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在“第二版出版说明”交待,此篇“摘自一本在中国刊行的南怀仁神父撰写的天文学图书”。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字敦伯,(是当时清朝人尊称的)“南老爷”,1658年到达澳门,1659年在陕西西安传教,次年(顺治十七年)以天文学家身份应召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书,康熙八年(1669)与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比试测量日影获胜,受知于康熙帝,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他以出家人为由不接受官职,但实际主持钦天监事务,直至故世)。他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蒸汽机车发明家之一。他著述颇多,有《坤舆图》《南怀仁书简集》《南怀仁汉文著作》《鞑靼语要素》《灵台仪象志》《康熙永年历》,并于1680年用汉文、拉丁文双语撰写《欧洲天文学》[10]。后面这部书由耶稣会士柏应理(薄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带到欧洲,1687年在德国出版,[比利时]高华士(Noel Golvers)译成英文,载于1993年《华裔学志》[11]。此书经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策划,余三乐据高华士英译本译成中文,大象出版社于2016年印行。
《欧洲天文学》叙述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文学知识的历史,莱布尼茨从中选取两部分内容,即南怀仁运用天文学知识制造观测天象仪器、火炮和机械,并绘图说明,编纂成十六卷的《新制灵台仪象志》。遂用新的天文观象仪器,重建了观象台[12]。莱布尼茨摘取的另一个内容是南怀仁向康熙皇帝传授科学知识:某一年的五个月时间里,“皇帝几乎每天从早到晚让南怀仁神父讲解耶稣会士所写的约一百二十本有关天文学的书”。皇帝请他“解释清楚有关利玛窦翻译的《欧几里得原理》一书,这本书是天文学的基础。经过一段艰辛的研究,他完整地了解到所有的相关问题。他还下令把这本书翻译成满文。后来,他也学习了算数以及平面和立体三角几何,通过艰难的数学问题之后,他才很轻松地学会使用几何、地面测量学和地形学。他在算数方面很成功,还自己训练不同的定比规律,甚至会开最困难的平方与立方根。”[13](www.xing528.com)
了解了南怀仁教授、康熙帝学习的情形,再来看两人的私交。二十一年(1682)二月,康熙帝往盛京拜谒祖陵和东巡,令南怀仁携带内廷测天测地仪器从行,以备随时应用。次年六月康熙帝北狩,仍令他和意大利人闵明我(Claudio Filippo Grimaldi,1638—1712)侍从[14]。随行的南怀仁在游记里说:“皇帝对我特别恩宠……对我表示异乎寻常的好意,确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如同他信赖的密友一般,盼我不离开他身边。”“皇帝恩宠我的事例,比如他常常把自己食桌上的食物送给我,在一切人们中间,成为非常显著的事情。”在人们的眼中,当康熙帝“情绪不好时,只要一看见南老爷,情绪立刻转过来”[15]。这种情形给人的印象,康熙帝与南怀仁关系密切,有着“密友”的味道,这是对南怀仁业绩、教授自己学业的肯定。大约也是这样的理解,张西平在《跟随利玛窦到中国》一书中设有“康熙皇帝的近臣:南怀仁”的子目[16]。
回到本文的主题,南怀仁的《欧洲天文学》,写的是自家的经历,写康熙帝的努力学习和成绩,是教师对学生评语,对于康熙朝科技史、康熙帝传记研究来说自然是第一手史料著作。换句话说,莱布尼茨的摘录也是给读者提供的第一手史料。当然读者也会注意到,莱布尼茨在摘录时,有时为让读者顺利阅览,使用了连缀文字,如“皇帝要求南怀仁神父”,“南怀仁神父同时明确指出”,似乎是莱布尼茨在做文章,叙说南怀仁的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