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下午乘飞机从天津出发,前往郑州,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在飞机上浏览当天的《郑州晚报》,A17版的《巩义古建筑里的豫商精髓》一文,说的是集官绅、商人、田主为一体的康百万家族的为人及经商理念。家族史是我多年的学术兴趣所在,康百万家族遂给我深刻印象,并将该文作为资料保存起来。晚上友人杨杭军博士说明天去康百万庄园,同飞机上看的文章对上了。第二天,我和杨博士、郭先生及魏、汪二位女士一行五人参观康百万庄园,当游览到西宾居室处,在室内看到一具中药橱柜,我的眼睛一亮,当即请杨博士拍摄下来(其他我要留作资料保存之处也请他代劳),导游员介绍说康家第十七代康建勋医术高明,我怕听得不真切,请她重述一遍,我又因善忘,还同魏、汪二位女士复记一次。我对此事如此关切,盖因刚刚撰写一篇中医药史的历史资料问题的论文——《中医药界历史人物传记资料的来源与搜集》(刊登于《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我在讲到各种体裁(正史、方志、笔记、文集、类书、杂件)的文献资料之外,特别说到扩大史料线索,要发掘视觉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想不到在这里发现药柜,它正是中医药史的实物史料,摄制成照片,又成为视觉史料,而康家十七代的懂医人物,虽然早已过世,不过若有时间在其后人中作点调查访问,或许会有口述史料的获得。见我兴趣浓厚,魏、汪二位女士在庄园为我购得三部书:《康百万庄园》(香港国际出版社2002年),《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大观》(香港国际出版社2003年),《走进康百万庄园》(学苑出版社2007年),给我认识康百万庄园提供了方便,非常感谢她们的盛情。27日我到登封少林寺会议厅出席研讨会,未进山门之前,独自作广场“巡礼”,在山门右侧一所院落,门匾中间大书“少林药局”四字,其上有“始创于公元1217年”数字,如此早的药局,令我立即拿出相机拍摄记录下来,为求效果,从正面、侧面各摄一幅。进入药局内,见有“碑”,不及细阅文字,抓紧拍摄,随即进入大堂,见到巨型药柜,我举起相机,僧人不让摄影,只好作罢,退出,得知右厢房为正在使用的诊室,有僧医坐诊。参观过后,我想从文献上了解该药局的历史,查阅清朝人叶封等编、施奕簪等续编的《少林寺志》,没有找到药局的直接材料,唯傅梅《过少林寺》诗有“三十六峰多药草”句,明朝人赵贞吉《晚憩少林》七绝,谓“欲访琳堂问仙药,金章疑在碧云隈”。(少林书局2007年版,第130、152页)少林寺所在地的嵩山产药草,为少林药局制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就中医史讲康百万庄园与少林寺药局,我以为有两点可以注意:一是实物史料、口述实录、视觉史料,可以发现,也不难发现,做有心人即可如愿以偿,或哪怕只有少许素材,也是有益的,我就会把新得到的实物史料和视觉史料补充进已脱稿的文章中。多少有一点遗憾的是未能对康百万家族成员进行访问,以了解康建勋的医史,因为我们此行目的不是田野考察,没有确定的访问对象,不能在康百万庄园附近住下来进行工作,从这个角度说并无遗憾,发现线索而不能去追寻。二是医家类型,除了职业医生,还有懂得医理、治疗的官绅、僧侣、道士、农夫,少林寺有医药僧,康百万家族成员中出名医,其实康家经营项目有粮食、食盐、棉花、布匹、木材等物,还有药材,家族中必须有人懂得医药,从事药材买卖的伙计自然要具备这方面知识,因此出医生一点也不奇怪。研究中医史、中医人物,不宜忽视这一部分人及其医治病人的作用,此乃医史研究者的共识,我是在无意中得到证实。(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