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文化大革命”中受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县上下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做法。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不再执行“开门办学”“校队挂钩”的办学方式方法,而是建立健全教学的规章制度,恢复考试和升学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县学校的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当年,平果县应届生、历届生3063人参加高考,是有史以来全县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经过高考,全县有222人被大中专院校录取。
在文化方面,由于全国自1977年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做法,一大批被长期禁锢的电影、戏剧等优秀文艺作品逐步获得解封,各种文艺创作和演出逐步活跃起来。受益于此,1978年,平果县各公社普遍建立文化站,开办图书阅览室,重新组建业余文艺团队,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开展文化活动。1978年春节,十多年不见的传统舞狮在县内多个地方重现。县文化馆通过举办文艺学习班,创办文艺刊物,向作者赠送资料、通讯征稿、约稿,组织作者外出观摩学习等方法,初步培养了文学、戏剧、戏曲、音乐、美术、摄影、书法等方面的作者近100人,不少人在县级以上文艺刊物发表了作品。县文艺队演出的文艺节目重新排演壮剧、话剧、桂剧、舞剧、彩调剧、山歌剧等多种剧种,上演了《二女争夫》《糊涂爹娘》《草原儿女》等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和现代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平果县卫生工作有所发展。1978年,县级卫生机构由1976年的5个增加到6个,公立卫生人员由1976年的329人增加到401人,医疗机构的病床数由1976年的299张增加到348张。1978年,全县128个大队的合作医疗室全部得以巩固,大队拥有一级赤脚医生465人,其中女医生155人,做到每个大队都有女医生。全县生产队1907个,有卫生员2236人、接生员1158人,做到每个生产队有卫生员1名以上。全县初步形成县、社、大队三级卫生网络。全县加强对县、社、大队医疗部门的管理,健全学习、防治和财务制度,强化责任制,提高服务质量。全县医疗部门在抓好常见病医治的同时,注意做好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继续推进血吸虫病、疟疾病、丝虫病、麻风病的防治。
在农业科技方面,1977年,县里到引进广西农科院优1号、2号、3号水稻,实现平均亩产量440公斤,最高产量田块亩产量达571公斤;1978年,种植面积增加到3万多亩。1977年,全县进行南优1号、矮优3号水稻杂交制种,种植面积1885亩,收入杂交种59种共520公斤,平均亩产17.5公斤。1978年进行矮优3号、汕优3号水稻杂交制种,制种面积3017亩,收入杂交种59种共520公斤,平均亩产19.5公斤。自此,全县成功摸索出水稻杂交制种规律。工业技术革新方面,县汽车修配厂始建的头两年连续亏损,1977年派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回来后组建技术革新小组,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一批生产设备,工效比原来提高了四五倍,修理质量有所提高,当年即创利2.5万元。卫生科技方面,1978年,县医院的“消炎3号临床应用”“白痢灵治疗小儿腹泻”两项科研项目、“壮族农民冠心病发作率的调查及防治”“经络感传现象普”两项协作项目获百色地区科技进步奖。(www.xing528.com)
在广播电视方面,1977年至1978年,各公社都设立了转播站,开通了广播专线,县广播站除转播自治区、中央台新闻节目外,还自办本县的新闻科技节目。这两年,全县入户喇叭分别为3.96万只和4.22万只,入户率达80%以上,是广播喇叭入户量最高的时期。1978年,县内开始销售彩色电视机。
在体育方面,平果县在游泳、水球项目上历来成绩突出。1977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自治区少年水球选拔赛在县里举行,有7个队参加比赛,由平果籍教练员、运动员组成的百色地区代表队获得冠军。6月,自治区第四届运动会水球比赛在金城江举行,有8名平果籍运动员参加的百色地区代表队获得亚军。8月,全国水球比赛少年组在成都举行,广西代表队中,来自平果的有1名教练员和7名运动员,最终广西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亚军。游泳方面,在1977年6月举行的全区少年游泳比赛上,平果运动员获得4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在1978年6月举行的自治区第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平果运动员获得2项第一名、3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