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之城市:探索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的生态城市美学

生命之城市:探索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的生态城市美学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城市美学是城市从古典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历史性的学术命题,也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是从古典美学经现代性向后现代美学深入认识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涵盖了城市的功能之美、技术之美、社会之美,还包括了城市生态之美的诸多方面,并呈现出以生态美为主导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美学所追求的是一种中和平正、从容睿智的审美哲学,是一种把宇宙、地球、自然、人平等

生命之城市:探索基于怀特海有机宇宙论的生态城市美学

生态城市美学是城市从古典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历史性的学术命题,也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是从古典美学经现代性向后现代美学深入认识的重要体现。考察西方城市美学发展的历程,透过纷繁的城市表象,可以看到在任何城市规划思想和艺术追求的背后,都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的历史画卷——政治制度、经济情况、自然条件、宗教文化、民族性格以及社会习俗等等。大体而言,西方城市美学的发展是由感性向科学理性不断进化的过程,它经历了由远古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直到近代、现代城市美学思想的演变,出现了以图腾美学、古典美学、机器美学、人文美学、生态美学为显著标志的阶段性变化。[40]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古希腊城邦产生之前,是图腾美学与生态自发时期,城市的“生态美”主要表现为对无法把握的大自然的顶礼膜拜;从古希腊城邦产生到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生态美”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思潮兴起,伴随着科学理性无限膨胀的是机器美学与生态的沉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人文美学与生态觉醒时期。

从美学的角度看,20世纪以来现代性科学的发展不但不能促进人类审美活动的进步,反而对人类现实的审美资源构成了日益严重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使原本富有诗意的世界变得丑陋不堪。正如怀特海所说:当西方世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当对新的物质世界的审美性质进行最精微的、最迫切的研究必不可少时,认为这类观念没有考虑价值的说法达到了最高峰。在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中,艺术被当作一种儿戏对待。19世纪中叶,在伦敦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一个显著实例。泰晤士河湾曲折地通过城区,其优美绝伦的美被查令十字铁路大桥肆意地损毁了。人们建造这座大桥时,根本没有考虑审美价值。[41]怀特海认为世界的最深层的本质是审美的,世界作为有机整体具有本来的审美性质,要求哲学家有一种对世界的复杂性、模糊性和神秘性的执着的尊重。在他看来,“美是一个经验事态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适应”。[42]以现实实有作为最终的实在事物,“现实实有是经验之滴”[43],这种“经验”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经验,是以宇宙中所有的存在作为审美主体而言的经验,从而在本体论的角度规定了过程之美的存在性特征。现实实有自我生成的过程是向美而生的创造性进展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过去对现在、现在对将来提供着审美秩序性规定,是动态的过程之美。怀特海强调人与自然都是由现实实有所构成,人与自然在本体论意义上是平等的,万物齐一,都具有向美而生的创造本性。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及美学思想的形成正处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时代。怀特海的过程美学思想,在现代人精神迷茫、信仰危机、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意识中寻求本体论意义之上扎根于“有机土壤”里的审美关怀。

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实例中可以看出,优秀的城市无一不是人类对美的自主追求的结果,其城市布局、建筑风格、景观环境、人文氛围等无不渗透着人们对城市美的理解与体悟,并以美的价值为最高取向,以美的形式为最终表达。它不仅涵盖了城市的功能之美、技术之美、社会之美,还包括了城市生态之美的诸多方面,并呈现出以生态美为主导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产生之前,城市美学的主要展现在于古典主义的城市设计手法,从古罗马的城市广场到文艺复兴的市民街道,从巴洛克的城市风格到后来的城市美化运动,人们一直在追求以形式美为目标的城市风貌,由此建立了关于城市与建筑美学的一系列法则。

吴良镛先生指出,“城市的美学与艺术,不仅着眼于单栋建筑和建筑群的组合,还要着眼于建筑物与自然的结合,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人”[44]。城市美学不是一种相对孤立、自在的存在,它必然依存于城市与人、自然的现实关系当中,并在人的理解、感受、经验中呈现。对城市美学的理解因此应当超越视觉感受的范围,在对生存价值的追寻当中,最终表现为“形而上的关怀”。由于“生态学能科学地探索自然美中的各种关系,生态学可称为关于地球之美的科学”,生态城市美学观念作为当代城市美学观念发展的主导趋势,已经上升为一个全面整体的城市审美观照,从人、城市、自然三个方面艺术地再现了在生态学原则基础上建立的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环境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并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美学表达。生态美学是研究人——自然系统或地球生态系统美的学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并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生态美是“充沛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式”,它以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透露出旺盛的生命气息与和谐。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大美。对于生态美的体验,要求人们亲身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及和谐的情境中去,与生命整体、生态过程亲密地融合,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以美学的角度观之,城市正是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它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中介”——而将“中介”误认为“终端”或金字塔顶,则导致了城市建设中“人类中心主义”的滥觞。在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中介论”。海德格尔曾对建筑的聚集意义做过如下论述:“单体房屋、村落和城镇都是建筑作品,它们在其内部和周围聚集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建筑物使人们接近了作为居住环境的大地,与此同时又将相邻的房屋置于广阔的天空之下。”[45]这是从哲学高度出发,对聚居、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宏观概括。城市是人与自然展开对话、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人和自然环境乃至整个宇宙平衡与和谐的重要媒介。只有当人类从机械主义宇宙观向生态主义宇宙观转变,从人类中心论向生物共存共生思想转变之后,人类才能真正意识到人在自然当中的位置,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从而在充分体现自然的权利、生物的权利和人的权利的前提下,重构一套有关人类和宇宙自然的秩序图,也只有在这种秩序图中,城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态智慧的光辉。

生态城市美学所追求的是一种中和平正、从容睿智的审美哲学,是一种把宇宙、地球、自然、人平等对待的美学。它使人清醒地认识到,城市设计只有融合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地方性与全球性这样一些曾经对立的美学范畴,才既是个人的,又是群体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人类的,又是自然的。生态城市美学观念认为,生态城市的美在外在展现的同时,也必然向人的内在情感生成;自然通过生态城市艺术追求而“向人生成”,人则透过理解性情感而“向自然生成”,因此,在生态城市艺术追求与人的理解性情感合一的同时,是人类通过城市美感体验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是建构生态城市美学观念的终极指向,呈现最高层次的和谐之美。生态城市美学将城市文明与自然彻底地融合起来,是人类审美文化的继承与拓展。西特曾指出:那些有着良好愿望和足够热情及信仰的人们应该相信,我们自己的时代能够创造出美且有价值的作品。[46]通过提高民众的审美修养和生态理念,相信我们这个时代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和价值。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而且现今也只能生活在这一个地球上。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全是相连的,高空更是浑然一体,任何一个地方的生态状况都影响到全球。没有孤立的生态,只有全球的生态。生态无国界,这是生态城市审美应有的情怀。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所言:“美可以拯救人类。”城市美是以人的自由的理想实现为前提的,它表现为合规律与合目的、必然与自由的内在超越。它不是以悲天悯人的救世主身份俯瞰甚至鄙视人,而是深切关注着人,深切关注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它无声无息地渗入城市的每个角落,与随手可得的感性快乐密不可分,直指人生的最高境界——超知识、超道德的审美本体境界,从而从知识(真)、道德(善)走向审美(美)。康德说:“美是对无限的眺望。”城市美学在经历了20世纪的百年沧桑,在独立性与开放性同时并存的复杂状况当中,已经走出意识形态、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的遮蔽,转向对生态文明的不尽探求。城市美学本身也已从“抽象美”的理性推论,经“人文美”的感性释放,进入“生态美”的平衡调适和澄明旷达之中,新的美学将倾听心灵深处的诗意呼唤,眺望天地之交的璀璨极光,致力于城市本体的当代重建。

[1]程石泉,俞懿娴,编.中西哲学合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3]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3.

[6]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28.

[7]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黄振威,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怀特海.科学与哲学论文集[M].王启超,徐治立,等,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7.

[9]张淑平,周伟奇,刘俊华,杨锋.城市的起源与发展[J].标准生活,2013(3):10-13.

[10]种涛.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当代启示[D].南宁:广西大学,2018.

[1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69.

[1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71.

[13]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J].中国名城,2014(11):9-11.

[1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66-476.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0]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M].李菁,等,译.杭州:浙江出版集团,2016.(www.xing528.com)

[21]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M].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2]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1-52.

[23]卡米诺·西特.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M].仲德昆,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4]卡米诺·西特.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M].仲德昆,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5]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6]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7.

[27]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杨至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8]邓頔.谈勒·柯布西耶与伊利尔·沙里宁的城市设计思想[J].山西建筑,2018(11):28-29.

[29]陈瑾羲.20世纪西方城市设计理论的批判性发展回顾[J].建筑创作2015(10):218-222.

[30]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30.

[3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47.

[32]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36.

[33]RUDOLPH P.Writings on Architecture Paul Rudolph[M].New Haven: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2008:15.

[34]刘姝含.保罗·鲁道夫的城市建筑思想——对现代主义的发展[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35]黑川纪章.城市革命——从公有到共有[M].徐苏宁,吕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6]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8-57.

[37][美]道格拉斯·法尔.可持续城市化——城市设计结合自然[M].黄靖,徐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4.

[38]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

[39]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系列培训教材编委会.城市与自然生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53.

[40]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41]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黄振威,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78.

[43]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8.

[44]吴良镛,城市美的创造[J].建筑师,1987(27):2.

[45]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6.

[46]卡米诺·西特.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M].仲德昆,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