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名塔: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之成果

无名塔: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之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系单层单檐亭阁式砖塔,塔内实心。塔身正面无塔额,四面均无门、窗洞口。表2-11无名塔(二)塔檐正、反叠涩尺寸表内部形制及结构无名塔(二)内部为青砖实心砌筑。该塔的束腰须弥座做法,与《营造法式》的须弥座制度极为相似,在少林寺塔林的北宋、金代墓塔中较为常见。

无名塔:河南古塔建筑形制研究.金代卷之成果

1.建筑及结构现状勘测

(1)外部形制及结构

无名塔(二)位于塔林北区,坐北朝南,南偏东17°。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系单层单檐亭阁式砖塔,塔内实心。基座采用0.355米×0.175米×0.060米的青砖砌筑,塔身采用0.350米×0.165米×0.060米的青砖卧砌,通高3.420米。

基座由基台、束腰须弥座组成,基台平面边长1.590米,高0.120米。基台上承托须弥座,须弥座自下而上做法为:牙脚砖层平面1.350米×1.350米,高0.180米,略有收分。牙脚砖上为罨牙砖,高0.060米。再上为合莲砖,高0.180米。束腰砖层边长1.100米,高0.060米。再上为仰莲砖,高0.060米。仰莲砖上为壸门柱子砖层,平面1.040米×1.040米,高0.180米,壸门柱子砖层各面镶嵌3块壸门砖。壸门内无砖雕。壸门柱子砖上为3层罨涩砖,高0.180米。再上为涩平砖层,平面1.210米×1.210米,高0.110米。涩平砖层上为塔身。

塔身平面为正方形,边长1.050米,高0.850米,采用顺砖不岔分砌筑,无收分。塔身正面无塔额,四面均无门、窗洞口。塔身上部为2层拔檐砖,高0.120米,出0.015米,四角略有翘起。拔檐砖上为4层正叠涩,正叠涩上挑檐砖,下出0.070米,上出0.050米,高0.090米,挑檐砖上砌4层反叠涩斜面砖,使塔顶形成缓坡状。斜面砖层之上施4层反叠涩檐砖。反叠涩檐上坐石质塔刹。

塔刹为青石叠砌的束腰须弥座,刹座平面0.450米×0.450米,高0.050米。束腰素面,平面0.360米×0.360米见方,高0.110米。再上一层为拔檐,高0.050米。拔檐上为涩平石,高0.050米。涩平石为石雕山花蕉叶插角装饰,再上置宝珠。塔刹总高0.502米。

表2-11 无名塔(二)塔檐正、反叠涩尺寸表(单位:厘米)

(www.xing528.com)

(2)内部形制及结构

无名塔(二)内部为青砖实心砌筑。

2.建筑形制、价值研究

分析该塔遗存状况,参考杨焕成先生的研究,可断定该塔从基座、塔身、塔檐、塔砖、塔刹的形制到砌筑手法、艺术雕刻等,均与少林寺塔林可明确断代的金塔建筑手法相同。“少林寺塔林,由于地形和占地面积关系,又鉴于实行的是家族式的‘子孙堂’制度,所以常以家族式的师徒关系在塔林(祖茔)中选择一片开阔地布塔安葬灵骨”[9],分析少林寺塔林多座墓塔的空间布局可见建造年代、师承关系等线索和信息,由无名塔(二)所在的空间位置,结合其周边可准确断代的多座墓塔而综合分析,该塔应为金代建筑。

该塔的束腰须弥座做法,与《营造法式》的须弥座制度极为相似,在少林寺塔林的北宋、金代墓塔中较为常见。外檐采用密檐式手法,沿袭了唐塔、北宋塔的建筑形制,与唐代登封永泰寺塔、金代登封三祖庵塔、金代登封永泰寺均庵主塔等有较多类似,具有河南唐宋密檐式砖塔的建筑特征。

该塔的反叠涩檐砖采用斜抹角做法,使反叠涩檐形成优美的弧线,这种处理手法不仅增强了视觉美感,而且可使塔檐遇雨水下泄时产生向外的冲击力,使水流得更远,减小雨水对塔体的损害,其技术手法和艺术造型,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堪称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塔刹部位的青石须弥座及山花蕉叶插角装饰,做法与登封法王寺唐塔相近,具有典型的唐塔建筑遗风。

塔身用水磨砖精工砌筑,壁面平整光洁,具有较典型的时代、地域建筑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