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美学家们说:“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是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对象化”;“美是和谐”;“美是生命创造的自由表达”。以生命特征的视角看待文明起源时期的城市古迹,看到的是文明之美、生命之美。人类历史不是静态的供我们翻阅的典籍,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交织出来的洪流,它裹挟着人的一切思考,认识、创造及完整的生活。文明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家园而存在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创造出文明的美感;在时间与空间的积淀中,文明的美感创造总能发挥着特殊的生存力量与思想力量。人类通过建筑城市构建自己的文明,在城市中展示文明生活的全部自由美感。事实上,在世界文明生活中,美是城市文明的最集中的记忆与体现。城市是文明的象征物,最早的文明都是通过城市来显示。[24]其次,它们在对抗中形成了文明的独特形式,又在相互交融中吸收了文明创造最内在的生命精神力量。从这些古城遗址我们看到的是文明交融、碰撞、创造、跃动的生命力量之美。正如怀特海所说:“生命的目的就是追求环境所允许的尽善尽美,非如此不足以理解生命。”[25]
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面对和适应自然的挑战,人们创造了城市,在城市里人们聚集财富和知识又进一步创造文明。文明的不断生长,需要从一次成功到一个新的挑战,从解决一个问题到面临另一个问题,必须有始终活跃在一系列动荡之中的“生命冲动”。文明的不断发展还需要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欧亚大陆的文明得以绵延至今得益于大陆相连,互相频繁交流、融合、竞争、挑战乃至学习。例如,埃及最早的阶梯式金字塔就显示出一种对苏美尔建筑有意识的借鉴,尽管埃及人使用的原料是石料而不是土坯,并且迅速地发展起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和艺术风格。或许,象形文字也反映出某些对苏美尔楔形文字书写方式的有意模仿,因为埃及书写文字几乎一出现就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书写体系,这同苏美尔楔形文字缓慢的演化历程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希腊古典文明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那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建筑、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思想是希腊人所独有的,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引人注目、意义重大。
在城市方面,罗马人的主要成就就是把城市文化连同它所带来的一切扩展到中欧和西欧。罗马人建立了许多城市,如不列颠的伦敦和科尔切斯特,高卢的奥顿和瓦依松,以及德意志的特里尔和科隆。这些城市还拥有使人身体舒适的公共澡堂、令人心情愉快的公共剧场,以及住宅区、公共市场和商店。这些城市不仅构成了帝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细胞,而且还构成了帝国文化的基本细胞。
华夏文明不仅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独特的。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26]虽然东周时期政治不稳定,但文化取得重大发展。在这个生机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典文明形成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希腊古典文明和印度古典文明也大约同时发展起来。
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这时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铁的发现及其日益广泛的使用。农人们能利用坚固、锋利的铁斧和铁犁,将农业由中东向东,经伊朗高原,推广到中欧;向西经地中海地区,推广到北欧。同样,新来印度的雅利安人也向东推进,砍伐恒河流域的森林;而中国的农人则将他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伟大的长江流域。[27]新的铁制工具也使人们能制造更大、性能更好的船舶,从而使航海的距离更远,贸易的规模更大,开拓的殖民地更多。除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外,还有环绕整个欧亚大陆的海上航线——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
玛雅文化孕育、兴起、发展于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与中美洲内的一些地方,它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玛雅人拥有发达的农业技术,留下了把沼泽地和水淹地改造成田的遗迹。在严重缺水的地区,玛雅人还建立了大规模的灌溉体系。有一条宽广的运河把城市南部和附近的一条大河相连。在城市中心北端,七条星罗棋布的小运河把水输送到各个水库。玛雅的金字塔是祭塔。它用磨平的巨大石头筑成,雄伟壮观。塔四周有阶梯,塔顶是祭神的庙坛,通往金字塔的阶梯上装饰有浮雕。但玛雅文明突然衰亡的原因至今仍是千古难解之谜。古代玛雅人在彩陶、壁画、雕刻、建筑、文字以及天文、历法、医学和数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曾经有过如此辉煌过去的玛雅文化,在公元10世纪初期突然神秘地衰落了。同样的,佩特拉古城、特奥蒂瓦坎、马丘比丘、蒂卡尔、吴哥王城也相继被遗弃荒郊野外,或许由于孤立封闭,缺乏交流融合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走向衰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定居的这些地方兴旺繁荣,并且从饥馑、战争、火灾和洪水中生存下来,兴衰枯荣,轮回交替,经常产生一种历史、建筑和环境价值的积累。城市越来越多的部分具有层层叠加的重要意义。[28]面对曾经无比璀璨的文明与遗迹,没有一个人会对于如此有魅力的世界无动于衷。历史对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是无可怀疑的,人们不仅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也是生活在历史记忆之中,古城遗址是古人在宗教、人类学和空间等方面的世界观在时空中的具象化,是人类记忆和历史中诸多永恒价值的源泉。保护这些城市遗址体现着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对祖先所创造的伟业的敬仰,对祖先所追求“真、善、美”的肯定。这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社会得以延续的十分重要的方面。[29]
美学家宗白华说:“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北平天坛及祈年殿是象征中国古代宇宙观最伟大的建筑)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势,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30]此语精辟地论述了生命的自由跃动创造了美的规律。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时代。自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7.51亿增加到2018年的42亿。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彰显城市之美,凸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时代要求我们学习借鉴古代璀璨的文明,吸收古代留下的遗址蕴含丰富的美的滋养,从而创造新的辉煌与美。
[1]怀特海.思维方式[M].刘放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4.
[3]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8.
[4]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城市化[M].顾朝林,汤培源,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
[5]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吴介祯,等,译.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3:48.
[6]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2.
[7]董延寿,史善刚.商都西亳城与迈锡尼城文明之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13(2):30-35.
[8]王以欣.迈锡尼——希腊英雄神话和史诗的摇篮[J].世界历史,1999(3):56-63.
[9]王元.殷墟布局规划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10]殷墟——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https://36.110.234.91.
[11]殷墟,https://174.37.154.236.(www.xing528.com)
[12]白英.神话中的古城雅典[J].神游,2017(3):46-51.
[13]解光云.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289-294.
[14]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M].王大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4.
[15]刘海峰.论帝国前期罗马城的建设及其特点[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6][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202.
[17]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J].考古与文物,1997(5):71-74.
[18]《柳宗元集》卷二六《馆释使壁记》.
[19]杨牧茏,孙丽云,王文静.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艺术及规划研究[J].河南科技,2015(10):67-69.
[20]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1]BREND D S.African Bibliophiles:Books and Libraries in Medieval Timbuktu[M].San Bernardino: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2004:1-12.
[22]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M].张亚光,熊金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
[23]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M].张亚光,熊金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0.
[24]李咏吟.论美是生命与文明自由跃动的力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3.
[25]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0.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4.
[28]安东尼·滕.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历史大都会的毁灭与重建[M].郝笑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2.
[29]林志宏.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9.
[3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