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要合理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的城市治理,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必须让新技术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迫切需要找出一条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综合解决之道。
(一)新型政府的内涵
新型政府是一种整体政府、智慧政府、互联政府、开放政府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型政府。其中整体政府是一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协调来实现预期行政效果的政府改革模式,着眼于政府部门间、政府间的整体性运作,主张行政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改变“行政碎片化”造成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监管漏洞”的局面。
“行政碎片化”和“政务信息碎片化”是制约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构建整体政府必须依靠“制度+技术”。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使整体政府有法可依。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推行“互联网+政务”,使整体政府真正落地。对行政相对人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原理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强化行政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依托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梳理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建立企业数据库,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某个企业的所有相关信息串起来,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Enterprise Life-Cycle Management,ELM)和全生命周期服务(Enterprise Life-Cycle Service,ELS)。依托人口基础信息库,梳理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数据库,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某个个人的所有相关信息串起来,实现个人全生命周期管理(Citizen Life-Cycle Management,CLM)和全生命周期服务(Citizen life-Cycle Service,CLS)。
(二)政府从市场监管走向市场治理(www.xing528.com)
现代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政府部门不能大包大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须联合消费者、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管理和治理的区别在于:管理主体是一元的,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市场管理的主体是市场监管部门,而市场治理的主体除了市场监管部门,还包括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等。管理是垂直的,治理是扁平化的。管理是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政府对市场主体发号施令,而治理是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公共事务。管理是制度化的,治理是法治化的。管理是某个政府部门自己制定规章制度,发布红头文件,有一定的随意性。治理则体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治理模式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治理认为,金字塔式的城市统治机器,作为一种少数人强加于城市秩序的人造干预,不仅不能保障城市的秩序,还是城市混乱无序和公共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因此,有必要变强力型统治为柔性善治,即在城市社区这一新型互动空间网络内,利益相关者减少甚至去除对外部权力强制性干预的依赖,而是以自我管理方式,通过对话和民主议事原则,消除分歧,取得基本共识,采取合作行为。柔性善治还意味着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和陶冶人。唯有此,城市才能真正成为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人类也才能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逐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21]城市善治对文化多样性采取高度包容的态度,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文化与文化的对话。善治之于个人的意义则在于将人从对规则的机械服从之中解放出来,使人在城市多元文化的生动环境中,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从而实现个人的真正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