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仪征市志》:内容充实的现代方志

《仪征市志》:内容充实的现代方志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的仪征成为县级市,走在恢复昔日州之地位的道路上,相信它有着新的辉煌的未来。以上叙述的仪征建置沿革,基本上是“市志”《大事记》篇和《建置区划》篇告诉我们的。很方便,请打开《仪征市志》,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在全面的基础上,“市志”又充分注意到叙事的翔实性和重点突出。“市志”内容的突出,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千百年的仪征,才有几部志书!《仪征市志》的问世,实在值得大大地庆祝。

《仪征市志》:内容充实的现代方志

我兴备地捧着这部大型著作《仪征市志》(以下简称“市志”),它丰富的内容,把我带回故乡:那潺潺的溪流,那并不陡峭的山丘,那草屋场院,那淳朴风习,那略显高而短的乡音,那工厂商店和学校。有的是我那样熟悉,似乎一一在目;有的我依稀记得,勾起我打开回忆的闸门,尽管它还是有些模糊;还有的则使我憧憬,引发我遐思。我得急速寻觅机会奔回家乡,向它表述我的感激、问候和祝愿。《仪征市志》,你是成功的。你告诉人们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你让我们仪征人为它欣喜。

“仪征”,或者称呼它“扬子”“真州”“仪真”,是一个古老的地方。仪征,最早被设立为县级行政单位,是在唐高宗永淳元年,也就是682年,距今1300多年,这在具有几千年文明的我国,自然并不太古老,但是1300多年,可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世界范围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古城了。它当时被叫作“扬子县”。说到“扬子”,不由人不想起“扬子江”。长江扬州、仪征、镇江间的这一段流程,被称为“扬子江”,而外国却一度把它当作长江的通称,这虽是误解,但仪征和伟大的长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于还能代表它,这不正是仪征的一种光荣吗?“扬子”一成为县,就被唐朝政府定为“望”县。原来唐朝政府根据地方事务税收的多少、地区在军事上的地位,把州、县区分成望、紧、上、中、中下、下等各等级,扬子作为望县,表明它在当时是有重要地位的大县。仪征在历史上,辉煌的时刻是在宋代,那是在1013年成为“真州”,下辖扬子、六合二县。在州的等级上它原属“上州”,1107年升为“望州”,是交通运输、盐茶集散和军事重镇。在元代,仪征仍保持真州的地位,不过它不再是“望州”,而只是“中州”,作为州政府所在地的扬子县,属于“上县”。到明代真州被撤销了建制,所在地的“扬子”县改称“仪真”县。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因为皇帝的名字叫“胤禛”。“真”与“禛”字近,为了避开皇帝名讳,仪真县便改成今名“仪征”,但是末代皇帝溥仪继位后,又为了避他的名讳,把仪征复称古名“扬子”。进入民国后,“仪征”再次成为养育我们的家乡的名号。仪真—仪征—扬子,仪征的这种名称的变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影响和它的消亡。今天的仪征成为县级市,走在恢复昔日州之地位的道路上,相信它有着新的辉煌的未来。以上叙述的仪征建置沿革,基本上是“市志”《大事记》篇和《建置区划》篇告诉我们的。我们通过阅读这两个篇章,看得出来,诸位编纂先生查阅了许多古典文献,但是他们却不是简单地照抄古籍内容,而是经过鉴别后予以使用的。如权威的《宋史》记载真州的前身建安军的设置年代是乾德三年(965),这并不准确,“市志”采用了今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地书写为乾德二年(964)。《清史稿》记录仪真改称仪征在雍正二年(1724),“市志”指出是在雍正元年(1723),订正了古文献的误失。由这两个事例,可知“市志”的编著者具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和较深厚的学术功力,才能把这部书写得符合历史实际,成为信史。

“市志”的另一个特点是规模恢宏,洋洋120万言,有“总述”“大事记”及27个专志。这27志中包括建置规划、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述、农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供电、商业、在仪部省属企业、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城乡建设、建筑业、党派社团、政府、政协、军事、治安、司法、劳动人事、民政、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情民俗方言、人物。即把仪征的历史和现状,仪征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仪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仪征的社会风俗,仪征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仪征和仪征人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全部写到了,包容进来了。你要了解仪征和仪征人吗?很方便,请打开《仪征市志》,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它真正称得上是“一方全史”。

在全面的基础上,“市志”又充分注意到叙事的翔实性和重点突出。翔实,是说叙事具体、详细而真实。就以人口历史讲,“市志”说明了仪征历来人口户口数量、人口分布和密度、人口变动、人口构成、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婚姻以及人口姓氏。这些事情,光靠一般性陈述很难表达清楚。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的表现方式。“市志”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制作了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表,新中国成立后历年户口统计表,每户平均人口统计表,各乡镇人口密度表,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劳动年龄人口和总抚养比指数比较表,各乡镇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表,婚龄人口未婚状况统计表等。数据最能显示事物客观状态,是衡量事物尺度的依据。“市志”用了那么多的数据,制成图表呈现给读者,猛一看那些数据显得枯燥、不生动,不吸引人注意,但是有心人看了,就把握了市里人口的基本情况,那些数据因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市志”作者在《凡例》中写道:“各项数据,以统计部门提供的为准,亦有少数采用部门统计。”表明他们重视数据及其真实性,这是他们叙事翔实的一个保证。

“市志”内容的突出,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它用了从第4篇到第13篇的整整十个篇幅描述仪征工、农、商各业的财政金融管理。“民以食为天”,不讲经济建设,一切都是空话,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方针,首要的事情就是发展经济,造福于民。“市志”作者抓住这个大题目,大大做作文章,使志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表现了他们编书的识见。(www.xing528.com)

像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面一样,我以为“市志”也有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编纂者的识见在某些方面似乎还有提高的必要。写方志就是写史,不妨更具有历史眼光地去看待事物。

总起来说,修志是大事,很不容易。千百年的仪征,才有几部志书!《仪征市志》的问世,实在值得大大地庆祝。它以“一方全史”,描述了仪征和仪征人的过去和现在,它内容充实,具有较大的可信性;它突出经济建设,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以较多的注意,它所倡导的事情,相信会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不用说,它将流传久远,成为仪征人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宝贵的方志遗产中的一个精品。

(1994年9月草于顾真斋,载《知与行》199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