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工程:平曲线加宽及过渡

道路工程:平曲线加宽及过渡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二)加宽的过渡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

道路工程:平曲线加宽及过渡

(一)加宽值的计算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普通汽车的加宽值可由图3-8所示的几何关系求得:

上式第二项以后的数值极小,可省略不计,故一条车道的加宽为

式中 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

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有

图3-8 普通汽车的加宽

图3-9 半挂车的加宽

半挂车的加宽值由图3-9的几何关系求得:

上二式中 b1——牵引车的加宽值;

     b2——拖车的加宽值;

     A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m;

     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m。

其余符号见图3-9。

由于R′=R-b1,而b1与R相比甚微,可取R′=R,于是半挂车的加宽值为

=A2,则上式仍归纳为式(3-17):

表3-3 公路平曲线加宽值  单位:m

表3-4 城市道路圆曲线每条车道的加宽值  单位:m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值。

对于R>250m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若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则路基可不予加宽;若小于0.5m,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二)加宽的过渡

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设置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应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数值,布设在加宽缓和段上,路面具有逐渐变化的宽度。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按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如图3-10所示。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为

图3-10 弯道比例过渡(www.xing528.com)

(a)设缓和曲线的弯道比例过渡;(b)不设缓和曲线的弯道比例过渡

式中 Lx——任意点距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m;

   bjx——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m。

按比例过渡简单易操作,但经加宽以后的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起终点出现破折,于路容也不美观。

2.高等级公路加宽缓和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设置加宽缓和段时,为使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圆滑、顺适,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高次抛物线的形式过渡,即采用式(3-19)计算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bjx

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级公路。

3.回旋线过渡

在缓和曲线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性的美观。它可用于下列路段:

(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

(2)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

(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

4.四级公路设人工构造物路段

由于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在人工构造物路段,因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而在圆曲线起、终点内侧边缘处产生明显的转折,可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加宽后的边缘圆弧相切的方法予以消除,如图3-11所示。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图3-11 超高、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缘转折的消除

式中 Lj——圆曲线起、终点至切点的距离,m;

   bj——修正后圆曲线起、终点处路面加宽值,m;

   R——圆曲线半径,m;

   L——规定的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m;

   B——未加宽前的路面宽度,m;

   b——圆曲线部分路面全加宽值,m;

   α——路面加宽边缘线与未加宽路面边缘线的夹角,(°)。

亦可采用修正系数K求得Lj、bj

式中 K——修正系数,可按表3-5选用;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表3-5 修正系数K 值

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bjx可按路面加宽边缘线夹角α的正切值计算,即

采用这种内切法布置加宽缓和段,可使加宽后的路面内边缘线平顺圆滑,但计算较繁,因此,只在人工构造物上为了保证路容美观时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