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预测的任务是根据对历史的和现状的社会经济、交通供应及交通特征资料的分析研究,推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交通预测通常分四部分进行: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一)交通发生预测
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区域产生的交通量与该区域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因为一次出行有两个端点,所以我们要分别分析一个区生成的交通和吸引的交通。交通发生预测通常有三种方法:①生产率法;②回归分析法;③聚类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根据对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统计分析,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简单的情况是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类似。如在进行居民出行发生预测时,可考虑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生活水平、所在区域和公休情况等因素,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主要因素作为分析变量。
(二)交通分布预测
所谓交通分布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通流。现状分布可从OD表中体现出来。交通分布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而形成的交通量的增长,来推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应用现状OD表来推算将来的OD表,这叫“增长率”法,常见的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福雷特法等数种;另一类是从现在的OD表选出一个重力模型,把这个重力模型作为推算将来OD表的基础,这叫“重力模型法”。另外还有线性回归法、介入机会法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在实际规划时倾向于用重力模型法。
重力模型法考虑了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受到地区间距离、运行时间、费用等的所有交通阻抗的影响。分原来的重力模型(简称重力模型)和修正的重力模型两种。因为这种模型与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公式相类似,即区之间的出行分布同各区对出行的吸引成正比,而同区之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故称重力模型。
(三)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就是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建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的依据是观测到的交通方式划分、居民出行特征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特性。影响出行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种交通方式的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便性,出行者的社会经济特征,他的态度和出行类型等。由于建模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交通方式选择问题的,因此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根据各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表示与出行生成预测同时进行;第二类表示在出行生成和出行分布之间进行预测;第三类表示与出行分布同时预测;第四类表示在出行分布与交通分配之间进行预测。国外最常用的是第四类模型。
(四)交通分配预测(www.xing528.com)
交通预测的最后一步是交通分配,就是将前面预测的各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
交通分配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交通方式。即出行者所采取的交通形式,如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自行车等。
(2)行程时间。即在某起点之间采用某一交通方式所需时间。它直接影响着出行分布、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分配。在交通规划中进行交通量分配时,应力求使交通网上总行驶时间为最短。
(3)路段上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可以将道路网构成一个交通网络,网络节点由交叉口、交通枢纽组成,网络连线为道路路段。在交通调查区内道路网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假定每个区有一个矩心,交通产生和吸引均集中于该点。区的矩心可以在网络节点上,也可以不在节点上,而是通过附加的连线与节点相连接。
分配交通量的直接目的是推求具有起迄点的交通,在网状图上究竟沿哪些线路运行,根据已知图上一定区间的交通量来鉴定网状图是否妥当。
交通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全有全无分配法(也称最短路径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数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