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留学生[24]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指导是S大学中不少青年教师集中强调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化工作。基于前文分析结果,本研究以问卷中的三个题项(T5~T6)所对应因子“学生指导”的均值为考察对象,分别从工科、除工科以外的其他自然学科(简称“其他自科”)和人文社科[25]三个类别中遴选若干所专业院系作为子案例来考察被调查青年教师在该领域的国际化参与情况。为了便于客观分析和比较,同时也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实际样本回收情况,作者选择的专业院系至少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被调查单位中至少包含10名被纳入本研究调查范围的青年教师,以确保实际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程度;②被调查单位中实际回收的问卷样本数占调查样本数的40%以上。实际上,除了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其余被调查单位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表4-8反映了10所子案例院系中被调查对象在校近三年内任职期间在学生指导方面的国际化参与情况。总体而言,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在以留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指导方面,较之自然科学领域(包括理、工、农、医科)的青年教师更为活跃。包括外国语学院(M=3.89,SD=1.15)和经管学院(M=3.61,SD=1.13)在内的文科院系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学生指导方面所应对的均值明显高于隶属上述任何一所理工科院系的青年教师所对应分值(2.64<M<3.30)。尽管如此,此类积极参与表现在人文社科领域各学院中似乎并不具普遍性。比如,作为典型文科院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生指导方面呈现非常有限的教师参与(M=1.50,SD=1.00);法学院的整体表现也差强人意,该院青年教师在相应题项的赋值(M=2.04,SD=1.36)仅略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明显低于其他各专业院系同行。
表4-8 部分专业院系青年教师的学生指导情况统计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从问卷题项提供的信息来看,可以确认的一点是,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的表现积极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是否有更多机会接触留学生有关。因此,不同专业院系在留学生招收和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或许是决定本院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结合上表数据背后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获得以下额外信息:(www.xing528.com)
首先,专业院系的学科特色与研究方面,可能会影响一所学院实际吸纳留学生的数量。例如,在人文社科领域,外国语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的参与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两所学院虽然都定位为S大学的普通本科型院系,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研究方向等方面显然存在较大差异。与外国语学院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S大学的主要职责在于“承担全校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的思政理论教学和管理,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及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等”[26];其研究更多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原理的本土化应用(如与我国当前政治需求相结合并应用于指导现实工作),直接与本研究所定义的“国际化”有关的内容较少。相应的,与外国语学院在接纳留学生方面的天然优势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其专业设置方面的本土化导向,在留学生招收与培养方面也存在某些客观限制,这对该学院青年教师在此方面的国际化参与具有一定影响。
其次,专业院系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态度与举措,与该院系实际吸纳留学生的成效存在一定关联。例如,与上述两所人文社科类学院所呈现的情况相比,经管学院或许可称之为另一种案例类型。作为中国大陆率先获得AACSB、EQUIS和AMBA[27]全部三项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该学院始终以建设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商学院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管理人才[28]。除了学科自身具有国际可比性特征,该学院也积极推广各种形式的学位授予型联合培养项目,以及非学位授予型的交流学习项目(如以学分认证为凭据的国际交换项目,以及海外游学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本学院的全日制学生创造了赴海外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学生提供了来本院学习的平台。如该学院的一位中层管理者所言:“我们学院每年接收大概110个左右的交换生,他们是纯粹的、汉语零基础的学生,过来拿学分的,涉及15个国家,70多所高校……”[29]这些留学生的到来显然对本院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学生指导工作提出了客观需求。
另外,在针对S大学的案例中,专业院系的机构定位(或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院可能吸纳留学生的数量。例如,在理、农和医学领域,化学化工学院(M=2.83,SD=1.31)和数学系(M=3.10,SD=1.15)的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的参与情况基本处于其所在学科领域的平均值(M=2.87,SD=1.06)水平。与之相比,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的活跃程度略显不足,这或许与该学院作为一所直属研究型机构、不承担本科生培养工作的基本定位存在一定关联。较之普通本科型院系,该机构目前在读研究生规模并不大。笔者虽未能获取其准确留学生数据,但从相关教师的访谈信息中获知,该学院当前招收的留学生数量还比较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院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多接触这一群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部分专业院系内青年教师在学生指导方面的国际化参与表现,与其所在院系部门的机构定位、学科特征,以及在国际教育方面的相关举措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表4-8反映的主要问题来看,在本案例中,普通本科型学院的青年教师相对于研究型院系同行更有可能接触与留学生有关的国际化工作,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S大学招收的留学生集中于本科层次。具有明显国际化特征或导向的学科专业(如外语和经管)更易于为留学生提供来校交流学习的机会;相应地,这些院系中的青年教师也更有可能被委任与留学生指导相关的工作。相反,一些具有明显本土导向或者中国特色的专业学科(如马哲),在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方面存在客观局限,从事此类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相对较少有机会接触与留学生相关的学生指导工作。当然,上述差异在S大学之外的另一所高校或许会因为被调查院系的独特背景而呈现不同结果。虽然笔者难以尽数分析上述各子案例院系所呈现数据的差异背后的所有原因,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高校在针对教师的相关教学工作评估时,不应局限于对数据本身的横向比较,而应充分考虑不同院系设置与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基于“一院一策”原则为其提供更加客观和合理的考评标准,以确保教师的实际工作付出能够得到相对公正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