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廷巴克图:古老全球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廷巴克图:古老全球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廷巴克图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成为享誉世界的“全球城市”,不但对西非,还对地中海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阿拉伯商队的到来,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也传入了廷巴克图,并传播开来。随着日月的推移,这个名字演变成了“廷巴克图”。廷巴克图经济、文化、宗教的快速发展和繁荣离不开阿拉伯人的积极参与。这座古老的大清真寺1325年建于廷巴克图。

廷巴克图:古老全球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廷巴克图是西非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城市,也是马里、桑海帝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城,廷巴克图的地缘位置极其优越,位于西非尼日尔河北岸,南北方向分别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地中海世界相接壤,东西方向毗邻加奥和杰内两大城市,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跨撒哈拉商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尤其是西非内陆联络北非以及欧洲的一条主要通道,在此通道上兴起了一系列的著名城市,廷巴克图便是其中之一。跨撒哈拉商道是连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地中海世界的主要桥梁,它是公元8—16世纪末界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及西非国家之间的重要的贸易路线,跨撒哈拉贸易更是串联了撒哈拉南北,促进了西非和地中海世界的交流与互动。

在廷巴克图交易的有来自塔加扎盐矿的食盐、地中海世界的贸易产品、来自尼日尔河的稻米、黍米、黄金、奴隶、象牙,来自马里境内桑桑丁和杰内的柯拉果。廷巴克图通过东线还可以到达埃及,该路线具体为廷巴克图到加特,最终可以到达罗马的加德米斯,廷巴克图对外贸易的地理广度和宽度是无可比拟的。[20]

15世纪中期,廷巴克图成为西非乃至整个非洲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其“黄金岁月”为1493—1591年。廷巴克图的城市规模建立在其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以文化和技能为标准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结果是书籍图书馆成为知识、财富和能力的象征,故而有“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知识和文化来自廷巴克图”[21]之说。1549年阿斯基亚王朝达乌德皇帝即位,此人勤于学问,励精图治,廷巴克图的盛名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廷巴克图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成为享誉世界的“全球城市”,不但对西非,还对地中海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阿拉伯商队的到来,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也传入了廷巴克图,并传播开来。马里、塞内加尔、几内亚、上沃尔特、加纳北部、尼日尔以及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等国率先在西非竖起了伊斯兰的旗帜。当地的非洲居民也吸收、掌握了大量的阿拉伯语词汇,城中供人们观赏的“亭—布克图”水井,就是一例。“亭”在阿拉伯语中是土地的意思,“布克图”是人名,即“布克图之地”。随着日月的推移,这个名字演变成了“廷巴克图”。廷巴克图经济、文化、宗教的快速发展和繁荣离不开阿拉伯人的积极参与。阿拉伯帝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令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有着十分发达的中介贸易。阿拉伯商人利用这种优势,使廷巴克图同外界建立了联系,带去了优秀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廷巴克图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廷巴克图文化的繁荣。此外,随着商队贸易的发展与伊斯兰教的传播,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制度文化,还传入了一些科技成果,如火器、阿拉伯历法、阿拉伯数字字母和书写法,开设了伊斯兰教学校,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廷巴克图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

今天的廷巴克图,可以见证其富庶的黄金早已消失了,但留下的萨赫勒-苏丹式清真寺和丰富的阿拉伯文手稿足以见证其在中世纪伊斯兰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廷巴克图城的遗产包括三大部分:3座清真寺,16座苏菲穆斯林圣墓,以及1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所藏的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其自198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已经两度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第一次是1990—2005年受沙漠化加剧的威胁,第二次是自2012年至今受恐怖主义战争的威胁。(www.xing528.com)

图5-5 雄伟的泥土清真寺

(资料来源:http://219.138.180.22.)

图5-5为雄伟的泥土清真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清真寺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它们使用泥土砖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质。这些“泥土清真寺”有着独特且显著的外观:厚墙,相对低矮,大的、塔状的伊斯兰教尖塔。墙壁和屋顶以木梁支撑,这些木梁还经常从外表面突出来;结合泥土和石膏混合的涂层,形成一种防御的、像堡垒一样的效果。这座古老的大清真寺1325年建于廷巴克图。这个图阿雷格部族(西撒哈拉和中撒哈拉的柏柏尔人)的聚居地从14世纪晚期就变成伊斯兰教的中心,这座宏伟的建筑被认为开创了这种风格的先河,并且是这片大陆上最古老的清真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