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超过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建筑是人们工作、生活、交流、休憩的重要场所,建筑的健康性能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随着室内空气污染、环境舒适度差、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适应性设计缺失、交流与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的日渐凸显,建筑的不健康因素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健康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健康建筑的发展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绿色建筑是从建筑体本身的绿色与节能出发而建造的建筑,而健康建筑是从人体自身的健康与舒适出发而建造的建筑。健康建筑的发展以绿色建筑为基础。
1.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成为人类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其带来的气候变化也给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活动的重要产物,其建立在资源、环境容量以及能源无限基础上的体系和技术,在带来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加入了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掠夺性消耗人类资源的行列。在我国,建筑在能耗上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到35%以上。为了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建造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能够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2.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从刚起步时初步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到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和连片化发展,再到提出绿色建筑健康化的内容,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从着眼于对建筑能耗以单体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始,逐渐拓展到城市街区尺度、城市尺度的绿色建筑运用,再到健康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针对人提出了相应标准,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室内污染物控制、控制室内温度等方面。
与国家战略发展阶段相对应,绿色建筑由节能环保向提升健康性能发生质变。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室内外声、光、热、环境,以及空气品质、建筑功能设置等,都是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引入健康性评价,使其向健康建筑方向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也是我国建筑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健康建筑是建立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全面关注健康相关要素,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其差异性表现在发展阶段不同、涵盖领域不同、关注对象不同、指标要求不同、可感知性不同等方面。(www.xing528.com)
3.健康建筑的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健康建筑在国内的发展逐步体系化、规范化,并于2016年发布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此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率先组织开展了健康建筑的评价工作,制定了健康建筑评价系列管理办法,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设计了标识及证书,于2017年3月正式将健康建筑评价推向建筑市场。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结合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理念、相关技术内容及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将影响建筑健康性能的要素归纳为三类,即介质性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感官性要素,包括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措施性要素,包括健身条件、人文营造、健康服务。从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等六方面对建筑的健康进行评价(见图8-1)。
图8-1 健康建筑评价体系
自《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实施以来,我国健康建筑展示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至2020年7月,共97个项目进行了健康建筑标识评价,含单体建筑约900栋,总建筑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惠及用户人数约40万。健康建筑成为打造高质量地产和服务的突破口,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建筑业升级,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随着健康建筑的全面推进,各类建筑的健康设计和健康技术应用得到发展。在居住建筑中,健康住宅是发展的重点,健康公寓也紧随健康住宅得到初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