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处理工程量计算
路基(又称路槽、路床、路胎、道胎)是指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筑物。路基是公路线形的主体,贯穿公路全线,与沿线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汽车荷载的作用。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路面靠路基来支撑,没有稳固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如图5.1所示。由于地形的变化,道路设计标高与天然地面标高的相互关系不同,一般常见的路基横断面形式有路堤和路堑两种,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如图5.1(a)所示;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如图5.1(b)所示;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半填半挖路基,如图5.1(c)所示。
(1)工程量计算规则。
路基处理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项目特征描述的内容、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应按表5.1的规定执行。
图5.1 路基横断面形式
表5.1 路基处理
续表
续表
注 1.地层情况按表4.1和表4.13的规定,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单位工程各地层所占比例(包括范围值)进行描述。对无法描述的地层情况,可注明由投标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自行决定报价。
2.项目特征中的桩长应包括桩尖,空桩长度=孔深-桩长,孔深为自然地面至设计桩底的深度。
3.如采用碎石、粉煤灰、砂等作为路基处理的填方材料时,应按本书第4章土石方工程中“回填方”项目编码列项。
4.排水沟、截水沟清单项目中,当侧墙为混凝土时,还应描述侧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工程量清单项目释义。
1)预压地基。预压地基是指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排出,以实现土的预先固结,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按加载方法的不同,预压地基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和降水预压3种。
2)强夯地基。强夯地基是利用重锤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处理方法。
3)振冲密实(不填料)。振冲密实是以起重机吊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从而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4)掺石灰(干土、石)。用干性石灰(干石灰粉)、干土或石吸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使土壤达到最佳含水量,满足压实的要求,增加路基稳定性。干土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宜大于15mm。
5)抛石挤淤。抛石挤淤是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碎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所用碎石宜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尺寸一般不小于0.3m。抛石挤淤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
6)袋装砂井。袋装砂井是用透水型土工织物长袋装砂砾石,设置在软土地基中形成排水砂柱,以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
7)塑料排水板。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使用带门架(或不带门架)的打桩设备将装有塑料排水板的钢管打入地基中,通过塑料排水板的纵、横向排水,加速地基沉降,提高路基强度。
8)振冲桩(填料)。振冲桩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使砂层液化,使砂颗粒相互挤密,重新排列,孔隙减少。根据砂土性质不同,振冲桩有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9)砂石桩。砂石桩是碎石桩的一种,适用于松散砂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处理。
10)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一定配合比的石屑、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这种桩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由它组成的复合地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
11)深层水泥搅拌桩。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软土或砂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的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2)粉喷桩。粉喷桩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是利用钻机打孔将石灰、水泥(或其他材料)用粉体发送器和空压机压送到土壤中,形成加固柱体,从而实现地基的固结。
13)高压水泥旋喷桩。高压水泥旋喷桩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高压水泥旋喷桩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声较低,但容易污染环境,成本较高,对于特殊的不能使喷出浆液凝固的土质不宜采用。
14)石灰桩。石灰桩指的是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在地基上钻孔并灌入生石灰而形成的吸水柱体。
15)灰土(土)挤密桩。灰土(土)挤密桩是指在基础底面形成若干个桩孔,然后将灰土填入并分层夯实,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水稳性的地基处理方法,其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处理深度宜为5~15m。
16)桩锤冲扩桩。桩锤冲扩桩是反复将柱状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成孔,然后分层填料夯实形成扩大桩体,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7)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将配制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空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小其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18)褥垫层。褥垫层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中解决地基不均匀的一种方法。例如,建筑物一边在岩石地基上,一边在黏土地基上时,即可采用在岩石地基上加褥垫层(级配砂石)的方法来解决。
19)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土木工程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作为一种土木工程材料,其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种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
20)排水沟、截水沟。
a.当路线受到多段沟渠或水道影响时,为保护路基不受水害,可以设置排水沟或改移渠道,以调节水流,整治水道。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b.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降水量较少或坡面坚硬和边坡较低以致冲刷影响不大的路段,可以不设截水沟;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多,且暴雨频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段,必要时可设置两道或多道截水沟。
21)盲沟。路基盲沟是指为路基设置的充填碎石、砾石等颗粒材料并辅以过滤层(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
2.道路基层工程量计算
基层(又称基层、垫层、过滤层、隔离层、扎根层、主料层)是指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基上,当基层为多层时,最下面的一层为底基层。(www.xing528.com)
(1)工程量计算规则。
道路基层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项目特征描述的内容、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应按表5.2的规定执行。
(2)工程量清单项目释义。
1)路床(槽)整形。路床(槽)整形是指按设计要求和规定标高,将边沟、边坡、路基起高垫低、夯实,碾压成形。路床(槽)整形的平均厚度一般在10cm以内。
2)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入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和、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类基层是指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骨料或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护,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时得到的路面结构层。
表5.2 道路基层
3)水泥稳定土。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护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类基层是指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骨料或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后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压实及养护,当其抗压强度达到要求时所得到的结构层。
4)石灰、粉煤灰、土。石灰、粉煤灰、土是指将石灰、粉煤灰与其他掺入材料(土、集料)按适当比例、最佳含水量、合理工艺(拌和、压实及养护)制成的混合料,简称二灰稳定土,常见于道路结构的基层、底基层。
5)石灰、碎石、土。石灰、碎石、土基层是指按设计厚度要求,将石灰、碎石、土按一定的配合比,经过路拌或厂拌均匀后,用机械或人工摊铺到路基上,经碾压、养护后形成的基层。
6)石灰、粉煤灰、碎(砾)石。石灰、粉煤灰、碎(砾)石简称二次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砾)石基层常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道路基层。
7)粉煤灰。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基层是指按设计厚度要求,将粉煤灰用机械或人工摊铺到路基上,经碾压、养护后形成的基层。
8)矿渣。矿渣是指矿石经过选矿或冶炼后的残余物,是良好的筑路材料。用矿渣筑路整体强度好,板体强度高,水稳定性良好,具有抗冻膨胀的性能。
9)砂砾石。砂砾石是一种颗粒状、无黏性材料。目前,国内公路建设中对天然砂砾石或级配砂砾石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将砂砾石按一定的级配组成,然后掺加少量的黏结料(如水泥或二灰),以此组成的混合料作为道路基层,以天然砂砾石作为道路的底基层。
10)卵石。卵石是自然形成的岩石颗粒,卵石的形状多为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较好,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低。卵石底基层是指按设计厚度要求,将卵石用机械或人工摊铺到路基上,经碾压、养护后形成的基层。
11)碎石。碎石是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碎石多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差,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高。
12)块石。块石是指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经开采并加工而成的形状大致方正的石块。块石基层多用手工铺砌,碎石嵌缝并压实。
13)山皮石。也称山皮土,是指经过自然风化后的山上的表皮浅层比较细小的混合石土。山皮石用于道路的底基层。
14)粉煤灰三渣。由粉煤灰、熟石灰、石渣按一定配比混合,经过搅拌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材料。
15)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碎(砾)石的石料规格是以粒径为15~40mm的碎石为粗集粒配制的混凝土,一般用作公路或城市道路的基层。
16)沥青稳定碎石。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3.道路面层工程量计算
面层是路面结构层最上面的一个层次,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因此,它要求比基层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能安全地把荷载传递到下部。另外,它还要求表面平整、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车辆能顺利通过。
(1)工程量计算规则。道路面层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项目特征描述的内容、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应按表5.3的规定执行。
(2)工程量清单项目释义。
1)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m的沥青面层。
2)沥青贯入式。沥青贯入式是指用沥青灌入碎石(砾石)作面层的路面。
3)透层、黏层。
a.透层。透层是指在非沥青材料的基层上浇洒低黏度的沥青,透入基层,使其表面形成的薄沥青层。它能增强基层与沥青面层的结合,增加基层的防水性能,同时,对基层也起保水养护作用和防止或减少基层临时行车时表面的磨耗。
表5.3 道路面层
注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传力杆和拉杆的制作、安装应按《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GB 50857—2013)附录J钢筋工程中相关项目编码列项。
b.黏层。黏层是在旧路面或在底面层和中间层上喷洒沥青所形成的薄沥青层,它是使沥青面层与下层表面黏结良好的措施。
4)封层。封层是在路面或基层上修筑的一个沥青表面薄层或沥青砂等薄层,其作用是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浸入面层和基层,或用以养护石灰土类基层,或用以达到临时通车的目的,或者用以改善旧路(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路面外观。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两种,前者修建在沥青面层之上;后者修建在基层之上。
5)黑色碎石。黑色碎石面层一般分为两层铺筑:下层为沥青碎石,压实厚度为3.5~5m;上层采用沥青石屑时厚度控制在1~1.5cm,采用沥青砂时厚度为1cm。其也可在下层沥青碎石上面洒沥青(0.5~1.0kg/m2),用7mm以下小砾石(碎石)封面碾压平整。
6)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双层(分为底层和面层)或三层(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式结构,其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当各层均采用沥青碎石混合料时,沥青面层下必须作下封层。
7)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是指以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和装配式混凝土等。
8)块料面层。块料面层是指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按照其使用材料性质、形状、尺寸、修琢程度的不同,分为条石、小方石、拳石、粗琢石及混凝土块料路层。
9)弹性面层。弹性面层是利用橡胶、硅砂等作为主材的路面,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