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地。三门峡市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洛宁县,东南邻洛阳市栾川县,南与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的潼关县交界,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的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三门峡市自古是通秦连晋的咽喉要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郑卢高速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三门峡市平均海拔300—1500米,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一般在400—700毫米,无霜期215天。辖内河流较多,全市有大小河流三千多条,分属黄河、长江水系。黄河上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就位于市区北部。
宝轮寺位于三门峡市区东南隅的三门峡市博物馆院内。史料载:南北朝时宝轮寺已经存在,后寺毁塔存,以塔闻名。清乾隆时期编纂的《重修直隶陕州志》载,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为供奉舍利由尼姑道秀主持修建,始建时为木塔。宝轮寺塔也称仁寿建塔,全称“三圣舍利宝塔”。现保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古宝轮禅院记”碑拓片,共计253字,碑文说:“大隋武元皇帝收得无畏三藏进到舍利五十九粒,肉髻珠三分得一分。仁寿元年,昙延国师、神尼智仙法汝。道秀起塔八座,道胜起塔五十一座。下基起木塔,甘棠起木塔。善法寺见光四度、八沙罗树二度,五色云,一卧佛、二菩萨、一神尼。函内见鸟,三枝金花,自然幡盖异香,云成轮相。仁寿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善法寺、阐业寺、大兴国寺、开法寺。二十八日卯时,司马张备,下得鸟,黄色大如鹑,驯至二十八日,大都督侯进筑基掘地。阌乡县玉山乡杜化。奉奏至四月初五日酉时,神尼道秀送舍利,变成轮相,大如车轮,白云覆其轮,红紫色青云从宝塔内出现。文林郎韦范、僧昙畅并见光起其塔,高一百八十尺,殿宇一百余间,藏得禅师建道秀之坛。”碑文中的“大隋武元皇帝”指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杨坚建隋,追谥其父为武元皇帝。碑文说杨忠“收得无畏三藏进到舍利五十九粒”,不见其他文献记载,佛教典籍对杨坚得舍利事则多有记载,唐《续高僧传》载“仁寿元年,帝及后宫同感舍利,并放光明”,决定在全国建塔分供舍利。隋代的大规模建塔活动发生在仁寿年间(601—604年),故称仁寿建塔。“昙延国师”是南北朝末期至隋初开皇年间的高僧。“神尼智仙”则透露了杨坚与佛教的关系。《隋书》说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续高僧传》说女尼智仙曾抚养杨坚多年。杨坚为报其恩情,称帝后大兴佛法,各州所建供养舍利的大塔皆绘智仙之像。碑文中的“甘棠”,代指陕州城;“阌乡县”,是今三门峡的古地名,1954年与灵宝合并。碑文中“道秀……甘棠起木塔”,“奉奏至四月初五日酉时,神尼道秀送舍利”等语句,是说女尼道秀送舍利至陕州城并起木塔,至于“变成轮相,大如车轮,白云覆其轮,红紫色青云从宝塔内出现”等语句当为迎合杨坚崇佛心态的虚构、附会之词。“古宝轮禅院记”碑记载了隋仁寿元年(601年)女尼道秀分送舍利到陕州并起塔供奉,隋文帝时期朝廷崇信、优待佛教等史实[24]。至于这座木塔毁于何时,暂不可考。嵌于宝轮寺塔二层南侧的石质塔铭,中央竖刻阴文“三圣舍利宝塔”,右上方刻阴楷书“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五月初八竣工”等文字,清乾隆时期编纂的《重修直隶陕州志》说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在原木塔的基础上重建宝轮寺砖塔。
(www.xing528.com)
图2-14 “古宝轮禅院记”拓片
宝轮寺塔平面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南偏东10°,塔门南向。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十三层叠涩密檐式砖塔,自现室外自然地面以上通高28.392米。内部将塔心室、回廊、券道、竖井、壁龛等结构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塔内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故俗称“蛤蟆塔”。塔外形沿袭了唐塔、北宋塔的形制特点,叠涩密檐精美,层层内收呈优美的抛物线,巍峨挺拔。
2014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博物馆联合对宝轮寺塔保护区进行了文物调查和考古试掘工作。经发掘,发现4个灰坑,出土汉唐时期的板瓦、筒瓦、瓦当、砖等建筑材料。推测汉代时该区域应有大型建筑,其遗物应是宝轮寺所用,但未发现和宝轮寺格局直接有关的遗迹现象。民国期间,寺院尚存部分建筑,被部队、机关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寺院被机关、医院占用。1957年,有关部门拆除了寺院全部房舍,其土地作为向阳村果园、农耕地使用。1963年,宝轮寺塔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三门峡市文物部门对宝轮寺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修缮了塔基、塔身、塔刹,成立了三门峡市宝塔苑文物管理所。1993年,经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协调,宝轮寺塔周边原归属陕州风景区的17.16亩土地无偿划拨给三门峡市文物局使用,在塔四周修建了围墙。2000年,全面整治了宝轮寺塔周边环境。2001年6月,宝轮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