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一般会根据主题和精神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创作方式和手法。预设人们在室内空间体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境”、“情境”、“意境”,寻找和人们日常行为相联系的设计线索,考虑人置身其中的使用情境,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人的行为习惯和对美好记忆的保留。将那些生活中美好的经验记忆珍视并保存,重视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转化,最终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一点,和日本著名设计深泽直人的设计方法有些类似,“深泽直人在设计中,会预设人们使用产品的各种场景,并根据这些场景,联想人们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特定情境下物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1]
不同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形象感受。这一点,对于旧物艺术介入室内空间设计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某些材料的常见加工工艺,让观者感受到这种加工工艺背后承载的人文内涵,在工具和手法的处理得当的情况下,旧物材料的形态转化过程背后深藏着的人的情感以及丰富联想、想象、象征。如金属的铸造、锻造、碾压、模压、冲压、涂层、蚀刻等,对于艺术家而言,每一种方式都能转化为生命的力的形态,具有内在深刻的象征性。
空间中的旧物材料艺术,具备功能与艺术、物质与抽象的双重特性。不同的旧物材料之间,具有物理的“形”“色”“质”和心理的“情”的差异对比。构建旧物材料之间的有机对比,能够创作出多样的旧物艺术。这种方法既要注意不同旧物材料之间的多样对比,又要注意整体的协调统一,使得整个旧物艺术的设计完全适合于空间,统一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这种解构、重构的方式,和单纯的“结构”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旧物原有的造型特征,在空间中,根据空间的功能,进行旧物艺术的创作。旧物之间是物理性的连接、组合。不对旧物进行明显的物理拆解或改造,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空间功能和结构组合上。或者根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将旧物材料运用各种物理的方式进行拆解,如通过切割、挤压、揉捏等。这些不同的专业手法能够起到幻影移形、移花接木的作用,改变旧物原来的使用功能形态,使其还原为一种更为单纯的质感表达,从而产生有意味的形式。整个过程通常是将解构过的旧物材料,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组合于同一空间之中,形成一定的物象,进行重构。常见的连接固定方式有以下几种:钉拧、拼接、焊接、捆扎、编织、摆放、缠绕、盘、结、挂、贴、扭曲、折叠等。(www.xing528.com)
比如玻璃材料,就是一种很特别的材料。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它又是很有现代感、工业感的材料。玻璃所具有的坚脆却又虚空的存在形式给人一种不一般的视感,而且它本身抗剐划,耐磨损,表面坚硬。不同透明度的玻璃,带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透明玻璃纯净、精致、率真、直爽,磨砂玻璃朦胧、含蓄。所以,相较于其他旧物材料,它的沧桑感少,时尚感更强。它可以很好地平衡其他旧物材料带给人们的感觉。以旧的玻璃材料和其他旧物材料作为基本元素结合进行的装置创作,就会有一种既神秘又时尚的感觉。单纯地用新材料是不能取得这种意象美的,不能创作出古老又时尚的感觉。以玻璃和金属搭配为例,玻璃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很多中世纪的教堂的窗户就是运用彩绘玻璃制成的,它能塑造出很好的“光氛围”,是一种复杂而暧昧的材料,有一种轻和透,给人带来不确定的心理感受,具有诗意的隐喻和精神的象征,特别有助于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金属表面质地坚硬,给人有结实、沉重的感觉,玻璃与金属两者搭配能够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又会有很轻盈的印象,给人一种通而不透的奇妙感觉。
因此,由物境、情境、意境的触发入手引导,再结合恰当的不同材质的选择以及材质的加工工艺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地进入旧物艺术与室内空间相融合的境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