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城市:千年绿色淬炼

欧洲城市:千年绿色淬炼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经好几个世纪的千锤百炼,欧洲城市的经典文化才焕发出今日的风采。在欧洲的城市中,形成了政党政治的民主社会,孕育出现代科学和理性的法律制度,建筑、音乐、文学与艺术在城市中滋长,同时,欧洲城市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中心。1994年5月,在丹麦的奥尔堡举行的欧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城镇会议的参与者通过了《奥尔堡宪章》,发布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的城市与城镇”的共同宣言。欧洲城市注重建设绿色、有机城市。

欧洲城市:千年绿色淬炼

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和北部,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大陆海岸线长3.79万千米,海岸线十分曲折,大陆轮廓破碎,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半岛和岛屿的总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三分之一。有许多深入大陆的内海和海湾。欧洲气候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显著,由西向东,距海由近及远,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欧洲有4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4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8%,居世界第三位,是人口密度第二大洲,人口分布相对均匀。

历经好几个世纪的千锤百炼,欧洲城市的经典文化才焕发出今日的风采。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曾指出,欧洲文明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文明。在欧洲的城市中,形成了政党政治的民主社会,孕育出现代科学和理性的法律制度,建筑音乐文学艺术在城市中滋长,同时,欧洲城市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中心。[9]

维也纳,永恒的音乐之都,曾经在维也纳发光的音乐家不胜枚举,如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马勒、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家的故居散落在维也纳的巷弄间,纪念雕塑矗立在街头转角,乐声也依然悠扬。捷克的布拉格市容之美几乎难以想象,古堡、石板路俨然交织成一个浪漫的中世纪之都。布拉格被称为“建筑博物馆”,市内有众多12世纪以来的建筑精华,包括11—13世纪的罗马式建筑、13—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6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建筑、17—18世纪的巴洛克建筑,这些建筑现在仍然以优美的身段矗立在伏尔塔瓦河畔。可以遍赏1000年中欧洲建筑的演变。自16世纪开始,罗马便成为各地艺术家的朝圣之地。拉斐尔、布拉曼特、佩鲁吉诺、米开朗琪罗、切利尼、卡拉瓦乔、贝尔尼尼、普罗密尼……这些大师把罗马打造成了一座露天博物馆。

巴塞罗那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现代主义建筑。高迪设计的蜿蜒的屋顶,碉堡式的烟囱和造型奇趣的屋面,便是现代主义最出色的典范。西班牙近代最著名的三位画家毕加索、米罗和达利都出生在巴塞罗那。柏林集传统智慧与现代经典于一身。在传统方面,柏林拥有深具历史价值的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道、宪兵市集广场等;在现代方面,则有选帝侯大道、波茨坦广场以及弗里德里希大街上摩登的商场和高科技建筑。阿姆斯特丹运河宛如年轮,逐一向外扩展,配合着纵横的河道,形如半张密实的蛛网。所有的建筑、车道和绿荫,就傍着这张扇形的网,织缀成今天的阿姆斯特丹。

欧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这一主题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1990年出版的有关城市环境的绿皮书,被看作是里程碑式的文献,相当大地推动了有关环境角色和城市关系的讨论。1994年5月,在丹麦的奥尔堡举行的欧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城镇会议的参与者通过了《奥尔堡宪章》,发布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的城市与城镇”的共同宣言。1996年发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城市管理原则、综合政策原则、生态系统思想原则、合作与合伙原则。除了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城镇运动之外,大量其他的团体和组织在欧洲也积极参与并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有大量地方政府的网络组织来支持这项工作,包括地方环境行动国际委员会(欧洲城市气候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欧洲城市、欧洲市政当局与地区委员会(CEMR)、城镇联合组织(UTO)和城市委员会。

欧洲城市证明了高密度和紧凑性与经济的发展并不矛盾,相反,可以加强经济发展。一些密度最高、最紧凑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经济生产力的城市。尽管紧凑型城市结构已经出现几个世纪了,但是在当前的规划中,很少有国家能像荷兰一样,充分利用城市紧凑性的优点。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荷兰已实行了明确紧凑型城市结构的政策。全国绝大多数的新发展都是在指定开发区域内进行的,这些区域都是在原有城市区域内或邻近原有城市。这些开发区域必须符合最低的整体密度标准,即在每公顷土地上建设33个住宅单元

欧洲城市具有富于创意的住宅与生活环境。例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城市树立了重要的榜样。最近,瑞典建设了约二十个生态村。类似合作住宅,主要特色是住宅单元集中在一起、共享活动开放空间、环境特色,以及特定集体活动设施,例如会议室。通常这些项目设计保护了大量原有的森林和天然特色,并且结合了大量的生态特色和环境技术(如雨水集中排泄体系和合成有机肥料设施)。(www.xing528.com)

在欧洲城市中,公共交通的规划和执行上有着大量显著的特色。公共交通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扩展公共福利是一个必要的公共服务基础。限制汽车尽力使城市“无车化”,建设自行车畅通城市,倡导自行车文化。如在德国的明斯特,环绕城市周围的自行车高速路改善了自行车交通。

欧洲城市注重建设绿色、有机城市。在高密度的欧洲城市中存在着那么多自然成分也许会令人吃惊。如柏林与海德堡,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多样化的动植物。在许多废弃的场所,出现了杂合的动植物群落与独特的群落环境。在建筑物之间、在室内、在庭院空间及屋顶都出现了自然的元素。

理查德·罗杰斯在他的《小小地球上的城市》(Cities for a small Planet)一书中,认为我们城市中现有的直线形的排污和资源使用方法需要替换为一个强调循环的系统。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一个生态循环平衡,迈向闭环的城市。斯德哥尔摩开发了一项综合的生态循环平衡战略,一个活动的废物可以变成其他进程的原料。如它的“从餐桌到土壤”的项目:特定餐馆和食堂厨房的有机废物被收集,经过一个沼气池来制造沼气(肥料)。同时注重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城市周边的绿地有三重功能:有利于居民的生活福利,有利于城镇的健康和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

欧洲城市使用可再生能源,依靠太阳能资源。在德国、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太阳能使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通常将太阳能技术结合进新的建设与改造项目中。最有名的是弗赖堡、柏林及萨尔布吕肯。它们自称为“日光城”。欧洲在开发低耗能住宅,以及将节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进大规模住宅开发中一直是领导者。欧洲注重从自然出发设计建筑物与社区。尤其是在荷兰、丹麦与德国,生态或绿色社区与建筑方面有着广泛的经验。欧洲城市还有许多有前途的工业共生关系范例——一个生产上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另一个或多个其他公司的生产原材料。卡伦堡(丹麦)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广、被研究最多的工业生态共生关系的例子。

当然,欧洲城市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总体上说,欧洲城市在保护文化遗产,践行绿色城市主义,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领先地位,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