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造成了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模糊,设计的边界更加宽泛。个人的文化身份体认不再局限于单纯而泛化的民族意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的个性价值、普世价值与传统认知中的民族性和集体意识产生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类似木头、塑料、织物、纸张、包装材料、建筑材料、金属材料等类型的旧物空间与材料艺术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往往会与跨国界、跨文化、跨时代的地球村人类命运相关,如绿色环保、持续发展、文化保护、遗产和记忆等。于是通过旧物材料设计所表达个性化的空间精神体验,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艺术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了更多层次的语言文化属性,体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而个体的审美差异性,也决定了未来社会审美的艺术性会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思考旧物材料艺术介入空间设计的审美价值,我们还会发现,在当下艺术愈发强调个性化体验的时代,对于空间与材料的旧物审美已经凸显出越来越强的跨越边界的特征。事实上,旧物材料艺术所具有的“具象性”—总能让人联想到具体生活情境和回忆,联想到特定的历史文化内容,以及“抽象性”—将物的使用功能转化为纯精神性的、诗意的审美功能,从而唤起人类感官、记忆与心理活动最为深层的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在全球化时代具有很积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是“美美与共”艺术生命理想的具体体现。(www.xing528.com)
很多旧物带有个人的回忆,如果通过旧物艺术和空间设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出个性化的空间精神体验,这是其他任何新材料难以实现的。这样的需求,在室内空间设计的创作方法上,会有很多不同寻常的自由的创作方式,要求设计师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跨界的能力。一方面,很多艺术家越来越多地行走在艺术与设计的“界”上,如著名奢侈品牌LV与艺术家村上隆、草间弥生、川久保玲等人的成功合作。人们渐渐习惯艺术作品渗入生活的情境之中。这也是目前当代艺术和空间设计结合比较密切的切入点。在这样呢的情形下,设计会由材料的表层审美(包括质感美、肌理美、色彩美、造型美等)进入到对材料内在美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