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传统史料,不能拿过来就用,必须进行史料学的处理、史料学的研究,以便提高对它的利用质量;同样,对传统史料作出社会史史料的解读,也要进行史料学的研究。笔者目前所能认识的,在下述几方面:
掌握大背景下的利用。所谓把握大背景,有两重含义:对所研究的具体史事的历史背景要非常熟悉,对来自史书的有关材料要充分掌握,在这种条件下,可能会胸有成竹地恰当地安排文艺的、史学边缘材料的用场。为此需要先行阅读、钻研史书的材料,与此同时或稍后搜集这些“另类”资料;对这种材料本身进行研究,明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的意图、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将这些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与史书史料进行比照研究,解读它的史学研究价值,然后用作史料,可能会较为恰当。需要防止误读,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支持作者的论点,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非传统的史料零散在各种文献、文书之中,具有零散性;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的内容,又多是琐碎的、片断的,具有琐碎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研究工作不能单纯从搜集、阅读这类资料开始,通常的情形还是以先掌握传统史料为好。
有限度的、审慎的利用。使用非传统史料不可过多,一般不宜作为主要史料,史学论著的主体史料最好出自历史编纂学的产物,再以非传统史料与之配合,将两种史料结合起来,以丰富的资料支持著作的论点论据。这里说一般不宜作为主要史料,不是说所有的历史著作都不可以把非传统史料当作主要史料来用,要视著作的内容来定,比如研究民众的居家生活,民居实物照片、建筑遗址照片自然就会成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即使如此,仍应与文献记载进行结合研究。非传统史料尤其不能作孤证使用,因为正规史料都不允许,这类史料的利用更宜审慎了。有限度的、审慎的使用,还包含不宜直接引用的意思,就是要对所引用的材料作出相应的说明。比如一度流行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咱老百姓》《东北一家人》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自然不能作为真人真事,直接用作说明当前中国普通人的生活。
用作形象的说明,或研究过程的形象思维。阅读非传统史料,很能丰富研究者的形象思维能力,令研究者产生一些联想,从而有利于研究的深入;文学作品、影视、照片、雕塑,是以造型感染读者、观众,将它们用于社会史的著作中,会有助于对所描述的对象作出形象的说明,设若在著作中配上适量的各种类型的图片,当能提高图书的质量,收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不过在利用图片时,一定要做到图片与文字的紧密配合,天衣无缝,不能因图片难找,勉强使用,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www.xing528.com)
用新社会史的概念去搜集、解释材料,必须力求准确,在“准确”上面多下些功夫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材料依然要考订,解释依然要反复斟酌,尤其不可以新概念为满足,以为已经跟上时代潮流,论著材料本身就很新鲜,就有成绩可言。要求要比这个标准高才好。
成功地利用非传统史料,要求学者具备较高的学养。陈寅恪的以诗证史,是史学大家的手法,一般的研究者难以文史兼通,因之难以胜任。然而史学研究者需要知难而进,去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尤其是青年学者,更宜无所畏惧,要以敏感及锐气去尝试、从事这类史料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