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之外的推动因素包括来自国家(包括区域)层面的支持,以及来自国际层面(如境外高校或其他国际科研机构)的助力。其中,来自国家层面的推动因素主要反映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提供的教师中长期海外交流资助。在本案例中,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反映,其海外交流都是通过申请该机构的经费资助得以成行。另外,一些国家/地区部门——如国家原子能机构(F20)、科技部(F10)、外国专家局(F06)等,也为青年教师参与国际性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资源或机会。例如,编号F10的青年教师谈到了如何争取外部资源以推动国际性科研合作的问题,其相关陈述表明,国家以及区域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资助对其国际化参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目前也有负责的国际化项目。契机是我去美国休斯敦访学了一年,自己申请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回来以后申请到了上海市的一个国际合作基金,跟美国莱斯大学的一个教授合作……经费支持的渠道还是很多的。刚开始两个人(中外合作者)可能要有一些合作的基础,像我们现在上海市的这个项目也是,我们当时在美国合作过,也发表过论文,他们(基金评审)觉得你们能做出东西,有基础,就会给你资助。另外还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上海市或者科技部的经费”(F10)。
来自国际/境外组织的推动因素包括国际性科研合作机会,以及教师国际化经费资助和奖励等。一些国际性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在此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例如,编号F01的青年教师曾申请到一项美国名校访学计划。回顾这段经历,他认为个人的学术网络(与境外资助高校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学术联系)以及学校领导的支持(该项目须由S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固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最大的推动力无疑是境外高校提供的高额资助。另外,从编号F20的青年教师的陈述中可以发现,其境外合作对象,不仅促成了该教师所在团队参与国际性科研合作的可能性,也为联合全球各国力量、推动国际核能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在建立这项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原子能机构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此类合作“必须首先通过我们国家的原子能机构批准”(F2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