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步骤准备工作。图5-24路基断面透明模板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这种移线修正纵面线形的方法,在山区和丘陵区道路的纵坡设计中经常遇到。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步骤

(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俗称拉坡),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同时应收集和熟悉有关资料,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图5-24 路基断面透明模板

(2)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设计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标高以及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成为“经济点”,它是使用“路基断面透明模板”在横断面上得到的。如图5-24所示,该模板可用透明描图纸或透明胶片制成,其上按路基横断面测图比例绘出路及宽度(挖方段应包括边沟)和各种不同边坡坡度线。使用时应将“模板”扣在断面图上,与中线重合,上下移动,使填挖面积大致相等,此时“模板”上路基顶面到中桩地面线的高差为经济填、挖值,将此值按比例绘到纵段相应桩号上即为经济点。平原区道路一般无经济点问题。

(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汇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4)调整。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的坡度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连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他重要控制点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好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填挖是否过大、坡角是否落空或过远、挡土墙是否工程过大、桥梁是否过高或过低等。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在横坡陡峻地段核对更显重要。

(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确定,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即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相邻变坡点桩号之差为坡长。变坡点标高是由纵坡度和坡长依次推算而得。

(7)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已经考虑了平、纵组合问题,此步骤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www.xing528.com)

(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置在桥头10m以外,如图5-25(a)所示。

(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如图5-25(b)所示。

(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

(5)拉坡时如果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具体方法是按理想要求定出新的纵坡设计线,然后找出对应新设计线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上以新填、挖高度左右移动,定出适宜的中线位置,该点距原路中线的横距就是按新纵坡设计要求希望平面线形调整移动的距离,据此可作出纸上平面移线,若为实地定线时还应到现场改线。这种移线修正纵面线形的方法,在山区和丘陵区道路的纵坡设计中经常遇到。

图5-25 桥涵纵坡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