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大都市圈:纽约、五大湖、巴黎、伦敦、东京、长江三角洲

六大都市圈:纽约、五大湖、巴黎、伦敦、东京、长江三角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戈特曼给出世界六大都市圈即: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积极推进都市圈内地理信息高精度数据全域覆盖和交换共享,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完善的轨道交通体系,东京都市圈将整个城市群串联起来。城市组成城市群、都市圈代表着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六大都市圈:纽约、五大湖、巴黎、伦敦、东京、长江三角洲

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千米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而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一般是由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戈特曼给出世界六大都市圈即: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纽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共40个。该都市圈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制造业占美国的30%以上。圈内的主要城市均将信息化发展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和数据开放等方面,着力在实现网络普及和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水平。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成员政府之间通过服务合同的方式进行协调管理,建立区域信息网络协调机制,组成了一个大型化、专业化、协作化的现代化经济运作的有机综合体。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千米,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这里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2/3,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分布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出版、信息、教育和研究开发机构。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00万。采用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以及科教文卫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一体化协调。

伦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人口3650万。采用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直接运用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促进圈内城市群全局和长远发展战略的一体化协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7240万。积极推进都市圈内地理信息高精度数据全域覆盖和交换共享,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www.xing528.com)

与经济聚集相伴的是人口,也呈现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围绕核心城市,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在进行着极强的功能依存和社会经济文化联系。应该说,都市的兴起和成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以东京都市圈为例,注重中心城市的辐射,采取“环状多极”的发展结构,包括东京、横滨、川崎、横须贺、千叶、埼玉、筑波等城市。东京作为核心增长极,以第三产业为主,是全国金融、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中间环状地带主要是第二产业;外圈层则主要是第一产业。依靠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通过建设1个中心区、7个副都心、多座卫星城,各个圈层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的高度一体化经济区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圈之一——东京都市圈,东京的城市功能也相应得到有效疏解

东京都市圈内各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从而使城市群具有区域综合职能和产业协作优势,形成每个城市特色鲜明,却又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市场、产业和服务等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率

利用完善的轨道交通体系,东京都市圈将整个城市群串联起来。东京都市圈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以轨道交通连接整个城市群的方向,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将城市群各个城市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轨道交通成了人们每天出行必须依赖的交通工具。东京都市圈除了东京两家地铁公司拥有的400多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之外,还有不同轨道交通公司经营的数百公里的路面有轨电车,是世界上公交线路最密集的城市群之一。[18]

都市圈的工业化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原有生态环境系统带来巨大冲击,以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为例,20世纪初,城市不断扩张、废水大量排放、森林砍伐殆尽、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土壤严重侵蚀,导致五大湖的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被大批捕杀,导致许多物种灭绝。为了有针对性地保护五大湖的水环境,1972年,美加两国政府签署了《大湖水质协议》(The Great Lakes Water Quality Agreement)。1985年,美加两国签署《五大湖宪章》(Great Lakes Charter)。在签署环境合作条约的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协调监督机构,共同推动湖区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国际航道委员会、国际联合委员会、大湖渔业委员会等。城市群环境污染实质上是一个结构型污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中心城市着力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合作,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如各级政府、流域管理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等。

怀特海说:“有无数的包容互相重叠、互相再分、互相补充。”[19]每个城市圈互相包容、互相协调,在世界经济海洋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协调组织模式趋于高效,城镇布局趋于紧凑,交通联系趋于便捷。城市群形成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其布局优化则有着持续更新的区域规划引导,区域空间战略具有明确的法定地位。城市组成城市群、都市圈代表着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