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岭南野生亚洲象-中国气候变化

岭南野生亚洲象-中国气候变化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岭南地区是野象栖息最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广西武鸣祝寿村晚更新世地层中发掘出亚洲象遗存[38]。南宁地区的南宁、扶绥等地也发现有距今9 500~7 500年前的野象、野犀遗存[41]。三为南海官山乡民乐的象头骨(当地人称“龙头”,1890年挖出,已搬西樵山展览馆。文献中岭南有野象的记载,最早的约为公元前23世纪末,即舜崩前后。由于岭南的野象到本时代的分布变迁呈现东西各自的特点,下面分别论述。

岭南野生亚洲象-中国气候变化

岭南地区(见图5.5)是野象栖息最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

广西武鸣祝寿村晚更新世地层中发掘出亚洲象遗存[38]。柳江通天岩[39]和四案甘前岩、桂林甑皮岩[40]等地都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野象、野犀等哺乳动物化石。南宁地区的南宁、扶绥等地也发现有距今9 500~7 500年前的野象、野犀遗存[41]

广东韶关马坝[42]封开黄岩洞[43]罗定饭甑岩和下山洞穴[44]等地都有旧石器中、晚期的野象、野犀遗存发现。

珠江三角洲一带也发现象的遗存4处:一为佛山河宕旧墟有距今5 000~4 000年前的象骨。二为高要金利秦汉前干栏遗址有象骨出土,14C测定遗址中木柱为4 265年±90年,烧土为距今4 070年±100年。三为南海官山乡民乐的象头骨(当地人称“龙头”,1890年挖出,已搬西樵山展览馆。胫骨已失)。虽无确切层位记录,但据象头骨保存在珠江三角洲地面下1~3 m的灰褐色沙质黏土中,没有经受搬运的任何磨损迹象,石化程度很浅或没有石化等间接证据,推测其时代可能为全新世中—晚期,大概不会晚于距今2 500~2 000年前。四仍为西江岸边的高要金利瑯塘(低积水田)黑胶泥中发现的象胫骨,时代较晚,约在汉—唐之间。(www.xing528.com)

福建惠安20世纪50年代也发现有印度象(即亚洲象)遗存,由于该标本缺乏地层剖面记录,时代问题难以确定更具体。但据该象齿上附着有灰绿色泥灰土,齿基本上没有石化判断,地质时代不可能很老[45]。后来在闽侯昙石山遗址也发现了亚洲象遗骨,14C确定为距今3 000年前的,惠安的印度象遗存年代可能较接近于此[46]永安坑边寨岩山也出土有旧石器时代的野象、大熊猫、中国貘等14种动物化石[47]

文献中岭南有野象的记载,最早的约为公元前23世纪末,即舜崩前后。苍梧有象,见于《山海经·大荒南经》、《论衡·偶会篇》、正义引《括地志》等。“苍梧”传统说法谓系山名,即今湖南宁远南之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云:“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嶷。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葬于阳,丹朱葬于阴。’”《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明显谓苍梧与九嶷为两地,苍梧在南,即在今广西东北部。可见4 000多年前那一带多野象,这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情况足相符合的,属实。

尔雅》《淮南子》《盐铁论》等称南方的“梁山”“南方”“南夷”“粤”等有野象、野犀分布,就包括或专指岭南一带。

由于岭南的野象到本时代的分布变迁呈现东西各自的特点,下面分别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