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国家宗教政策的感召,龙泉山上也新建不少寺院,如由汕头市佛教协会主持的龙泉禅寺及信众扶持和尚建筑的铁林寺和清云寺。这几个寺院都占地广茂,规模颇大,皆有成就一方大丛林的气象。
铁林寺 铁林寺释海慧/提供
铁林寺,位于龙泉山龙泉岩上端的山阿之中。该山雄奥秀丽,前瞰汕头湾,后依狮头峰,左右有山岭环拱。站在寺前,可见山门之上两侧山顶,各有一块奇石,左似灵龟,右若螣蛇,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该寺是依据山岭林泉之胜,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修建的。在山谷的南侧山岭上,有一块巨大的平石,石前有天然平台,巨石上刻有“佛光岩”三字为8米的圆形标志,现在这一标志成为该寺对外的形象之一。刻字之下,供有佛像,依据佛教四方四佛的定位,使佛教文化更加形象化和深入民心。内侧山顶依巨石,刻有摩崖石刻观音菩萨神像一尊。该像高16米,由整块山岩依山傍势细琢而成,形象雍容可贵,妙相庄严,其工艺独特,堪称“岛独尊”。其下方有一座弥勒佛像,也系整块山岩精细雕成,其“手捧金元宝,笑迎八方客”的可亲形象,慈颜垂蔼,令人欢喜满怀,每见皆有亲近之感。弥勒佛像之下有灵泉洞,洞内有一口长年不息的山泉喷出,洞顶巨石天然分出阴阳太极鱼形象,颇有些自然妙趣。
在山谷的北侧,则有雅致的“情人谷”,周围有天然巨石,呈现各种美妙的形象可供游人联想品玩。如有一巨石,仿若神猴蹲足,面向禅寺,石上刻字曰“大圣听经”,成为禅寺独有景观,也是印证寺庙早有前缘。在山花烂漫、绿树成荫的掩映下,“桃花洞”隐藏其中,洞外叠石盘龙,从山上蜿蜒曲折向下,仿如巨龙口喷甘霖;洞内则曲径通幽,纵深数百米,步步登高,移步景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直至山顶尽头,走出山洞,可望榕江下流入海的壮阔景观。上有巨石,为飞来奇观,赫然入目的是红色巨型“寿”字石刻,其直径达6米,气势超凡,遥遥可观。石下也依四方四佛之义,塑有佛像供善信崇拜信仰。
桑浦山赋 郑文/摄
近年,结合有关部门在环寺山岭之上建成登山绿道的契机,铁林寺在绿道上相应建立佛光亭、圆通亭、清心廊、龙泉亭、母亲亭、延寿亭等亭阁供游人观光时休憩之用。还在佛光亭之前的巨石之上,刻《桑浦山赋》。这篇由读榕斋士撰文、巽楼氏书丹,管领桑浦山名胜的人文作品,落户铁林寺,使该寺形胜顿增,也更加确立其在桑浦山中的位置。
山阿之中,便是铁林寺了。该寺的复建始于2001年春,规划用地200余亩。从山门而入,中轴主观有山门殿、观音文化广场,拾级而上则为寺前小广场,广场之上建有“大唐佛风”坊,坊后为天王殿,并依山势,在殿下建有六和堂,进而为大雄宝殿,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建有斋堂、客堂和僧寮。大雄宝殿之后,拟建藏经楼和佛光宝塔。左侧建有素餐馆、居士楼、华严三圣殿,拟建极乐苑、塔院等;右侧建放生池、方丈院、诸天殿、玄武庙、伯公殿、太清亭等。至今已建成殿宇20多处,总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寺院殿宇建筑依山势次第而建,主体建筑设计为唐代风格,附属建筑为徽派园林特色。曲径回廊,雕梁画栋,飞檐翼角,瑞福霭霭。铁林禅寺的建设集山、林、石、洞、泉、寺于一处,是潮汕地区新建的旅游休闲、礼佛祈福的场所。寺内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如玄武庙正座中匾题写“帝德光天”四字,为苏东坡手迹,这为铁林寺和玄武庙增添无限的传奇色彩。(www.xing528.com)
在铁林寺的建设中,该寺方丈释海慧,特别注重文化因素的植入,在殿堂亭阁建成之后,往往会邀请诗人墨客为之撰联书匾。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杨逸明、钟振振、胡迎建、陈小明等先后为之赋诗撰联,著名书法家陈永正、西中文、陈丁、蔡仰颜等则为泼墨题字,此外还有佛门大德本焕、道生、心印等和尚的墨宝留刻。由此,使该寺的文化形象更加丰富。近日,该寺又从历代龙泉山和铁林寺的相关诗词作品中择出64首,并邀请名家进行书写,刻成碑林。
近年来,在释海慧的带领下,铁林寺以新时代佛教丛林的形象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该寺利用山林闲地、殿宇广场,开放成为茶座,为登山旅游者提供休闲品茗的服务。又以佛寺的资源,举办了八期禅修班、暑假少年武术培训班、水陆法会、念佛感恩法会等活动,为佛教信徒提供必要的服务。僧众做到热情耐心,使佛寺的社会正能量有更进一步的发挥。在建设寺院的同时,铁林寺还不忘回报社会、普济众生。2013年,成立了汕头市第一家佛教慈善机构——汕头市铁林慈善会,每年为社会助学、助医、助困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考虑到寺院所在的汕头市金平区尚未成立佛教协会协助政府管理丛林寺院和僧侣,乃牵头在寺院成立金平区佛教协会。
清云禅寺 清云寺/提供
铁林禅寺现任方丈释海慧,2001年起到铁林禅寺任住持;2005年10月接释本焕法,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赐名常仁;2015年11月29日晋升为第一任方丈,是广东省人大代表。
清云禅寺位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地交界处的汕头北区最高峰桑浦铸钱洞山阿中。此山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最高峰状似僧帽,景象不凡,周围山石上多有海蚀圆孔,宛如古时铸钱之模。石下洞窟相连,绵延深远,自古便有铸钱洞的美名。
名山多胜迹,深山蕴古刹。20世纪90年代初,天台第四十六代法嗣释祖扬,策杖游历,参学至此,遂立愿建竖法幢,结茅卓锡,筚路蓝缕,开创道场。历经十余载,在海内外广大信众及当地贤达黄炳文、林少华、洪添丰等大力支持下,聚沙为塔,集腋成裘,并制定了完整系统的总体规划。首先承续传统,结合现代,建成宏伟庄严的万德庄严殿。该殿占地1856平方米,整体由前殿、中庭和须弥宫三部分构成,供全堂佛。四周供奉铜质精工铸造的万佛,兼具殿堂、法堂、法务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其次建方丈楼、藏经阁、祖师殿。两厢由外至内,东厢建斋堂、厨房、库房、钟楼、功德堂、法师楼及观音殿等;西厢建综合服务部、法物流通处、客堂、鼓楼、云水堂、上客堂等,有佛教大丛林格局。
其次,结合优美清静的自然景观和奇峰突兀、形态各异的山石资源,恰当而又不失自然地划分区域,辅之以人文景观。在寺之周边构置放生池、园林、山石洞窟,依势形成小桥流水式园林景观,周边并设立休闲茶座和具有佛教特色的设施,以供登山游览者品茗小憩。在所有主体建筑之间再配以亭台廊庑,迂回婉转,相互勾连,既增添美感,又能遮风避雨。主峰侧下有奇形灵异的巨石群,营造者结合群石的特点请名家书写绘制并摹刻观音三十二应化身像及普门品、大悲咒、心经等佛教内容,以及多则观音故事。这不仅能满足信众膜拜观音的信仰,而且所有石刻将广为流传昭示佛教的慈悲济世宗旨。同时利用主峰正中一线的石群,雕刻具有儒、释、道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格言章句、名言谚语以及佛教禅诗等,让人在观赏中,既得感观享受,又能得到心灵的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