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之城市:怀特海有机宇宙论视角

生命之城市:怀特海有机宇宙论视角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近年来兴起了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的新流派——有机马克思主义。因此,怀特海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智慧三者存在深层次的联系,三者的融合可以形成有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建设一种共同体生态价值观,立足于共同体的福祉思考生态文明,将包括人类和自然存在物在内的宇宙万物作为一

生命之城市:怀特海有机宇宙论视角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全球化,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深绿色生态思潮”——深层生态学,其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于1973年提出,认为:地球上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的健康和繁荣有其自身的价值(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应该破除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于1948年出版的《沙乡年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美妙以及惨遭人类毁灭的悲惨,认为大地伦理应该扩大共同体的界限,它应该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施韦泽敬畏生命,在非洲丛林行医救人五十年,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神圣、有价值的,生命之间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应该敬畏存在于一切之中的充满神秘的生命意志。“深绿”思潮坚持“地球优先论”,要求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人类之外的存在物上,表达一种厌恶工具理性浪漫主义情绪。与传统机械论的世界观不同,怀特海认为大自然是活的,是有经验、有感觉的生命有机体,从而给祛魅了的世界重新复魅,为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构成的世界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形而上学图画。这种整体主义价值形而上学有助于一种生态观念,在新兴的环境伦理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复兴前途。怀特海认为,自然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创造性,是关系体和运动体的统一。自然主体的多样性及多重性,反映了自然事物间生态性的本质关系,所有事物都具有内在价值。从宇宙整体的角度看,人的存在是实有的一部分,“共在”于现实事态当中,人的存在价值从属于自然整体价值。怀特海的自然世界是由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是一个在时空中发展、进化的世界,一个具有多样性、内在关联、完整整体的世界,一个不停变化着的世界。因此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是含有丰富的“深绿”色彩的生态学思想。但是与“深绿”思潮所主张的“凡是存在物都具有内在价值”不同,怀特海是从关系角度去考察内在价值,即事物之所以具有内在价值是因为它们是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说所有存在物都具有同等价值。

怀特海认为,世界是由有机体构成的,但它又不是一个静止的机体,而是一个活动的结构。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强调差异性、流变性与创造性。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进化过程之中。世界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构成的整体,人的生命与自然界生命、整个宇宙、个体身与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体。事件之间或现实实有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包含形成综合的统一体,即有机体。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强调有机、联系、整体的哲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将缔造人与人、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为终极关怀。我们应尊重自然,体味自然,用心呵护我们的星球。因此怀特海的有机哲学蕴含深刻的生态学观念。

怀特海有机哲学与东方生态智慧内在契合。与西方机械论和二元论不同,东方生态智慧历来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统一的生态观。老庄的“道”中蕴藏着勃勃生机,如《老子》四十章中“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庄子·大宗师》里“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儒家也对天道生万物,敬畏自然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机械论的自然观和二元论的主客体思维方式将对象世界、客体看成是死的、被动的及肆意攫取的资源库,沦为工具性存在,丧失了自性和内在根据。在怀特海看来,宇宙的基本单位是以活动为特征并处于相互关联和各种关系交织之中的有机体,而有机体的活动又处在不断自我感受、自我包容、自我创造与自我生成并获得新颖性的过程之中。中国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与怀特海创造性生成的宇宙观十分吻合。

同时,怀特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第一,关注世界的福祉是两者共同的理论追求;第二,两者都是从整体视角出发来研究人类的福祉,关怀弱者,强调公平;第三,真正理解世界的关键在于对事物表面之下的深层结构的发现与剖析;第四,物质生产与经济生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3]他们都注重过程和变化,强调主体在过程中的作用;他们都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于是,近年来兴起了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的新流派——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小约翰·柯布、菲利普·克莱顿和贾斯廷·海因泽克等人将怀特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超越现代性,探讨生态危机根源和解决途径的新思潮。有机马克思主义以当代量子物理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反对建立在近代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机械论哲学世界观,倡导有机论和生态哲学世界观,展开对现代性价值体系的系统批判。(www.xing528.com)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怀特海强调一切“实在”都是“动在”,“动在”又生成“互在”,即一种关系性存在,世界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因而我们需要关注和尊重他者价值,怀特海有机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哲学。怀特海有机哲学还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强调从宇宙的整体视域出发,倡导“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强调宇宙万物都处在不断创造的流变性中,相信人类的福祉应当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整体福祉上。因此,怀特海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智慧三者存在深层次的联系,三者的融合可以形成有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这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以共同体为核心构建的新的“生态图景”为目标,即“一个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他或她向一个特定的家庭共同体负责时,每一个世界公民也都会对共同体的其他人负责。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生命的地球共同体负责,没有地球,我们无法幸存”[14]。

有机马克思主义将怀特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来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是一种探索中的生态文明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要求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批判精神,认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与扩张将使得穷人为全球生态遭受破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它的“红色”所在。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建设一种共同体生态价值观,立足于共同体的福祉思考生态文明,将包括人类和自然存在物在内的宇宙万物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处在过程中的生命共同体,这种整体的视域和有机思维是彻底生态的,是其“绿色”所在。“红”“绿”相映为我们建构生态文明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源,对中国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探索有一定借鉴意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解决当代尤其是生态危机的意义。特别强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否定二元对立思维,强调流变、系统和整体性,是一种社会整体取向的思维方式,与有机马克思主义内在契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