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罗·鲁道夫的未来城市:生命之城市

保罗·鲁道夫的未来城市:生命之城市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认为城市建筑应该相互关联、相互连接,新建建筑为未来建筑提供建议与指导,共同为城市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做出贡献。鲁道夫呼吁建筑师在单体设计时应重视城市整体性原则,为城市的整体性做贡献。鲁道夫提倡多功能混合建筑,他认为这能让城市循环流通起来,并且能有效地解决部分交通压力。

保罗·鲁道夫的未来城市:生命之城市

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认为城市建筑应该相互关联、相互连接,新建建筑为未来建筑提供建议与指导,共同为城市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做出贡献。鲁道夫同柯布西耶有着相似的野心与英雄主义,鲁道夫也想通过改变城市和建筑来解决社会问题、时代问题,实现世人的美好生活。现代主义带来了城市中独立的建筑,它们反映着高速发展的时代面貌,张扬着个性,却忽视了单体建筑是组成城市的一分子,各式各样的独立单体建筑使得城市杂乱无章,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空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面貌。鲁道夫呼吁建筑师在单体设计时应重视城市整体性原则,为城市的整体性做贡献。

鲁道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大量城市中的建筑群落和巨构建筑,试图通过这些建筑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他认为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拥有舒适的外部空间,拥有阳光、空气和绿色植物,是人性化的设计,能使人感到舒适与平等,解决社会矛盾。

汽车时代的到来,给城市和建筑带来不同的观赏速度与角度,使林荫大道、立体交通成为城市中的重要元素。同时,汽车所需的建筑和城市尺度与欧洲传统的人性化的广场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汽车使传统建筑和城市的解决方案无效。汽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尺度,因为现在我们必须从一个快速移动的车辆和步行中感受到我们的环境。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33]他向往公路与建筑结合、公路融于城市的景象。鲁道夫提倡多功能混合建筑,他认为这能让城市循环流通起来,并且能有效地解决部分交通压力。因此,他将这个城市巨构建筑设计为一个多功能混合与交通运输系统结合的建筑综筑群。在曼哈顿下城高速公路规划中,鲁道夫绘制的那个线性的、充满韵律变化的巨构建筑群主要由两类建筑形式组成,一是“A字形”的相对较矮的建筑;二是位于线性巨构建筑群交汇处和城市入口处的高塔建筑,它们是城市中重要的节点和视线焦点,扮演着城市中的焦点建筑角色,是巨构建筑群的“山峰”。结合鲁道夫对高速城市化、交通拥堵压力等时代问题的思考,这些城市巨构建筑是他的城市建筑思想在更大范围的综合思考实践。(www.xing528.com)

在鲁道夫的城市乌托邦的构想中,他拒绝国际式风格建筑,拒绝千城一面的城市街区景观,提倡学习欧洲历史城市美丽有吸引力的,丰富多样的外部空间。他提倡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设计,这些人性化的空间涉及历史文化,不能把所有的东西拆除,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理感受与思考,新时代人们真正需求的不仅仅是功能,更是精神世界的富足。

鲁道夫的建筑表达自我、人性化的追求,在更大范围的城市规划上的交通功能混合、丰富的城市空间的方面,这些卓越的建筑及外部空间理念适应着当时的时代并预言着未来,是世界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鲁道夫的城市建筑思想对我们当代也有很大启发,从历史、视觉与情感的角度出发,思考建筑与城市,能避免形成千城一面、让人迷失的城市;建筑与外部空间立体设计手法能使城市中形成多层次、多性格的丰富城市空间,带来多样的心理变化与感受。[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