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原投江:楚国诗人勇敢牺牲以感化国君与民众

屈原投江:楚国诗人勇敢牺牲以感化国君与民众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头戴纶巾,身披广袖长袍,腰系丝绦,长可及地,两人隔门相揖。无比抑郁的屈原披头散发,来到了江边。愤怒和忧郁充斥于胸,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怀沙》一赋。屈原写了《怀沙》之后,就抱住一块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楚国国君和百姓。他们和屈原的风格一样,委婉含蓄,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却没有屈原的铮铮铁骨,不敢直言规劝楚王。屈原投江100多年以后,汉代有个叫贾谊的人,做了长沙王的太傅。

屈原投江:楚国诗人勇敢牺牲以感化国君与民众

楚怀王死在秦国以后,他的长子继承王位,也就是顷襄王。顷襄王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百姓们都非常怨恨子兰,因为当时秦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的时候,就是子兰劝楚怀王去的秦国。

屈原虽然被楚王流放在外,但是他却仍然一心眷恋着楚国,怀念着怀王,从来就没有放弃回到朝廷、重新服侍怀王的希望。他一心希望楚王能够觉悟过来,改正以前的错误。他还一心想着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楚国重新强大起来。

在他的作品里面,他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这些思想。一个国君,不管他是笨还是聪明、贤明还是不贤明,都希望有忠臣来帮自己。但是历史上却总是发生国破家亡的事,几代也见不到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明君,这是因为那些国君们所说的忠臣其实并不忠心,他们所说的贤人也并不贤能。楚怀王在宫殿里面被郑袖迷惑,在朝廷上又被张仪欺骗,最后疏远了屈原,反而去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最后落了个兵败割地、客死他乡的结果,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了解人所带来的祸害。《易经》说:“井里的水已经淘干净了,却还没有人喝,我心里感到难过。因为井水本来是给人饮用的。国君英明,天下就都能得福。”国王不英明,又怎么会有幸福呢?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经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楚国令尹子兰听说流放在外的屈原对他心怀怨恨,非常生气,就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本来就不喜欢屈原在自己旁边啰啰唆唆,就听信了上官大夫说的坏话,又把屈原放逐到了更远的地方。

屈原卜居图卷 清 黄应谌 绢本

本画描绘屈原被放逐后,心怀国事而不能为,因而心思迷乱,遂拜访太卜郑詹尹,询问自处之道的情景。图中山势高峻,树木蓊郁,溪水潺潺,近处殿堂折落,堂内桌案之上日晷、龟策等卜器整齐排放,一白发苍苍的老者拱手迎接来客。屈原头戴纶巾,身披广袖长袍,腰系丝绦,长可及地,两人隔门相揖。旁边童子执杖侍立,树下奚官牵马等候。

无比抑郁的屈原披头散发,来到了江边。江边有一个渔父在悠闲地钓鱼。渔父看见一个人远远地走了过来,心里就想:这不是三闾大夫屈大人吗?等到走近了,渔父就问他:“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不在都城啊,为什么来到了这个地方?”屈原说:“世上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清白。其他的人都醉了,唯独我一个人还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父说:“我听说只要是圣人,就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束,而且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来自我调节。现在既然世上都混浊了,那大人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既然其他人都醉了,您又为什么不去吃他们吃过的酒糟,喝他们喝过的薄酒呢?却还要保持美玉一样的节操,自取被逐?”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必须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必须抖掉衣服上的尘土。又有哪个人愿意让自己洁白的身体,受到外界事物的污染呢?我宁肯投进长流的大江,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意让我高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滓的污垢!”

愤怒和忧郁充斥于胸,屈原写下了著名的《怀沙》一赋。此文里面说:(www.xing528.com)

《怀沙》: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之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全诗语句简短有力,颇有气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境,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

“阳光灿烂的初夏呀,草木茂盛。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我匆匆来到南方。眼前一片茫茫啊,没有一点儿声响。我是这么的忧郁啊,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长了。我自我反省,但是却总感觉自己没有过错,却总是蒙受冤屈。”

“事情竟然黑白混淆,上下颠倒。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啊,野鸡也在外面飞翔。美玉劣石掺杂在一起啊,人们竟然认为差不多。小人嫉妒我啊,不了解我的情操。”

“任重道远啊,不能向前。身怀美玉品德啊,又可以向谁倾诉?外拙内秀啊,大家不知道我的异彩。濮玉被丢弃啊,没人知道我的才智品德。我秉持仁义啊,注重忠厚。虞舜不可再求啊,谁能知道我的志向?古代的圣贤也不在啊,又有谁能了解?商汤夏禹多么久远啊,实在难以追述。强忍不平啊,更加坚强。经历磨难而不改变初衷啊,只盼我的志向成为后人的榜样。我顺路向北啊,迎着昏暗的阳光。强颜欢笑啊,迎接前方的死亡。”

屈原写了《怀沙》之后,就抱住一块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楚国国君和百姓。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创作,也都以擅长作赋而闻名。他们和屈原的风格一样,委婉含蓄,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却没有屈原的铮铮铁骨,不敢直言规劝楚王。从此以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被削减,仅仅过了几十年,就被秦国灭亡。

屈原投江100多年以后,汉代有个叫贾谊的人,做了长沙王的太傅。他在路过湘水的时候,写文章投进江水里,凭吊屈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