荏苒。

黄土的古城墙,是夯土的建筑技法使用最多的场所(图2-2)。常用于村镇一级的外围防护,夯土逐层夯实,更有南方城墙会加入石子、白灰等拌料,如后文介绍的三合土形式。夯土的强度极大,任凭时间流逝,雨水倾刷之下,难以分辨的原来模样,难以辨识它的年代,但即便只剩缺口,残破和裂纹仍放肆展现着黄土的美丽。如果说纹路是一件自然界的艺术品,那么裂痕则是一种对过往的展示。为遗落的所有过去,也许是某一段刀锋血雨的记忆,也许是某一段风花雪月的凄美爱情,也许是儿童攀爬的嬉戏工具。习习微风之中,不觉已将斑驳在岁月中刻画,亦或建筑,亦或风景,只看欣赏的人用何等心情来看待,只待欣赏的人此时所思所想,以达到不同的感受和意境

978-7-111-58225-0-Chapter02-2.jpg

图2-1 蔚县古城墙(一)

978-7-111-58225-0-Chapter02-3.jpg

图2-2 蔚县古城墙(二)

车辙,暖泉镇的城门门洞(图2-3)。暖泉镇是蔚县开发较早的一个古堡,也是保护较为完整的一个古堡,已被游人所扰动。商业价值的体现,引来了古建的重建,让历史遗迹变了些模样。太新,虽好看但不够真实。唯这深深留下的车辙刻录了时间的流淌,甚至可以依稀感知到百年来马车的络绎不绝。手探过去却摸不到,物是人非,有些东西消逝了,不知不觉中却留下了印记。虽都是陌生人,也算是有过交集。(www.xing528.com)

建筑与道路一样,一个可以记录历史,一个用以度量时间,但却都无法被记录者所感知。只有在多年之后重新来过,重拾记忆,或是重新体会,才发现它的变化。被车辙和足迹深深刻画的石头中,存有被时光雕刻的故事,那是一本用足迹写就的古书。

城门,为拱形门洞(图2-4),这里展示的是砖砌斗拱,砖砌斗拱并没有实质的力学作用,但却印证了斗拱在中国古建中的历史地位。从南方到北方,从承重构造到装饰构件都有斗拱的踪影。这里的砖砌斗拱属于后者,即通过装饰的作用,进而达到对使用者身份象征和体现。相应对于木质斗拱构件,砖砌门头也是一应俱全。除了砖砌的斗及拱外,垂花柱也有雕刻,甚至门梁及阑额间的祥云造型都有表示,只是全部以砖雕的形式予以展现,门头上方的矩形空处,是用来悬挂城堡名字牌匾的预留位置。其下三个突出的花瓣状砖雕,则是模仿木质门簪(门上端的装饰木件,常设置为两个或是四个,为装饰件)而造。这里多种建筑表达方式的加入,是古代建筑间混搭和模仿的体现。

978-7-111-58225-0-Chapter02-4.jpg

图2-3 暖泉镇门洞

978-7-111-58225-0-Chapter02-5.jpg

图2-4 拱形门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