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著名的科创中心案例: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世界著名的科创中心案例: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不仅是德国的主要金融城市,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高科技中心城市。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科研中心。它是世界各国进行学术交流、学者见习的国际活动中心之一。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科技园是俄目前最大的科技产业园。新西伯利亚科技园是唯一由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命令成立的科学技术园区。科技园总经理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学院院士担任。

世界著名的科创中心案例: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

(一)美国硅谷的崛起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的南部,最早以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而闻名,是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最早的产业核心,并在今天成为世界科技企业聚集地的代名词,在人类科技发展历史上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虽然历经多次低谷与经济衰退,但每次都能凭借着技术革新重获繁荣,并持续引领了半导体、个人电脑、互联网及绿色科技等革命性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交替呈现,是全球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最为重要创新源地,在以技术研发与产业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方面堪称全球典范。[25]

硅谷的起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所孕育出的鼎盛的研究与创新风气。作为硅谷的知识生产中心,研究型大学持续不断地向硅谷输送着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许多日后被硅谷高科技企业广泛运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技术发明,如喷墨印刷术、光盘记录仪、鼠标输入器和计算机用户界面等皆诞生于斯坦福研究院。同时,斯坦福大学还成功探索出一条技术研发成果的商业转化之路。

硅谷技术创新所创造出的广阔市场与巨额收益吸引外来风险资本的进入,并推动本地风险投资公司的兴起与壮大。风险资本在孵化创业公司,为研发活动提供金融支持方面起了关键作用,而创业公司的成功也为风险资本带来更多的机会。天使投资的出现代表了社会对于原创性与前瞻性技术研发成果价值的高度认可,这引发了硅谷的科技创业风潮。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在硅谷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之成为硅谷研发与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二)森林掩映下的日本筑波科学

日本政府于1963年决定在距离东京市中心北部约60公里处的筑波建设一座国际级科学城,这就是筑波科学城。截至2015年,筑波科学城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不到23万人,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建筑物理科学、生物、农业环境、安全等,培养出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筑波集聚约300家企业,设立研究所、学术教育机构、高新企业的数量超过了200家,是首都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日本有关法律建设的主要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城市,是日本最大的科研集群地。

1996年日本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规划》,将筑波科学城定位为信息、研究、交流的核心,并致力于筑波科学城的转型与再发展。2001年国家级研究机构均转型为独立的管理机构,健全了机构的创新机制,消除了国有科研机构的制度惰性。在新的管理制度与科技政策的支持下,科研机构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并积极研发先进技术,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筑波科学城从建设之初,就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由筑波町、大穗町、丰里町、谷田部町、樱村町和茎崎町6村町组成。目前,人均绿地水平达59.58hm2,城市森林可划分为:山地天然林、平地人工林、研究和教育机构敷地林、公园片林和廊道林,可以说筑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三)德国的慕尼黑科学园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巴伐利亚州的州府和最大城市。它不仅是德国的主要金融城市,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高科技中心城市。现拥有百家电子工业公司,其中闻名于世的西门子公司就设在这里,仅西门子公司一家所生产的电子表集成电路产品就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投资成立。园区面积当时为2平方千米,由于符合支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形势,受到企业界普遍欢迎。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作为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在这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如慕尼黑生态科技园(1.4平方千米)、绿色食品科技园(1.4平方千米)、信息产业科技园以及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

(四)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

名闻遐迩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坐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新西伯利亚市郊一片莽莽的林海之中。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通称,始建于1957年,目前拥有30个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在内的综合科研实体。修建科学城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是保持自然风貌,正因为如此,科学城才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近50年来,它在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科研中心。它是世界各国进行学术交流、学者见习的国际活动中心之一。位于俄罗斯中部的新西伯利亚市,是继莫斯科圣彼得堡之后俄人口数量第三多的城市。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建立,这里逐渐成为全俄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科技园是俄目前最大的科技产业园。2005年1月,俄总统普京访问新西伯利亚时,确定在科学城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目前设有信息技术、仪器制造、生物技术与医学、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等4个企业孵化器。利用孵化器提供的集群优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研发新产品所需的配套服务,大大缩短了从提出设计构想到制作出原型样机的时间。新西伯利亚科技园是唯一由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命令成立的科学技术园区。科技园总经理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学院院士担任。园区主要承担着帮助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科学家创办企业,为他们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扩大国际合作范围,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信息技术企业孵化器则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极为优厚的条件。专家委员会负责评估初创项目的潜力,通过评估的初创公司可以获得园区提供的资金、办公场所、技术设备等保障,每月仅需向园区支付1000卢布(约合120元人民币)的租金。

新西伯利亚医学科技园是俄第一个专门定位于医疗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园区,通过整合科研、生产、投资、教学和临床资源,有效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是新西伯利亚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新西伯利亚市是该州首府。近年来,得益于新技术的使用和科学管理,该州的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位于新西伯利亚州奥尔登斯基区的伊尔缅育种场成立于1958年,目前,其奶制品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育种场负责人布加科夫介绍,通过持续20年的育种工作,农场培育出了自己的黑白花奶牛品种,产奶量逐年提高。日常管理方面,牛舍的通风、喷淋、排水及奶牛的清洗实现全自动化,挤奶由机器人完成。2016年,该场平均每头奶牛产奶11412公斤,仅次于以色列,位居世界第二位。

除日常科研工作外,新西伯利亚市的主要科技园区和科研机构定期举办参观、公开课、竞赛等社会公益活动,吸引各年龄段人群广泛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位于科学城科技园的Zoomer青少年创新创造中心,为热衷参与科技创新的青少年提供必需的场地及3D打印机、机床等设备,帮助他们将创意变为现实。依托园区丰富的专家资源,中心定期举办课程,安排专家同青少年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优化创意设计,迅速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是一个多点分布的大规模综合性科学研究系统中心。分院包括设在新西伯利亚市、伊尔库茨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托木斯克市、乌兰乌德市和雅库茨克市的各个科学中心,还包括设在其他城市的一些研究所、研究室。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亦称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是西伯利亚分院下属几个中心中最大的一个,也是西伯利亚分院总部所在地。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也是科学家们公认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此间经常举办全国的、国际的大型学术会议

新西伯利亚科学院的顾问阿历山大说,中俄两国的科学技术交流非常频繁,各类科学合作也很多,现在,每年有500多中国学者到新西伯利亚科学院访问,同时俄方也有300多人每年到中国交流。目前,中俄已经打算在中国的长春、大连、上海等地建立科学技术园区,其中,长春的技术园区已经建立,中俄双方的合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五)印度硅谷:班加罗尔(www.xing528.com)

班加罗尔(Bengaluru,2006年英文名称由Bangalore改为现名)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约520万人。班加罗尔海拔922米,由一城堡发展成印度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班加罗尔的电子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也由此成为“印度的硅谷”。在印度“硅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

自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以来,印度软件科技中心、国家太空研究机构等科研机构就落户班加罗尔,使其成为印度有名的电子工业中心。印度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制定了重点开发IT产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批准成立3个软件科技园区(Soft Technology Park,STP),包括班加罗尔、布巴内斯凡尔(Bhubaneswar)和浦那(Pona),被誉为印度的“IT金三角”。1992年班加罗尔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个设有卫星地面站的城市,其任务是通过专门的卫星通信渠道,为软件出口提供高速信息交流服务。2004年,班加罗尔出口额即增至42亿美元。班加罗尔软件园吸引了海内外1000多家软件企业,其中包括400多家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100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以及65家世界500强企业,如英国航空航天公司、IBM公司、摩根公司、摩托罗拉公司、Novel、思科等。荟萃了约28万软件工程师。此外,班加罗尔周围建立了印度著名的理工大学、班加罗尔大学、农业科学大学、航空学院等10所综合大学和70家技术学院,每年培养1.8万余名计算机网络工程师。[26]

近年来,虽然班加罗尔仍然是印度的硅谷,但是其他城市比如晨奈和浦那已经迎头赶了上来。印度南部的晨奈市俨然已经成为印度的SaaS(服务型软件)行业中心,这里聚集了大量财力雄厚的初创公司,比如Zoho和Freshdesk等。印度西部的浦那市也逐渐成为班加罗尔的一个强大竞争对手。微软在印度设立了三个数据中心,其中有一个就设在浦那市。浦那市有不少优势,比如IT人才资源丰富、房地产价格便宜、投资环境优越等。有些人认为它可能很快就能全面超越班加罗尔。

(六)创新之都——波士顿

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地区的最大城市。该市的总面积为232.1km2;其中陆地面积为125.4km2,水域面积为106.7km2(占46.0%)。波士顿的海拔高度,以洛根国际机场为标准,是5.8米。波士顿的最高点是贝勒维尔山,海拔101米。与波士顿毗邻的城镇有温索普、里维尔、切尔西、艾弗瑞、萨默维尔、剑桥、水城、牛顿布鲁克兰、尼达姆、戴得汉姆、坎顿、米尔顿和昆西,通常都被认为是大波士顿的一部分。

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波士顿的大学是影响该市和整个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是主要的雇主,而且将高技术产业吸引到该市及附近地区,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公司,以及生物工程公司(如千禧年医药)。波士顿每年从国家健康协会得到的资金是所有美国城市中最多的。其他重要产业有金融业(特别是共同基金)和保险业。以波士顿为基地的富达投资(Fidelity)在20世纪80年代帮助普及共同基金,使得波士顿成为美国的顶级金融城市之一。该市还拥有主要银行的地区总部,如美洲银行和王者银行(Sovereign),是风险资本的中心。波士顿还是一个印刷与出版业中心。教科书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出版社的总部设在市内。该市拥有4个主要的会议中心:海恩斯会议中心在后湾,贝赛德博览中心在多尔切斯特,波士顿世界贸易中心和波士顿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南波士顿的濒水地区。由于它拥有州首府和联邦政府地区中心的地位,法律与政府是该市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成分。

波士顿港是美国东海岸的主要海港之一,也是西半球最古老的仍然活跃的商港和渔港之一。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是因为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超过25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在市区内,东北大学是一所大型的私立大学,在芬威区有一座校园。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位于查尔斯河畔的联邦大道。惠洛克学院、西蒙斯学院、马萨诸塞药学院和温沃斯理工学院组成了芬威大学群,毗邻东北大学。哈佛大学(Harvard)、麻省理工学院(Mit)、塔夫茨大学(Tufts)、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这五所私立顶级名校实行精英教育,教育质量优良,常年在美国大学US NEWS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这五所综合性大学被称为“波士顿五大名校”。

据科特勒咨询集团(KMG)研究,世界深科技的分布是环大西洋和环太平洋展开的。32%的全球化合物半导体的科技专利和创业公司汇集在美国太平洋地区,而美国西海岸已经是世界级的基因测序(gene sequencing)和合成生物学产业的集群,有接近一半的全球相关专利和顶级人才汇聚于此。在泛大西洋沿岸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波士顿地区,全球人工智能的专利和数学顶级人才中有超过40%的人才聚集于此,其中法国的数学计算和英国的无人驾驶车底层技术、后量子时代的“格密码”技术更是领先全球。关于医疗技术,从大西洋沿岸到德国的黑森林地区,欧洲的七大“医谷”涵盖了2016年全球医疗技术和器械专利申报的55%,深科技和深科技人才高度集群化。但是深科技的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却是分离的,这是全球流动性增加和全球化分工的必然结果,例如在无线充电产业、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新能源车产业、显示产业,一些美国原创的深度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却发生在中国。整个大屏幕显示产业的制造技术和终端用户已经几乎被亚洲的企业垄断。从知识创造端到需求实现端,深科技创新链条一直在演变的过程中,需求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国需求日趋高端化。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以深圳、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城市对技术产品的需求逐步进化到足以拉动人工智能、基因测序、新能源等新一轮通用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创新。中国对新型技术产品需求的高级化和多元化正在成为国际化科技创新的“力量中心”。

(七)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特拉维夫

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位于以色列东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102km2,人口150多万,是以色列的经济、商业、金融、文化生活中心,被誉为世界十大高新城之一。特拉维夫市在1909年建立,是在一片荒漠中建立起来的城市。特拉维夫建立了5个工业园区,吸引大量世界知名企业争相入驻,有750多家“种子阶段”创新公司,新创公司的密集程度,堪称世界之最。还有大批创业公司孵化器、加速器、科技研发中心。大量风险投资也不断入驻到该城市,也是该市一大特色。特拉维夫作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被誉为全球人均创业率最高的城市,每1km2就有19家创业公司,每431人中,就有1人在创业。城市发展还注重以大学为依托,特拉维夫大学、巴伊兰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魏兹曼科学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研究所,还有农业科学院、希伯来大学农学院也坐落于此,通过让大学与世界著名公司合作,极大地吸引了外资。[27]

特拉维夫的白城可谓大名鼎鼎。白城是特拉维夫城中心一系列包豪斯美学风格普通民宅的总称。与哥特式、洛可可等流派相比,包豪斯的建筑特点是简朴实用,不喜繁复装饰,讲求建筑功能和经济效益。1948年以色列建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涌入,住房一时成为政府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当年的包豪斯美学马上有了用武之地。在特拉维夫的中心城区,很快就建起了大批风格统一的住宅群。这些住宅大多楼层不高,外观多为白色(以色列人因此喜欢称特拉维夫为“白城”),阳台宽大、窗户窄小,十分适宜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环境,既强调美观,又追求实用,充满了以色列人因地制宜的智慧。2003年,仅有70多年历史的白城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遗产之一。

虽然总是面临着战争,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却从未停滞不前。这个“创业”的国度中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50倍的经济增长。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值在黎巴嫩战争结束时比战争第一天还高,2009年为时3周的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也丝毫未影响到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

2012年,在《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特拉维夫与纽约、伦敦、香港一起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城市。2010年,特拉维夫确定了自己的全球城市名片——创新创业之城,此后特拉维夫在原本已有的创新土壤之上,向着“世界级创新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持续推进其创新民主化进程。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新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理空间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有市民的参与。2014年特拉维夫市开展了“破解创新密码”的城市建设研讨会。特拉维夫市政府还开展了一场名为“数字特拉维夫”的数字革命。比如,为了使整个城市的互动联通起来,特拉维夫市从2013年起逐渐建造起了辐射全市的免费Wi-Fi工程。

在国际合作方面,特拉维夫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全世界几百甚至几千个代表团的访问。例如全球最大的科技博览会在以色列,这些博览会为初创企业家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更多的宣传机会。还有像2020地平线项目,跟这样的国际项目接轨,让以色列国内的创新公司不仅可以在研发方面做得很好,还可以跟其他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合作,包括北京、四川。

在政府创新管理方面,1990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创新管理署来鼓励当地的双创事业。创新管理署有以下几个职能:一是鼓励在种子阶段的初创企业发展;二是帮助比较成熟的公司进行研发;三是在企业以及产业之间进行技术转移,为企业营造一个学习、合作的环境。政府非常重视产学研之间的结合,以及学界和产业的合作。

(八)金融支持“科创中心”

美国硅谷是全球科创中心的典范,良好的科创环境和成熟的风投机制成为世界各地学习的榜样,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政府主导的日本筑波也成为很多城市效仿的对象。这些全球科创中心的成功离不开金融支持。一是源于政府资金的引导。二是具有发达的风险投资。三是拥有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比如,硅谷的成功离不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支持,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发展也与以色列本土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市场息息相关,而台湾新竹科技园的异军突起也是主要因为台湾地区四个层次的证券服务体系。

(九)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数量达到6956.93万人,区域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一些瓶颈,如基础研究实力总体偏弱、要素跨境流动限制较多、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较低、科技软环境联通不畅等。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科技金融是实现创新的中坚力量,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创新的基础,高水平院校是推动创新的动力源泉。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核心支撑,融合发展为基石,加强湾区文化商业交流,以更大的胸怀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政府应当扶持科技金融公司及相关机构的设立,吸引国内外的资本流入湾区,推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投资汇集。明确重点领域,强化基础研究,推动资源共享,构建官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开放式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截至2019年5月,已有8个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汕头、珠海)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