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大学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能分配,以及某些潜在不成文规定的任务安排,对于推动青年教师参与某些特定国际化活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本质是机构权力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载体作用于教师个体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多名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地谈到了这一因素(F02、F16、F10、F12、F19、F21、F23);而为了履行学术工作职能、配合学校战略需求,以及服务院系发展规划而投身相关国际化工作的实践,也在客观上促成这些青年教师获得在本专业院系立足的某种隐性学术资本——比如,在某项国际化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进一步对上述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领导推动、学生需求、青年教师自身的学术资历和专业背景等因素,都有可能加剧此类因素作用的发挥。
(一)领导因素
与院系外事主管在工作上联系较为紧密的青年教师,相比其他同事而言,可能更容易被“抓差”(F02、F23)。例如,编号F02的青年教师在解释其广泛参与国际化工作的原因时提到,“因为我所在课题组的负责人,是我们学院专门负责国际交流任务的领导,他下面还有一个国际交流办。我们是同一个课题组的,所以很大一部分这个交流办的工作都要我们来承担”(F02)。编号F23的青年教师在过去一年为学院承担了大量与国际化相关的工作,如代表院系组织了旨在推广异国文化/知识的文化周活动等,原因是“这是学院领导交代的一项任务”(F23)。
(二)学生因素
出于学生利益的考虑,可能成为教师为某些国际化工作“救场”的一个重要理由(F10、F21)。例如,编号F10的青年教师指出,其参与留学生指导工作主要是为了配合学院发展需要,其相关背景是“学院有一个中日韩的项目,就是中日韩三所学校签了战略合作,可以互派硕士生,学生可以拿两个学位。因为我的学生参与了这个项目,所以我也跟着做了,相当于是对他进行联合培养。与此同时,我名下还有两个日本学生,我主要是协助指导”(F10)。类似的理由也出现在编号F21的青年教师的陈述中。该教师虽然任职于专职科研岗位,但在谈到其开设国际英文授课的原因时指出,“因为我们学院有留学生,而教学的话因为正好有这方面的任务,所以我能上就上了”(F21)。(www.xing528.com)
(三)资历因素
在专业院系内的任职时间和话语权等,都有可能使部分初任教师更多地被安排参与相关的国际化工作。例如,编号F02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是否参与以及参与国际化教学工作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体的国际化背景与资历,像她本人这样资历尚浅、且具有海外经历的青年教师通常需要在该领域承担更多的国际化工作。她对这一情况描述如下:“比如说我在德国留过学,所以中德的合作肯定是要承担得更多。我们另一个老师是美国毕业的,所以中美合作方面的工作她就要承担得多一点。因为我们两个都是新来的,我们肯定承担得更多。老教授就不用说了,肯定不需要。而其他的一些资历老的老师呢,因为他们一个是承担的(普通)课程多,另外比如说有一些家庭(的压力),就是要照顾孩子或者各个方面。一般这些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可能承担的这些国际化工作比较少。还有那些没有国外交流经历的教师,一般不太涉及”(F02)。
(四)专业因素
青年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和背景也有可能使其更多参与国际化交流工作。例如,编号F12的青年教师认为,研究领域的相关性,即具备特定专业背景知识,决定了其在工作中可能会被委以相关的国际化接待和沟通工作,最直接的原因是“一般去接待(国外来访学者)的人,你要跟人家的专业稍微对应一点,至少要跟人家能聊得上话”(F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