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目标单一、利益局部、效益短缺的“灰色基础设施”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大地碎片化,水质大面积污染、洪涝和缺水问题并发、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俞孔坚于2005年出版《“反规划”途径》一书,在书中他首先从哲学和土地伦理的高度,把自己提出的“反规划”途径和生态基础设施方法论隐喻为一个“寻找土地之神”的旅程,是再造秀美山川的必由之路。“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而是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不过分依赖于城市化和人口预测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依据,而是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前提,进行城市空间的布局。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必须将“图—底”关系颠倒过来,先做一个底,即大地生命的健康而安全的格局,然后,再在此底上作图,即一个与大地的过程和格局相适应的城市。在区域和城市的尺度上来保全大地母亲的安全和健康,以便为城市和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让城市有完善的结构、和谐的功能,特别是应有一个安全健康和宜人的公共空间体系,实现真正宜居的城市;通过对自然与人文过程的认识,从人地关系入手,来理解和重建城市的特色。[38]他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具有高容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如高速干道、水电管网等,而更重要的,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依赖于一个大地生命系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个生命系统能经久不息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免费的生态服务,如新鲜空气、干净的水和食物、安全和健康保障、艺术灵感、生理与心理的再生等。要有一张“反规划”的蓝图。
俞孔坚认为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和策略包括:
(1)通过生态优先的规划方法,重建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格局,维护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游憩安全格局、视觉安全格局。
(2)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做到强健骨骼,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通经活络,修复城市生态网络;养肾健脾,修复城乡坑塘湿地;构建肌肤葱郁的绿色生态基质;从容气度,营造乡土生境、丰产景观;留住乡愁,建立文化遗产廊道。(www.xing528.com)
(3)通过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城市中的自然能生产干净的空气、水和食物,调节城市内涝和降解污染,缓解热岛和雾霾,承载多样化的生物,同时能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休憩和审美启智的机会。
(4)通过倡导循环经济,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维护碧水蓝天、鱼翔浅底的自然环境。[39]
俞孔坚及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项目,遵循一些原则如保护优先,最少干预;自然为友,韧性适应;变灰为绿,去硬还生;返生修复,自然做功;天无废物,循环闭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