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 前往报京村
下面重点介绍的一个消失的侗寨:报京村,这座村落于2014年初被大火彻底烧毁。
时间退回2012年的寒春,依然一切如初,仍记得进入报京村的道路是崎岖和坎坷的,与任何所见的美景一样,到达美景的路途中从来不缺艰险,这里亦然(图1-9)。乘坐的汽车在没有柏油路的泥地上两次拖底,道路上不再见到汽车拥挤,仅剩的是与驴、马的相互错车。山路自然险恶,汽车总是盘山而行,并与悬崖相伴,贫困与落后多伴随着交通的不发达。
正因为改变缓慢,所以现代化的痕迹不是很明显,建筑与文化遗存,也依靠了交通的不发达而保留至今,这也侧面可见我们对于文化保护的意识欠缺,保护途径更多源于自身地区的偏僻及不发达,总让我心存遗憾。如这样标本般的村落在我之后的行程中还有,但多数由于人口的迁移而逐步荒废,与其他农村一样,即便交通不便,也难阻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步伐。但这个地方的建筑保存很好,却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有的不只是建筑实体,更重要的是,建筑文化如今依然在传承和延续,可见坚守文化才是古建筑保护的深层动力。或许,在未来不远,这里也会面临其他古村落一样的结局,荒废和没落,房屋最终损坏,但我所见到的苗族、侗族朋友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却让我感动和看到希望。其实这才是建筑的根基,他们拥有文化,所以特色建筑不会被丢弃,只会根植发展。
图1-10 报京村村碑(www.xing528.com)
报京村的村碑(图1-10),这里是侗族的传统建筑群,侗寨由于聚居的区域多在山区,所以免不了进山看景,这是个受外界扰动极少的千年古寨。当2014年初那把大火将这个村寨彻底毁坏后,得知这个消息,我深感悲伤,但后来也庆幸命运曾垂青自己,让我有机会看到了这个古建筑群标本,自此事件之后,更觉收集民居资料是件有意义且值得做的事情。如能将自己收集整理的照片分享于后来之人,也是对中国民居建筑的点滴贡献,过程虽然艰难,也并不快乐,但却是可以许久回味的经历。当时觉得自己须加快步伐去收集整理,因为不知何时它们便会消失,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很不乐观,这些老房子消失和毁坏的速度远比行走的速度要快。时至今日再回头才发觉,天下之大无穷无尽,急功近利只能让自己疲惫和厌倦,顺其自然的行走才能见到那些随意中的感动。不再有功利心,行走的感动其实远胜结果,这也许是几年中人生成长的变化吧。上面照片中的这块村碑,拍照的时候并没有持别的理由,如今看却是冥冥中的一种预感,也是我与古村落的一个千年缘分。看似偶然,但却是一个有生命的建筑对我的诉说,希望让我可以保留和记录它千年的身影。而我如约作答,作为承诺,必定做到,为她留存。
泥泞的山路后,天黑时分,我终于到达了报京村附近的小学,这是此行中改变味蕾的第一顿饭。当老乡拿着炒锅开始做饭时,我其实还是心存不屑的,但毕竟不熟悉,如此偏僻的地方能有饭吃就该不错,不能太过挑剔。菜只有一个,叫作带皮牛肉,饮料只有一种,就是米酒,饭后甜点倒是有,是老乡自己做的姜糖。盘子也省了,大家一起就着锅吃,再以后从没见过如此场景。因为天寒地冻,到处都是泥,当时怀疑,这里是不是一年都是泥腿子,我也一样如此,狼狈不堪,大家围坐火盆前,倒也是热闹而温暖。在2012年,黔东南还是比较流行这种改良的火盆,采用废旧轮胎,铁箍下加底衬即成型,一边烤着木炭火盆,一边烘干着裤腿上的泥巴,一边挠头想这带皮的牛肉怎么下咽,况且是一个大老爷们做的饭,能有多好吃。不过没法子,饿了,当然后面的结果大家也可以猜到,确实好吃!我到现在依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叫带皮牛肉,因为一点都尝不出来皮的味道。红的辣椒驱寒、奇怪的绿色野草则胜过各种调料,确是我此生吃过最美味的牛肉。也许我久在城市,实在吃不到这样的美味,都市中所谓的各种炭火烤、好牛肉、好调料,各种添加剂堆叠的味道,让我早已麻木于味道。然而这位老乡只用了最简单的方法就予以实现,道理也简单,原料天然无污染,自然味道好。
这晚我吃了很多,也喝了很多酒,就着这千年不变的火盆文化,慢慢享受着乡间的安静。虽然火盆也在改变着样式,但总可以给我们这些潮湿的人、潮湿的心多了点的温暖和慰藉。寒冷、泥泞、恶劣的环境虽总有太多不好,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围坐在火盆面前交流的机会。网络与火盆哪个更好,值得深思。
图1-11 晨雾中的侗寨
那晚我住在村中唯一的招待所,居住条件比景色则要现实的多,可谓是个不眠之夜。不得不搭了两床棉被外加电褥子,以抵御这冬季的阴冷。隔壁的烟民一晚不停的烟加上电视的喧嚣,又呛又吵,实在难眠,让我透过未来怀疑这场大火的起因,该是电褥子或是烟头吧。这里到处都是纯木质结构,再严密的防控也很难避免一个火星。早上在昏昏沉沉中爬起,看到这里的景色却困意全无,这就是贵州黔东南报京村2012年2月的清晨全景,很是壮观。上千户侗族的聚居地,浓雾配合淡淡的青烟,南方的冬天依然青翠,菜地泛着绿色,透亮着雨雾的影子。小路蜿蜒于菜地田埂,千年来留下的吊脚楼,连绵成片,乌瓦无规则的点布在山顶、山腰,密密麻麻,无规无矩,自然而随意,如世外桃源般映入眼底,配以老树盘缠,迷雾迷离,格外迷人(图1-11)。在这个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地方,少了外界纷扰,人们一如以往单纯,见不到现代建筑及建筑材料的印记,如此淳朴,如此大美。泥泞的道路上人们又开始忙碌着新的一天,简单而习惯,这就是侗寨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