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工程中的创新形式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工程中的创新形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这是一种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图10-8标准苜蓿叶式立交图10-9带集散车道的苜蓿叶式立交2.喇叭形立体交叉以喇叭形匝道连接的三岔道互通式立交,即是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体交叉用在T形或Y形交叉口,结构简单,行车安全方便。是一种交织形立体交叉,并可分为二层式、三层式和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图10-16北京朝阳门长环形立体交叉三层式立体交叉。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工程中的创新形式

互通式立交是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而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这种立交使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种方向行车干扰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互通式立交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部分互通、完全互通和环形立交。

(一)部分互通式立交

图10-4 分离式立体交叉示意图

1.菱形立交

如图10-5所示,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畅;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主线下穿时匝道坡度便于驶出车辆减速和驶入车辆加速;形式简单,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但次要道路与匝道连接为平面交叉,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图10-5 菱形立交

(a)三路立交;(b)四路立交

这种立交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的情况。布设时应将平面交叉设在次线上,主线上跨或下穿应视地形和排水条件而定,一般以下穿为宜。次线上可通过渠化或设置信号等措施组织交通。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如图10-6、图10-7所示,这种立交可根据转弯交通量的大小或场地的限制,采用图中任一种形式或其他变形形式。

图10-6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图10-7 带收费站的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这三种形式立交的主线直行车快速通畅;单一驶出方式简化了主线上的标志;仅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小;远期可扩建为苜蓿叶式立交。但次线上存在平面交叉,有停车等待和错路运行的可能。

布设时应使转弯车辆的出入尽可能少地妨碍主线交通,最好使每一转弯运行均为右转弯出入,不得已时应优先考虑右转出口。另外,平面交叉口应布置在次线上。

(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这是一种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高级形式,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与高速道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其代表形式有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图10-8所示为标准形,图10-9所示为带集散车道形。该立交平面形似苜蓿叶,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无冲突点,可分期修建,仅需一座构造物。但这种立交占地面积大,左转绕行距离长,环圈式匝道适应车速较低,且桥上、桥下存在交织,多用于高速道路之间的交叉,而在城市内因受用地限制很难采用。但因其形式美观,如果在城市外围的环路上采用,加之适当绿化,也是较为合适的。

我国北京阜成门、复兴门、建国门采用长条形苜蓿叶形立交(见图10-10)。为节省用地,将右转弯与左转弯合并在双向匝道上,匝道则建成长条形,形成180°小半径的回头弯。这种长条形苜蓿叶形立交,比标准苜蓿叶形更节省用地,因而在北京城市立交建设中广范应用。

图10-8 标准苜蓿叶式立交

图10-9 带集散车道的苜蓿叶式立交

2.喇叭形立体交叉

以喇叭形匝道连接的三岔道互通式立交,即是喇叭形立交。如图10-11、图10-12所示。

喇叭形立体交叉用在T形或Y形交叉口,结构简单,行车安全方便。但占地较大,喇叭口应设在左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一侧,以利主流方向行车。(www.xing528.com)

收费式喇叭形立交(见图10-11),亦可用于四岔路口。

当两条高速公路或高等级道相交时,为了集中布置收费站使进出立交的车辆集中在一个地点收费,以便于管理,可以采用双喇叭形立体交叉[见图10-11(b)]或喇叭形加Y形立体交叉[见图10-11(c)]。

3.子叶形立交

这种立交只需一座构造物,造价较低,造型美观。但交通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的好,正线存在交织,多用于苜蓿叶式立交前期工程。布设时以正线下穿为宜,如图10-12所示。

图10-10 北京建国门的机非分行长条苜蓿叶形三层立交

图10-11 喇叭形立体交叉示意图

(a)单喇叭形;(b)收费式双喇叭形立交;(c)收费式单喇叭形立交

4.定向式与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定向式立体交叉[见图10-13(a)]为各个方向的车辆设有直接连接的匝道,保证交通的便捷、通畅和安全,提高了通行能力,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高形式。由于这种立体交叉的桥梁多,工程量大,造价高,一般用于直行与转弯交通均较大的高等级道路相交处。

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见图10-14)为各个方向运行的车流也设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向明确;无冲突点,无交织,通行能力大;适应车速高。但占地面大,层多桥长,造价高,在城区很难实现。

5.环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系由环形平面交叉发展演变而成的。是一种交织形立体交叉,并可分为二层式、三层式和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

图10-12 子叶形立体交叉

(1)二层式环形立交。二层式环形立体叉是常用的环形立交,主干道上跨或下穿直接通过路口,次要道路的直行交通和转弯车流按逆时针方向绕环道进出路口(见图10-15),这种立交占地少、拆迁量小,适用于用地受限制的主次道路相交路口。由于环形交叉的通行能力受到交织段上的交织能力限制,环道上的行车速度又受到中心岛半径的限制,因此它不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相交路口。机、非交通量均较大时,可设置分隔带。相交道路为主次道路,并且交叉口左转弯车辆较少时,可采用长圆形环道,使短轴沿主干方向,以缩短路程,长轴沿次要干线方向,便于直行车辆行驶。

图10-13 定向式立体交叉

图10-14 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图10-15 环形立交

我国北京市二环路上的朝阳门立交,即为二层式长环形立体交叉。快速路二环路直行交通在环道下层通过,东西方向直行交通和机动车的转弯车辆均在环道上运行。环岛为长圆形,东西长106m,南北长57m,交织距离为38m,设计车速为25km/h。考虑到我国自行车较多的特点,二环路的自行车下穿运行,放射路的自行车在转盘上环行,所有转弯的自行车则分别在平行于二环路的慢车匝道上运行(见图10-16),自行车匝道的转弯半径为4.4m。

图10-16 北京朝阳门长环形立体交叉

(2)三层式立体交叉。两相交道路均为主干线,且交通量都很大时,可将两方向直行交通分别上跨与下穿,中间环道供左右转弯车辆运行。

(3)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见图10-17),是指双层环道加上跨与下穿直行道的立体交叉。我国也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立交中。为保证相交道路的直行方向的车辆畅通无阻,机动车转弯车辆与自行车分别置于两个环道转盘上运行。因此适用于相交道路的直行交通量和机、非转弯交通量均较大的城市交叉口,整个主体交叉的建筑高度大,工程复杂,投资多,但占地面积不大。

图10-17 上海市浦东金桥立交鸟瞰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