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等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为高校推动教师投身国际化实践群言献策,这些建议既包含管理者的经验总结,也有源自案例研究的调查发现。它们虽然涉及与高校国际化组织实践和活动策略的多个方面,但其核心在于“构建并维持一个能够使教师有效参与国际化的校园组织环境”[122]。具体信息如表2-6所示:
表2-6 以教师为核心的大学国际化组织策略
②豁免时间(released time):指暂时脱离某些常规工作而从事某些特定工作的脱产时间。(www.xing528.com)
针对教师的人力资源建设是高校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化的根本保障,涵盖了从人才引进到流通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教师聘任(如在遴选一般学科的教师时优先考虑并录用有国际化背景、经历或兴趣的候选人[123])、考评(如建立绩效激励制度并将其理念传达给教师;完善教师国际化教育能力和资质的认证和奖励系统[124][125][126])、激励(如为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成果[127]、在海外教学和从事科研活动[128]、带领学生赴海外学习和交流等提供经费),以及培养(如扩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以帮助其获取国际化能力;为教师创造参与国际化工作的机会以实现个体发展和转型学习[129]),等等。
有效的管理调控是高校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化的重要基石,为教师的国际化行为提供方向和指导,同时也是“建设能够使教师在国际化环境中有效工作的行政管理结构”[130]和制度文化[131]的先决条件。已有研究特别强调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多种类型,如任务陈述(mission statements)及战略计划(strategic planning)或多个层面(包括学校、学院系所以及学部中心)的正式声明或政策,对大学发展国际化的目标、动因,以及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任务作出说明[132];通过正式声明或政策对教师参与国际化期间的各项利益作出承诺;学校领导对教师参与国际化予以实质性支持。此外,为教师参与国际化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亦不可或缺,比如,为海外学者在本校开展学术工作、与本土教师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133]。
高校在实践层面的国际化举措是确保教师积极投身校园国际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已有研究在该领域的探讨聚焦于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为教师参与国际化构建适切的组织结构。具体策略建议和举措包括:将国际化纳入学校/院系的战略规划、财政预算以及质量评估系统[134],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绩效评估和薪酬收入等产生关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参与国际化提供各种支持性的组织和活动资源;通过机构网络构建为教师获取国际化机会和资源、了解同行的专业领域和兴趣,以及开展交流协作提供交流沟通的渠道;建设充分的财政支持和资源分配系统,对教师进行多方位差异性投资;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体的学术议程结合起来,比如,通过将多个学院的国际化战略规划进行整合,建立国际化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类型和数量进行评估,了解其专业领域和发展兴趣,并将具体的国际化发展机会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进程优化配置[135]。
服务支持也是高校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化的关键要素。已有研究建议高校相关机构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供给和配套服务。其中,来自服务部门的支持包括:为教师参与国际化过程中涉及住宿、注册、经费筹措、校友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人员支持和资源供给。来自学术部门的支持包括: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图书馆资源,有关教学、课程开发和师资发展的培训,以及配置行政专员给予特定的服务支持[136]。此外,建议通过简化教师的交换协议和国际化发展合约等,为其国际化实践提供便利[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