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及结构现状勘测
(1)外部形制及结构
无名塔(一)位于塔林北区,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石构喇嘛塔,坐北面南,南偏东22°。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1.690米。
基座为双层须弥座做法,底层须弥座现被土掩埋,仅露2层青石,一层青石0.770米×0.770米见方,高0.060米,四边素面;二层青石0.870米×0.870米见方,高0.080米,四边素面。再上为圆形合莲石,高0.040米,直径0.636米,雕饰覆莲莲瓣。束腰圆鼓形,上下端直径0.516米,鼓径0.590米,高0.170米。束腰上为圆形仰莲莲台,高0.290米,雕饰上下两层仰莲莲瓣。莲台上立竖长圆鼓形塔身。
图2-4 少林寺塔林鸟瞰
塔身为圆鼓形,高0.750米,上下直径0.456米,中间圆鼓形直径0.668米,塔身南面阴刻塔铭,字迹漫漶,尚能辨识“塔之记,大定十年四月日建”等文字。据此可断定该塔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四月。塔的主人等信息不可考,为便于论述,暂定名“无名塔(一)”。(www.xing528.com)
塔身上为塔檐。塔檐采用八角形亭阁式,总高0.300米,坐于塔身之上,塔檐雕刻有脊、瓦饰。塔檐檐口高0.060米,伸出塔身0.170米,各翼角微微翘起,幽頁度明显。
塔刹遗失。
(2)内部形制及结构
无名塔(一)为青石实心叠砌而成。
2.建筑形制、价值研究
喇嘛塔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形式,具有塔基硕大、塔身雄壮、塔尖高耸等特点,是一种覆钵式佛塔,塔因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而得名,形制与古印度的窣堵波多有相似。这种塔式随藏传佛教由藏地传入中原,元代、清代的中国北方尤其流行喇嘛塔,既做寺塔样式,也做墓塔之用。少林寺塔林中的这座金代石构喇嘛塔,保留了较多早期喇嘛塔的形制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塔须弥座雕刻精湛,塔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具有中原喇嘛塔建筑的显著特征。塔檐雕刻有脊、瓦饰,瓦垄分布清晰。塔檐幽頁度明显,与河南现存唐宋时期石塔塔檐平缓、深远等形制有明显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