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可支配的国际化经费资源,是困扰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其主要影响在于,部分青年教师往往会因为经费匮乏而放弃某些短期出国交流机会,包括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如编号F09的青年教师所说,初任教师通常从项目中可能拿到的钱较少,其中“可能仅有一万或者几千块钱可以用作国际合作费用、差旅费或者会议费……比方说我今年我要去一趟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那我往返的机票可能就几千块钱了,再加上住宿,我可能一下子就会把这个项目所有(可用)的经费都用光。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会议,考虑到经费原因,权衡一下,我可能就算了”(F09)。
从S大学近年来的相关国际化举措来看,资助教师参加国际会议是学校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学校专门从“985”经费中拨款设立了“青年教师国际科研合作资助专项”,用以资助青年教师参加顶级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不过,从被访者反馈的信息来看,青年教师的短期出行往往都是由个人科研经费支持,因此“精打细算”成为一种必然。而当被问到是否曾经使用或者考虑申请学校以及外部相关资助时,多数被访教师给予了否定回答。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清楚学校有哪些经费资助或缺乏主动关注意识。这类情况在初任教师中较为常见(F09、F12)。例如,编号F09的青年教师强调,“我来学校才一年多,知道这些信息的渠道会少一点,比方说参加国际会议的这些资讯倒是挺多的,但是有哪些项目或活动是学校可以给予我们支持的,我们知道的却很少”(F09)。当然,也有一些在学校工作若干年的青年教师表示他们对此情况依然不甚了解,如编号F12的青年教师提到,“出国开会的话,目前来说费用主要还是从项目里走。学院和学校好像是有一些专项经费,但是具体的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因为我没在S大学念过书,我来学校工作到现在差不多也快五年的时间了,差旅费用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从课题组的经费里走”(F12)。
缺乏对潜在资源的信息知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青年教师获得外部资助的可能性。基于对此原因的进一步挖掘,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几乎都是通过院系行政部门(如行政秘书转发学校电子邮件、或将信息发布于学院内网提醒教师查收)间接获取学校信息,很少有教师会主动上网查询或关注学校实时动态。受访者对此的理由陈述大同小异,包括“实在没时间去搜学校网页,也不找”(F07),或者“平时很少有时间上网看这些信息,据说学校也没有一个很集中发布信息的平台,感觉比较散,也不知道到底去哪里看”(F20)。另外也有教师认为“学校网站上的信息也不全都那么及时,会存在滞后”(F10)。在这种中转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个别机构办事效率以及其他未可知的原因,难免存在信息疏漏或传递滞后的情况;而教师本身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如出差延误、邮箱故障)而错失相关信息。(www.xing528.com)
第二,认为申请程序麻烦或竞争激烈而不愿耗费精力。持这类理由的青年教师通常对于学校或院系的相关资助多少有所了解,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很强的动机去争取这类经费。例如,针对申请程序,编号F11的青年教师指出,“如果出去开会啊什么的,我们学院这边有这种经费的资助,需要自己去申请。我通常都不去申请,因为我比较‘懒’,不愿意走那一套程序”(F11)。编号F15的青年教师提供的解释是,“因为我感觉申请学校经费很麻烦,比如说我什么时候要申请参加一个会议,但是如果想要申请学校的某个经费的话,我就得掐时间点,感觉比较麻烦”(F15)。另外,在竞争难度方面,编号F23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层面提供的经费通常具有“竞争性”(F23),普通青年教师要获得资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存在限制性条件或设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由于部分外部经费资助在申请时间或要求方面设置明确规定,一些青年教师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例如,编号F09的青年教师认为大学提供的“有条件资助”(信息)很难真正被使用:“最近我收到学校的一个邮件,说是上海市对这方面有一点资助,但申请前提是你已经拿到国外会议的邀请函了,就是说你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或者是你已经提交了摘要。相当于是有条件的资助。但对我来说,我在看到会议信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经费不够,就不会有心思去报,我可能从一开始就错过这样的机会了。”(F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