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是气候的重要研究方面,而这又与气候另一重要研究方面——冷暖有一定联系。我们可以历史时期河南省封丘水涝来反映当时气候冷暖变迁。
封丘位于豫北平原地区,其东、南两面紧临黄河,历史上受黄河多次决口的影响,造成封丘地势低洼、起伏不平。加之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冬、春少雨,造成旱灾;夏季降雨集中,积水成灾。雨涝的变化,可作为气候冷暖的参考。
封丘近千余年来旱涝变迁,我们曾进行过研究[25],现选取公元960~1970年间发生大涝(即指一个月左右时间连续下雨,受淹面积在50%~80%,作物因受涝一季无收成或基本无收成者)和特大涝(即指两个月左右时间连续下雨,受淹面积在80%以上,作物因受涝一季以上无收成者)列于表7.2和表7.3,并进行统计。
表7.2 960~1970年封丘县每百年中大涝与特大涝年分布情况
注:黑体为特大涝年份。
表7.3 960~1970年封丘县每25年大涝与特大涝年次统计(www.xing528.com)
由表7.2和表7.3可以看出:
(1)较严重的涝年(大涝和特大涝)呈增多趋势,12世纪以前未见,12世纪和13世纪各仅1次,并且都在最后25年内。14世纪5次,15世纪12次,16世纪7次,17世纪9次,18世纪12次,19世纪6次,20世纪(不完全)19次。
(2)较严重的涝年以20世纪出现最多,仅70年间就达19年次,约占27%;15世纪和18世纪次之,各有12年次,占12%。
(3)较严重的涝年在1050~1450年(相对寒冷时代)400年间仅出现14年次,1450~1970年(寒冷时代)520年间却有58年次,并且仅见的13年次特大涝都出现在1450年以后。
由此看来,水涝与气温下降有相当的关系,封丘水涝变迁趋势与中国历史时期气候由暖转冷趋势相似。当然,造成水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封丘还只是局部地区,仅以它来论证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迁不够有力,但它不失为一个佐证。
从封丘的旱涝具体情况分析,旱年和涝年是交错分布的,大旱年、特大旱年的间隔,以10年左右最多;大涝年、特大涝年的间隔,明代以10年左右最多,清代以来则以5年左右最多[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