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制过程:临界温度控制对缺陷产生的影响

烧制过程:临界温度控制对缺陷产生的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临界温度过低,则坯体会过早进入还原阶段,氧化分解不完全,沉碳燃烧不尽,形成烟熏和釉泡缺陷;若临界温度过高,则釉层玻化后封住坯体而使还原介质不能渗入坯层面,产生有效反应,形成高温沉碳、阴黄、釉泡、烟熏等缺陷。若采取氧化气氛方式烧成,在临界温度气氛转换时不采用还原气氛处理,继续采用氧化烧成气氛,可按强氧化气氛和弱氧化气氛烧成。

烧制过程:临界温度控制对缺陷产生的影响

对于烧制过程需要了解烧制温度和气氛等各种因素,通常需要制定烧制温度,也就是拟订烧成温度曲线。虽然烧成中各阶段的升温速度、最终烧成温度、保温速度、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在烧成中处于连贯状态,但在燃烧的物化过程中,可分为不同的操作阶段。具体阶段如下。

1.焙烧阶段

在点火之后,坯体经过了干燥后进行满窑,虽然其看上去已经干燥,但实际上仍存在一定的水分,需要开启一点窑门排出水分。升温要缓慢,升温过快会使坯体内部强烈汽化,导致变形、开裂,过厚的坯体甚至会炸碎。若遇作品炸碎,碎片有可能堵住喷火嘴,此时必须断掉燃气熄火,关闭窑门至冷却后,清扫碎片再重燃。若急忙开门会使全窑坯体惊裂报废。烧制壁厚的坯体,或窑内坯体数量多、间隙小时,火的流势不畅,窑内上、下温度差距较大,增加了排除水分的阻力,应缓慢升温。

在焙烧阶段,若温度急剧上升,则会导致釉层翘起、剥落(素烧及无釉色料应用的作品除外)。最初的烧制是使窑内作品整体吸热,缓慢排除水分,在300 ℃时,坯中所含的水分完全排除,采用倒焰窑,一般升温速度为30~70 ℃/h;升温至400 ℃~600 ℃时,开始排除坯体中的结晶水;600 ℃以后开始产生氧化分解,石英进入晶型转化期,仍需加强通风,升温速度稳定上升,以防止脱釉,稍加快升温,加速火力;在850 ℃之前升温速度可控制为50~120 ℃/h。

2.反应过程(www.xing528.com)

烧成温度达到980 ℃左右时,窑内烈火熊熊,大致已经进入反应阶段。该阶段是前阶段中物质开始继续分解的阶段,也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继续进行阶段,釉料中的盐基与硅酸化合形成熔融玻璃相,渗入质地层面的耐火物质间隙中结合为一体,同时釉料逐渐玻璃化,形成釉膜。若采用还原烧成方式,此时则开始拉拢烟闸门(保持2 cm间隙),压力保持在正压,进入保温阶段(保温时间为15~20 min);若采用氧化烧成方式,则应继续加速进行。

3.烧成阶段

烧成阶段即进入玻化成瓷阶段,坯体瓷化,釉层变化,收缩较大,应保证坯体受热均匀,高温反应能够均匀持续。采用还原烧成方法应注意气氛转化的临界温度和强还原转至弱还原的温度点,临界温度因釉料和泥坯的配方不同而不同。若临界温度过低,则坯体会过早进入还原阶段,氧化分解不完全,沉碳燃烧不尽,形成烟熏和釉泡缺陷;若临界温度过高,则釉层玻化后封住坯体而使还原介质不能渗入坯层面,产生有效反应,形成高温沉碳、阴黄、釉泡、烟熏等缺陷。通常在釉层开始熔融之前慢速升温,开始强还原气氛(980 ℃~1 100 ℃),之后转入弱还原气氛。达到烧成温度时,为使窑内作品表面的温度尽可能均等,物理和化学反应充分进行,釉料组织结构一致后不再提升温度,在0.5~1 h,保持某个温度,使釉料完全熔融,含有金属氧化物的釉料发生反应,釉面玻化程度提高,消除可能的细小针孔。熄火冷却至100 ℃以下开窑。若采取氧化气氛方式烧成,在临界温度气氛转换时不采用还原气氛处理,继续采用氧化烧成气氛,可按强氧化气氛和弱氧化气氛烧成。

例如,结晶釉采用氧化气氛烧成,某种结晶釉达到1 250 ℃时熔融,之后降温50 ℃后维持不动,保温0.5 h,晶种浮动,形成饱和状态,在熄火冷却时产生似花的结晶形态。采取氧化气氛方式烧成的其他作品,其色泽尤为稀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